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心理学论文

官兵心理问题对执行重大任务中的影响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02 共2913字

  执行重大任务,因其突发性强、标准难度高、环境条件艰苦、模式转换频繁,容易对部队官兵的内心构成冲击、形成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挥疏导功能,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保障部队安全稳定和重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形成合理宣泄模式降低应激程度

  执行重大任务已经成为官兵心理素质的“试金石”和“淬火炉”,因其政治性强、标准高、责任重、突发性明显,容易使有的官兵面对任务转换带来的应激刺激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如果心理压力过载,还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有的官兵感受刺激后形成了应激,但是没有合理的释放渠道或缓解模式,从而使应激水平一直高位运行。这就要求在执行重大任务过程中,通过形成合理宣泄模式降低官兵应激程度。合理宣泄就是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情境,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思想情绪。首先,合理宣泄必须方式合理、程度可控。宣泄的过程是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整过程,宣泄作用在于把压抑在心里的忧愁、悲伤、焦虑、痛苦、烦恼等各种消极情绪加以排解,消除不良心理,得到精神解脱,因此一定要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能将宣泄变为二次伤害。其次,合理宣泄必须配套疏导、同步协调。可以通过倾诉、书写、运动、呐喊、歌唱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也可以采取想象性放松法、注意力转移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呼吸放松法等方法展开,有指向地缓解具体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但要及时进行疏导,积极引导,不能将宣泄变成依赖性行为。

  二、强化针对性心理训练缓解适应不良

  执行重大任务过程中自然环境的艰苦、社会环境的复杂、心理环境的纷乱,都在考验着官兵的适应能力。美军肯尼迪特种学校心理训练中心研究人员认为:“受训人员的心理适应性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各种手段,使受训人员体验各种可能影响心理状况的刺激因素,才能使受训人员逐步形成适应作战需要的心理品质。”实践也表明,通过适时科学的心理训练,提高官兵心理平衡性和稳定性,提升官兵的心理品质,激发官兵执行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有效缓解执行重大任务过程中官兵心理适应问题,保证官兵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一方面,要将针对性训练与日常任务相融合。相关研究表明,经过作战心理适应性训练后,当再次遇到类似的刺激情境时,参战人员就能够自觉地调节心理紧张,保持适度的心理紧张水平,提高心理活动效率,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将心理训练融入部队作战及训练任务中,在常态化训练过程中设置突发情况,用高难课目、危急时刻检验官兵心理素质,砥砺顽强作风,培养心理稳定能力,锻炼和提高官兵的战时心理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将针对性训练与实战化训练相融合。设置复杂多变的敌情,模拟实战环境,增加危急艰难的战斗情节,选择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气象条件,产生近似实战的心理活动,磨炼官兵复杂情况下分析判断情况的思维能力,干扰因素纷杂情况下注意力控制能力,身心高负荷情况下抗疲劳能力,危险紧张情境中应变能力等。

  三、培养积极心理状态平衡自我认知

  执行重大任务政治责任重、标准要求高、心理压力大,对自我调节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责任和标准双重要求共同作用下,自我调节容易不良甚至失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自我认知失调,表现为对工作紧张感增加而没有足够的信心完成,职业倦怠出现而对工作丧失兴趣,产生逃避甚至畏惧任务的不良心理,过度关注领导评价和任务评估结果而出现抑郁和焦虑心理等。究其原因就是心理预期和能力储备失衡,在执行重大任务过程中,随着考核评估日渐科学严格,有的官兵对于成绩预期的努力也将水涨船高,心理预期和能力储备失衡便成了心理问题的成因。为了平衡自我认知,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积极心理状态。首先,要客观定位心理预期。心理预期既指向结果也指向自身能力,期望获得好成绩、认可和回报,但自身能力不足或对自身潜力估计不足,都会形成内心矛盾冲突。这就需要科学评估自身能力,综合规划发展趋向,以积极心理状态处理问题,才能实现心理预期和能力储备的平衡。其次,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是人格和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状态,包括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积极的组织系统,重点则在于培养官兵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炼、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

  四、构建和谐心理环境平复情绪障碍

  随着实战化训练的逐步深化,部队执行重大任务过程中官兵危险、恐惧、紧张、疲劳等情绪体验凸显,情绪缓解能力经受考验。重大任务中如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任务危险性增高,而危险感会产生应激生理和心理反应,对心理机制产生抑制作用,形成消极的影响,降低战斗力效能;参加重大演训活动或担负作战任务,在实战条件下,任务节奏快,转换频繁、情况多变,保障条件有限,饥渴、疲劳等身心体验使官兵承受巨大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战斗任务的完成;处理突发事件,往往伴随恐惧的情绪体验,而恐惧情绪容易反复唤起并传染他人,引起群体性恐惧。因此,情绪障碍的情境性和感染性特征,就需要通过构建和谐的心理环境加以平复。首先,融合式建设文化心理环境。做到军营文化建设与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性融合,军营文化建设与解决官兵现实心理问题的针对性融合,军营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性融合,发挥官兵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文化心理环境的支持作用。其次,人本化建设管理心理环境。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带兵理念,依法带兵、以情带兵,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情理交融、真心关爱,用真情换真心,营造宽严相济的管理环境。再次,科学化建设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心态预测和心理预警,加强社会沟通,畅通交流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五、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发展助力

  面对复杂危险的军事环境,社会、家庭、组织、朋友、亲人等积极的心理支持,有助于增强官兵的自信心,使其持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但是,执行重大任务过程中,往往由于任务要求、保密规定等因素,无法与外界发生密切联系,对亲人、恋人思念倍增无法排解,对家中实务无力解决而愧疚失落,对自身现实问题无法及时关注而焦虑不安,尤其任务时间的延长,孤独、寂寞、压抑等症状日趋加重,严重时可引起躯体症状,出现身心功能紊乱,工作效率降低进而影响任务完成。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通过组织体系激励。激励强化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驱力,推动人做出指向目标的行为。激励强化的核心功能是激发动机,从而提升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其次,通过家庭体系接纳。鼓励官兵学会处理家庭关系,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建立家庭联系纽带,通过家属关心回馈形成良性循环,及时化解家庭矛盾,宣泄和疏解不良的情绪。再次,通过社会体系引导。立足官兵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结合重大任务特点规律和可能遇见的现实问题,引导官兵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育乐观、豁达、宽容、自强的精神,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用正确方式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