摘要:随着新型移动技术的发展, 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教育学习之中。继续教育管也应将手机移动终端微信和教学管理有机结合, 有望成为未来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的重要补充模式, 将在创建感情融入的微信技术支持下学习氛围情境, 改善学员的学习效果, 助力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 从而提升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 优化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参与度、学习效果方面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微信平台下管理继续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能为继续教育信息化改革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微信; 继续教育; 教学; 管理;
在大众普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当代, 我国继续教育也遇到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着当今继续教育学员对随时随地更换学习形式和学习地点的需要, 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同时也束缚了学员个性化、自由度和主动性的学习愿景。现如今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突飞猛进, 特别是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升级换代更是日新月异。所以利用手机移动端进行继续教育教学的新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继续教育领域。高校继续教育宣传成人教育办学理念、特色和优势, 要与时俱进, 把握和利用现代化的移动信息技术, 以期获得社会的充分了解和认同, 快捷、有效地推进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树立继续教育的标杆, 打造继续教育的品牌口碑。
一、移动学习的需求
数据显示, 我国手机在线教育用户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 截止2017年6月, 用户规模达11990万人, 同比增长22, 4%。另一份数据则显示, 2017年, 1月23日预计达到1941亿元, 同比增长22.9%。可以预见的是, 未来几年, 中国移动学习的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健的增长势头。
独立调研公司Survata负责对520名大学生有关数字设备、课本和学习内容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高达94%的学生表示希望能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用于学习目的。调查发现, 75%的学生认为, 在课堂上使用个人设备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他们希望能更多地在不同的课堂活动中利用手机, 这些活动包括注册参加某个课程 (60%) , 回答课堂调查 (59%) 和获取教师的授课幻灯片 (54%) 等。仅有6%的学生称不希望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用于学习目的。这些数据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学习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 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 也是一种时新、便捷的网络学习方式。课堂教育模式局限了教育的对象、时间和空间, 而移动学习恰恰纠正这个弊端, 同时也将进一步缓解工学矛盾老大难问题。继续教育学员采用移动学习方式, 可以随时随地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自主地有效地学习。学员也可以个人的文化层次、知识系统、工作需要为导向, 有目的地选择移动学习的内容, 私人定制学习目标和方式。
二、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
1.工作跨度大
继续教育服务对象是社会在职人员, 学员群体特征是:多样化、复杂化, 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学习的动机或者目的因人而异, 知识的更新、技能的提升、职场充电、提升学历;形式也分自觉式与被动式;继续教育学员的年龄跨度大, 从19至50多岁不等;继续教育学员的核心素质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水平各有千秋。
2.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头绪多、内容繁杂
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涵盖了招生录取、收费、学年注册, 学籍管理、教学计划与安排、课表编排、课程学习与考核、教师管理、成绩管理、毕业和学位审核。
3.人员不够
继续教育在学校的地位一般处于边缘机关, 学校领导对继续教育学院发展和规划的关注度不高, 人员编制紧张, 人手严重不足。
4.信息不对称
因为继续教育学员来自五湖西海, 分散各地, 所以信息传递滞后, 甚至有时有出入。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直接影响了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同时也增加了学员对学校的隔阂感和不满。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助力继续教育管理事业正式步入微宣传、微学习、微服务、微公开、微桥梁、的“五微”时代。
(一) 微宣传
1. 招生
传统的继续教育招生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人力招生, 包括宣传手册、电话咨询、户外广告等;第二、线上招生, 包括学院官方门户网页、热点网站论坛发帖等。鉴于传统招生方式白热化竞争, 虽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付出, 难有突破性的反馈效果。在一个人人都用手机上网的时代, 获取信息的路径和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动互联网拓宽了继续教育招生宣传方式, 最大范围让继续教育的招生信息社会化散播。
2. 资讯
微信最典型的功能就是面向订阅用户进行群发。在继续教育中, 继续教育管理者相当于微信公众号的拥有者, 学员相当于微信公众号的订阅账号。管理者把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发送到公众号中, 会自动群发这些内容和消息推送到学生的手机微信APP中。
3. 传承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营造氛围引导学员熟悉校史, 了解学校办学理念, 自信求学。通过微信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 搭建获知母校发展动态的平台, 保障学校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学校文化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广大的学子们来积淀、凝固, 唯有这样才能引领学校各项建设并赋予其文化内涵, 提升学校品位, 在继承与创新中形成学校特色, 从而使学校晋升品牌学校、名牌学校行列。
(二) 微学习
微学习作为在线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在信息化教学和学员对新的学习方式的诉求为导向, 以微信移动学习平台为载体, 以微课程建设为核心, 以策划及实践各类学习项目、学习活动为推手, 搭建具有信息化教学特色的, 集平台、内容、运营为一体的现代化微学习支撑体系。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建立一个学习小组, 老师在里面授课, 也可以进行视频通话, 大家同步交流学习。
继续教育管理者在以微学习内容框架为指导的基础上, 制定微课程内容建设规划及开发实施计划, 同时制定微课开发教学设计标准及技术呈现标准, 并通过自主开发、成品采购、整合公共资源等方式, 初步形成继续教育微学习资源库。
(三) 微服务
“微服务”开拓教务管理指引新领域。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置教务管理, 为学员提供学习课程查询、学籍注册、缴费报到等教务管理指引服务。比方缴费, 避免了学员多跑腿, 进入微信公众号, 选择缴费项目进行自助缴费。
(四) 微公开
