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一、动机产生的条件与作用机理
动机的产生是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内部动力是指个体生理或心理层面产生的“需要”,如果人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强烈的推动力敦促个体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由此产生了个体的行为或行为倾向,这即是内部动力对动机产生的促发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进行的动机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动机即由基本需要引起的动机上,并且提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引起动机的外在环境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即引发动机“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 食物、住所、金钱、财富等) ,也可以是精神的( 对真理和正义的坚信和热爱、个人的责任感或事业心等) .
个体的需要达到一定强度,再加上某些诱因,两者相互作用,动机就产生了。好比一个“推”( 需要) ,一个“拉”( 诱因) .“推”强调动机中个体的内部动力,即需要的作用;“拉”强调动机中的外部环境,即诱因的作用。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以及精神相互影响,个体动机的变化能使个体的行为发生改变,进而个体的精神也会受到影响。动机理论就是以意识与行为因果关系为研究核心的心理学理论。动机理论认为,立足于研究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可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动机、驱力和目的进行比较科学的解释,进而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动机理论一经提出,就在教育、军事等多种领域广泛运用。美军在军事方面中也运用该理论来激发和提升官兵战斗力,其方法策略值得我军借鉴。
二、全方位满足官兵基本需要,为美军战斗力形成提供坚实保障
( 一) “衣食住行”满足官兵生存需要
生存需要是人活着的基础需要,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包括衣食住行等维持生存的基本,个体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动力与满足的程度有很大关。美军运用增加官兵工资福利,提升物质待遇的方式,不断加强军人的生存保障。官兵的基本物质利益需求得到了满足,为战斗力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美军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保证官兵的物质需求。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美国国会采取新政着手削减军队财政,当时美军军人的工资待遇水平与普通公民相比低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言而喻地低迷。为此,美国颁布了《联邦政府工资对比法案》和《保证军人生活质量的 7 条指导原则》等重要文件,确保军人群体享有绝对的高福利和优厚物质待遇。美军的征兵广告言简意赅,将参军的好处直白地概况为“3S”: Serve the country、Seethe world、Save the money,即为国效力,游历世界、欠款不缺。
这印证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生存需求未得到满足,其他上层额的需求都无从谈起。”布什当任期间,对外战争频繁,战线之长,战场之广,战时之久,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将提振部队士气、提高军人待遇的计划纳入国防授权法案。
仅 2001 - 2004 四年间军人工资的平均涨幅突破 7%,为美军历年增幅之最。为进一步调动官兵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政府为直接参战的前线官兵提供了最优厚的薪金标准,如,海湾战争参战的军官人均年薪达6.5 万美元,战士也达到3.3 万美元。同时,医疗保险、免费药品、住房补贴都是无条件全面保障的,美国政府还未其投保 25 万美元的安全保险。优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证了军心的稳定,对军队战斗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美军注重军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美军认为退役、退休、伤残军人的社会保障程度是激励士气,巩固军心的必要保障。美军退役军人享有退役金、教育补助金和住房贷款等社会保障,如: 美军规定,服役满 18 年如果自愿退役,其职位为少校的军官,每年即可领取多于 2 万多美元的自愿退役鼓励金,领取年限可达 36 年。对于已经退役的官兵,美军还专设“退伍老兵教育金”,鼓励并资助退伍老兵继续深造,融入社会。其他如“军民融合办公室”和“老兵工作介绍所”等专设机构也是从多方面直接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就业问题。对于服役年限超过 20 年的现役军人,退休后的退休金、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皆比普通军人高,特别是战争中受伤致残的军人群体,将终身享有退休军人的高福利待遇。如果官兵因战争受伤或死亡,美军退役军人事务部会为其未成年子女或已成年但仍在上学的子女提供 583 至 1000 美元不等的抚恤金,其家属更可享受终身免费医疗服务。
( 二) “身心兼顾”满足官兵安全需要
军人在执行作战任务和训练时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凸显出军人职业的风险较大,因此军人的求生愿望十分强烈。心理学认为此时安全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失去安全感,人就会进入紧张、恐惧、焦虑、防御等负面心理状态,从而抑制更高层次需求的产生。