继续教育管理紧紧围绕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 建立继续教育可持续长效发展机制为目标, 力争完善管理制度, 切实加强和规范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贯彻强化管理与重点监督同步落实的原则, 在管理过程中强化监督, 在监督过程中促进管理和发展。尤其强调教育公平, 加强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监控, 从管理工作流程中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风险表现形式, 并加以防范控制。惩防并举, 注重预防, 力争做到管理工作“零误差”。基于微信平台, 打开继续教育学员联系新途径, 广泛向学员公开继续教育管理的职能职责、联系电话, 为学员咨询报名、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诉举报违法办学行为提供方向和指引, 杜绝办事困难、电话难找、投诉无门等现象发生。
(五) 微桥梁
微信助推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架设高校和行业企业合作的“高架桥”。借助微信平台, 促进校企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起到管理纽带作用, 寻求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和契合点;加强与行业企业、地方及兄弟院校的深度对接和交流, 共建共享继续教育教学资源;信息传递精准、有效, 助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向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转化, 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需求反馈及时, 充分发挥学校的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优势, 为行业企业培养知识型、实用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技能的继续教育学员。
四、微信平台助推继续教育发展的意义
(一) 增进继续教育学员对母校归属感
微信的社交属性在宣传学校继续教育办学特色和优势上能发挥巨大作用, 使得社会群体充分了解、接受学校继续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 提高了学校继续教育的品牌宣传效果, 构建了学校、社会单位、学员之间信息沟通、交流平台, 使身处各地的继续教育学员及时知晓最新的母校学院的发展动态、新闻、教学管理通知, 减少学员对学校产生的陌生感、距离感和隔阂感, 让学员真切地感受大学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更好地吸收、传承学校精神,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增进学员对母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 心灵鸡汤, 积极正能量
1. 打造学习明星
树标杆永远是推动某项活动的经典范式, 我们可以从不同岗位线条中筛选出学习明星, 以微信平台推送并让这些学习明星成为学习MV主角、学习大使, 制作相关卡通形象、宣传品, 精神激励着继续教育学员能够克服工学矛盾, 坚持职场充电, 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2. 讲述学习故事
围绕精彩的学习感言、学习人物、故事来展开, 可以讲述先进继续教育学员学习轶事, 再现个人学习过程;也可以讲述团队学习故事, 以学习分享的形式, 展现与演绎在团队学习及互相学习过程中的幸福体验。
3. 举办学习仪式
1908年, 法国人类学家范热内普在其《过渡礼仪》一书中, 首先提出了“仪式”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总是存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化, 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个仪式, 其根本目标相同:使个体能够从一确定的境地过渡到另一同样确定的境地[4]。仪式能够提升学习活动的神圣感与凝聚力, 从而可能建立起对继续教育学员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5]。可以供参考的学习仪式有:一周一得、一日一读、一日一题、学习誓言、学习结对仪式等。
(三)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是践行党的十九大会议关于教育方针的精神和要义的重要举措。为了顺利着手开展继续教育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必须有的放矢, 先摸清学员喜好, 掌握学员思想动态。微信平台, 是挖掘出学员的思想、喜好、目标等信息的一个渠道和途径, 因为微信朋友圈中记录着学员所想、所见、所闻;利用微信的社交性, 学员以民主参与的精神与理念进行线上讨论。思政工作者进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疏导和指引。需要强调的是,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当“从群众来, 到群众中去”, 善于把握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 通晓学生语言, 在培育和践行继续教育学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确引导和提升了校园舆论氛围和校园特色文化素养建设。继续教育思政工作者通过微信平台收集学员遇到的现实、热点问题的数据信息, 增强了继续教育思政管理的应变性、针对性、有效性。
(四)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资源的再利用与重组, 建成集技术、内容、运营推广为一体的微学习支撑体系。系统思考、统筹考虑, 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丰富、立体、全面的解决方案。
针对学习存在工学矛盾、活跃度不高、学习针对性不强等实际情况, 融入创新碎片化、融入式学习方法, 在学习内容设计和开发上, 充分采用微图文、微动画、微视频、微故事、微观点等微课展现形式, 让学员即可利用碎片化时间, 个性化、选择性地学习掌握了独立知识点;采用融入式学习方法, 充分结合、切入学员日常工作, 将学习内容还原至实际工作场景, 促进学习内容的内化吸收。
创新人性化、多元化学习体验,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思维, 发现学员微小个性需求, 充分结合行业热点、个人痛点、兴趣点、工作结合点以及学习专题点, 分层、分级、分类进行学习路径和学习体验设计, 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 使学员主动学、乐意学。
搭建微课程资源库:继续教育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整合学校和社会的微课程资源, 提高继续教育学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建设形成融会贯通的系统、丰富、活跃的继续教育微课程资源库, 保障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
(五) 大数据信息反馈
微信平台反馈的大数据信息 (利用微信平台收集和统计关注人数和学习活跃度, 微课件的使用率和点击率、热点专业技能知识点等等相关的大数据) 保障提升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效率, 提高管理工效。继续教育管理者可以审议微信信息采集数据, 明确市场导向, 满足继续教育学员对个性化学习的诉求, 调整继续教育课程计划设置, 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 使得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事业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五、结语
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和要义,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者转变管理意识, 由传统的管理型逐步向现代的服务型转变, 深刻把握“互联网+教育”新时代教育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 使继续教育管理同信息化技术紧密相联, 充分利用微信的社交属性, 提升继续教育学习内容的曝光率、促进继续教育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推动教育信息和知识流通与传承, 探索微信继续教育管理移动应用模式, 优化继续教育教学管理结构框架, 持续推进新时代我国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雅诵.在线教育, 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大数据观察数字经济) [N].人民日报, 2018-1-23.
[2]孙磊, 徐法艳.试论普通高校夜大学生的归属感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17 (13) .
[3]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4]黎鹏.仪式观视域下的微信朋友圈传播[J].文化与传播, 2016 (4) .
[5]冯凯, 黄岩, 赵丽.大数据背景下的继续教育督导框架设计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7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