一方面,美军着力保障官兵的生命安全。美军一直贯彻“零伤亡”的理念,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官兵伤亡数量。通过建立完善完备的紧急救援和医疗救护系统来提升官兵人身安全感,遇到险情具有及时救助受伤官兵的快速反应能力。科索沃战争中的“拯救大兵汤姆”行动,宛如一场跌宕起伏的好莱坞惊险大片,美军 F - 117A 飞行员汤姆被击落后,有如神助的的营救小组从出发到救出汤姆,一共只用了 6 个小时,其行动能力之快速,救援行动之缜密,确实让人称奇。伊拉克战争期间,更自导自演了全球皆知的现代版《拯救女兵杰西卡·林奇》,将美军心系每一个官兵的人身安全,不惜一切代价积极营救的气魄和能力展露到了极致,充分展现了美军不放弃每一位战士,坚决保护官兵生命的能力、决心和信心,对于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官兵来说,这种行动能力起到了绝对的稳定军心、激发斗志的作用。
另一方面,美军也采取多种措施调解官兵心理压力。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触目惊心,但心理上的精神创伤更加难以愈合。战争的惨痛教训给美军官兵精神和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畏战怕死、临阵脱逃、战场应激等屡见不鲜,削弱了战斗精神和必胜信念。伊拉克战争期间,就有不少美军官兵因对战争的非正义性质而不愿参战,仅 2004 年因厌战而逃跑的官兵就达 2774 人,要求提前退役的战士达3000 多人。为此,美军把调适官兵的心理作为激励士气的基本途径,并模拟真实战场环境进行军事训练,磨砺官兵的心理承压能力。美军《部队训练》条令明确指出: 指挥官战前要尽可能在全真模拟的环境下对部队进行训练,为官兵提供一种“走向战场的体验”,运用休息放松、心理宣泄、控制谣言、团体训练等方法,增强官兵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官兵心理压力,使官兵能在战场上快速适应环境,保持战斗力。
( 三) “人和家顺”,满足官兵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与其他人建立、维持、发展良好关系的需要,它被满足的程度,体现在个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之中,影响着个体的情绪、意识和能力。
一方面,美军有意识的强化团队观念,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官兵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何而战: 伊拉克战争之战斗动机》于 2003 年 7 月出版,该报告明确提出: 美军依然将“为同胞而战”作为最主要的战斗动机---美军官兵亲如家人、彼此互信的凝聚力,是激发官兵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官兵绝对互信,背叛同伴可耻,被明确写入美军《军人行为守则》中,并要求每一名军人喊出“我在战友背后请绝对放心”的口号,以增强团队互信和勇气。建立以人为本的官兵关系是美军的又一重要举措,他们要求军官必须客观、公正,按照工作要求平等对待每一名士兵,并在基层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士兵共同参与管理的意识。美军部队中专门建立了“机会均等政策部”、“种族和谐委员会”、“士兵委员会”等组织来维护军人的正当权利。为了发动官兵为部队建设献计献策,美军的法规中规定了军人具有申诉、控告权。同时,“帮带制度”作为优良传统在美军中被传承下来,一名上级军官帮带一名或数名下级军官,这既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团结,又有利于下级军官的成长进步。另一方面,通过维护好官兵的家庭关系,促进官兵获得家庭认同感和归属感。美军认为“坚固的家庭是坚强的官兵强有力的支柱”.目前,美军军官已婚者占75%,士兵已婚者占60%,共组成 90 万个军人家庭,现役军人的家属子女近 225 万人。
家庭对军人及其职业的认同,是影响官兵精神面貌和职业作为的重要因素。为此,美军颁布了《家庭支援、儿童保护及父子关系》和《建立家庭支援队指南》等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军人家庭援助计划。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家庭支援中心”广泛开展谈心和互助活动,教育家属不信谣、不传谣,组织她们给前线军人写信,鼓励他们安心服役,使官兵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理解与支持。这些举措使身处作战前沿官兵感到具有强有力的家庭支持,激发了他们的战斗精神。
( 四) “爱兵拥军”,满足官兵被尊重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当个人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进一步产生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需要。为激发官兵的自尊心,满足官兵期望被理解被尊重的愿望,美军从个人、家庭、社会全方位着手,使官兵深刻感受到社会层次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美军通过奖励先进引导官兵树立自豪感。美军透明度高、奖励面宽、从个人到集体,从单项到综合,从季度到年度都进行考评。重点奖励表现突出和领导才能卓越的官兵,侧重奖励具有很强进取精神的官兵。被评为先进的官兵,可以享受一定的特殊待遇,进一步激发了官兵的荣誉感。
另一方面,美军通过掌控舆论促使官兵获得社会尊重。社会对军人及其军事行动的认同是影响官兵战斗精神的重要因素,整个社会“爱兵拥军”的氛围能使官兵感受自身的价值。在美军与地方较为开放式关系的管理模式中,官兵在外购房或在营区外租住房屋是被允许的; 地方如遇险情,驻地官兵可以自行组织加入抢险救灾,也能够较为自由地参与民事活动和各种宗教仪式等活动,这些举措增强了社会对军人的认知和认同。利用传统和现代传媒宣传军队和军人英勇事迹是美军官方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本土和外派的百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合作开设了各类战争快讯,战争局势,伤亡播报等广播电视节目,及时播送前方情况和英勇战绩,全面美化美军军人形象; 此外,为了让每一位参战的官兵的家乡亲属、亲朋好友及时知晓自己在前线的情况,美军直接向官兵家乡媒体编播特别报道,展示他们在战场的表现,接受立功受奖的情况、宣扬他们的英雄事迹,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社会民众对军人的尊重。
三、多维激发官兵自我实现的需要,为美军战斗力提升提供强劲动力
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成长、发展、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处于需要层次理论的高层,军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是指军人在服役期间希望自身能得到立功受奖、晋职晋衔、提升学历、担任骨干及其他受到尊重和赏识的状态,是个体展示自我价值、增强荣誉感、追求自我实现的动力源泉。为此,美军从多途径、多方向促进官兵实现自我价值,激发内在满足感,这影响着军人的自觉性和士气精神,体现个人成就与军队利益的一致性。
( 一) 用英雄主义激励官兵自我实现
美国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 200 多年,但美军尤为重视挖掘历史中的英雄事迹,运用多种形式宣传事迹,彰显功德以拓展美军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励官兵学习和效仿英雄行为,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西点军校为例,校园内遍布以英雄名字命名的礼堂、办公楼、会议厅和营房,如华盛顿大楼、艾森豪威尔大楼、谢尔曼军营、麦克阿瑟军营等,校园内充溢着历史悠久,英雄辈出的厚重感。为了满足军人崇尚英雄主义的精神需要,美军还颁布了种类繁多,规格多样的英雄奖章,包括国会章、优异服役章、服役功绩章、古铜英勇章等 10 多种,纪念章 20 多种,并积极为军营中的“普通英雄”建立“英雄榜”、“英烈传”,对每次新战事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美军会迅速通过传媒手段在军营中传播开来,在这种为英雄“环绕”的环境中,官兵在无形中受到典范力量的熏染和激励。
( 二) 用物质利益激励官兵奉献牺牲
美军建立了完备的物质激励和晋升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官兵的成就动机,使之愿意为国家英勇战斗、奉献牺牲。在美国社会,尽管人人都有获取生命、自由和幸福的平等权利,人人都可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个人的能力不同,再加上种族和性别歧视、家庭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很多人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很多青年人在起跑线上就陷入了被动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军队为官兵提供的高工资、高福利以及出人头地的机遇,可以说,使许多青年人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有的人甚至以此为契机,真的取得了成功。
在军方的教育政策下,美军官兵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人成功地圆了大学梦。官兵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军人的职业自豪感也得到了激发,报效祖国、为国奉献的豪情也得到了强化。
美军的晋升机制非常完备,以此来激发广大官兵的进取心来增强战斗力。每名官兵的晋升,都与工资福利待遇直接相关,但不仅限于物质利益的刺激,而是极力激发官兵的精神追求。如在各军种的晋升体系中,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都可以“按部就班”地晋升到四级( E - 4) ,海军和海岸卫队晋升就算晋升到三级( E -3) 也并非难事。对士兵来说,可以通过申请上军校的方式进入军官序列。美军陆军士兵的晋升流程较为标准化,先经过初步考核,再申请进入美国军事预备学校学习,如能顺利通过毕业考核,再进入西点军校学习,这一途径为士兵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晋升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把具有较高战斗素养的人才留在军队,将进取心不强的后进者淘汰掉,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激励官兵自我实现,超越自我。
( 三) 用精神培育激励官兵勤奋进取
拿破仑曾指出,精神因素是战场上胜负的重要因素,甚至占到四分之三强。美军在注重物质待遇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对军人的爱国精神、职业素养、献身品格的教育。美军的这种内部精神的塑造方式多样,既重点加强军队历史教育、个人价值观教育,又广泛实施历史传统教育、公民素质教育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军非常注重军人价值观的培育,几乎每个军种都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了价值观,并要求每个军人将其作为指导并内化为精神追求。如美国空军的核心价值观在《小蓝皮书》是这样表述的: “正直第一、服务优先、成绩突出。必须要学习、理解、遵守,并鼓励别人也这样做。”美国空军设有专门的价值观教育课程,教学过程全程列入训练计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授课大纲,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采取全程考核和最终测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评。美军将价值观的培育和渗透贯穿于每个军人的训练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指引军人的行为方向,凝聚官兵的精神力量,为提升战斗力提供坚实的保障。
[ 参 考 文 献 ]
[1]许笛,易正国。 美军精神教育的主要特点简析[J]. 西安陆军学院学报,2007( 6) .
[2]李保忠,陈书浩。 美军战斗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激励机制[J]. 中国军队政治工作,2006( 5) .
[3]孙成华,陈孝军。 成就动机归因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J]. 中国士官,2005( 1) .
[4]郑刚。 动力心理学视野下的美军战斗精神培育[J]. 国防科技,2007(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