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心理学论文

军事飞行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教育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25 共4915字
摘要

  随着国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军事飞行人员技术装备不断更新,未来战争特殊环境对飞行员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资料显示:60% 以上军人存在心理压力,其中 20% 心理压力较大[1].特勤人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我军建设的质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长进步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2].因此,开展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健康防护至关重要。

  1 军事飞行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飞行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人”、“机”、“环境”和“任务”紧密相联又相互制约。由此引发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

  1. 1 飞行紧张 飞行中神经心理的高度紧张是指航空飞行中的应激状态,是机体对劳动活动特点的正常反应,是机体作相应动员所必需的,这种高度紧张还能形成心理和生理耐力,这对飞行员在战斗条件下做好行动准备是极其重要的。但这种紧张应符合飞行员的适应能力,不能对飞行员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不致引起残存现象和过度疲劳,否则,超负荷的紧张就会引起心理问题。这时,飞行人员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驾驶水平的降低。飞行紧张多发生于飞行学员及低年资飞行员,约有 20% 的学员会发生飞行紧张,而且只有当飞行状态出现明显异常时才能被觉察出来,其修正的动作粗猛且不准确,注意范围缩小,注意分配和转移刻板、困难,对各种信息不能迅速地加以综合判断,对飞行中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轻微者可通过意志努力来保持原有水平,严重者可出现情绪木僵状态,容易发生操作失误,酿成事故。

  1. 2 航空不安反应 航空不安反应是正常现象,是一种警戒性因素,有利于飞行人员动员自身能量来适应飞行活动。但不安反应继续发展而失去警戒性质时,则成为一种心理障碍。有的还会发生高空恐怖症。飞行中飞行员发生高空恐怖症后,感到自己飞行的空间无限辽阔广大,自己和飞机远离地球,在一个无垠的空间飞行,自己非常渺小,感到这高空空间是人机不安全的唯一因素,只有迅速离开这种环境才行。显然高空恐怖症会危及飞行安全。

  1. 3 空间定向障碍 空间定向障碍是飞行员在飞行中,对自己驾驶的飞机的位置和姿态产生错觉。据研究有 93% ~100%的飞行员发生过空间定向障碍。人在地面生活的空间定向是通过视觉系统、前庭、本体感受器系统输入有关信息,经过大脑整合,并与既往经验相联系而实现的。但在飞行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完全适应造成对环境的感觉错误,或将不适当的感觉信息输入大脑,或大脑对正确的感觉信息知觉错误而发生空间定向障碍。

  2 影响军事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2. 1 群体环境 军事飞行人员构成的航空群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包括驾驶、领航、通讯及机械等专业人员,从事高空、高速、高紧张、高危险的职业,与其他军事职业相比既具有一般群体的共同特征,更具有军事群体的专业独特性,还具有航空群体独具的特点:成员的相似性,指挥员的高度威信( 权威) ,工作质量的特殊要求,评价飞行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人际交往的紧密性等各种因素对飞行员的心理健康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而其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领导者的个性风格影响更大。例如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因素会使飞行员的大量精力消耗在调整人际关系上,使其情绪不良或产生社交回避,消极应对人际关系[3]; 羞辱性事件,如有些飞行员认为工作中受到领导不公正批评、处分,晋升失利、待遇比预期差等,更易促发抑郁状态[4].

  2. 2 相关因素 飞行劳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复杂的劳动类型之一。这种复杂性、高节奏性和特殊的环境( 指飞行空间) 条件,必然会引起飞行员不同程度的紧张。飞行往往与一定的危险性相联系,飞行员意识到这种危险性,可引起各种形式的情绪反应。飞行劳动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由于每次飞行的成败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并由此造成荣辱得失,故飞行员的心理压力很大,特别是初学飞行的学员,飞行前往往有不安和焦虑,飞行中极易发生情绪过度紧张。飞行员不能适应飞行劳动制度的变化,也都可使人处于持续的精神紧张状态。另外,军队飞行人员长期高空作业,经受着特殊的环境压力( 包括大气环境、力学环境、温度环境、辐射环境等) 和心理压力,各种因素的变化能够对飞行人员的心里健康造成损害。

  2. 3 生活事件 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飞行员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诸如: 恋爱、结婚、离婚; 配偶患病、死亡; 工作不称心; 其他亲属患病或亡故; 子女教育、升学、就业; 家庭经济困难等。例如家庭矛盾等因素会使飞行员的大量精力消耗在调整家庭矛盾上,使其情绪不良[3].有研究表明,有生活事件刺激者的 SCL - 90各因子痛苦水平及阳性项目明显低于无生活事件刺激者。更重要的是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对不同个体产生的效应也不相同,在同一负性刺激下,有人有失落感,而有人则产生解脱感。因此,同样刺激即有共性又有个性,这与每个个体的神经系统类型、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年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应对能力有很大关系,也与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有关[5].

  有研究表明[6],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水平互为因果,即心理应激促使负性情绪升高,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而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又使劣性心理生理反应强度增加,加剧应激状态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另有研究表明[7],飞行员反复长期承受高载荷、高噪音,以及续航和夜航导致的生物节律紊乱,易产生疲劳,疲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互为因果。飞行人员疲劳的严重程度、情境特异性及可能导致的心理后果均与心理健康呈显着性正相关[8].

  3 加强军事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 1 提高飞行人员自身的心理素质 在日常飞行训练中针对上述军事飞行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的普遍性因素,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促进官兵的心理状态日趋完善。可利用心理知识讲座、内部网络电视等丰富多样的心理服务形式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培养官兵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对抗、调控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加强综合心理训练,减少军官的心理症状,提高军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9],使官兵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潜力和优势。

  3. 2 培养飞行部队心理教育骨干队伍 首先,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由心理教育专家对部队从事政治工作和医务工作人员的心理基础知识和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的技巧进行系统的培训,在特勤部队建立一支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能力和素质的干部队伍。其次,要建立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基层心理骨干队伍,第一时间发现个别官兵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导有严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官兵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预防和及早干预官兵的心理疾病,减少或阻止恶性重大事件的发生。再次,对政治工作者和带兵干部进行心理保健培训,区别政治思想与心理问题的异同,使心理干预更准确有效。

  3. 3 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日常工作中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政治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两者必须紧密结合,相互统一[10].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军事训练工作结合起来,现代战争既是高技术的对抗,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卫生防病工作结合起来,要树立全面健康观念,把维护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放在同等重要位置[11].通过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特勤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对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保障部队战斗力。

  3. 4 完善不同阶段的心理保障措施 根据飞行员在任务的不同阶段心理卫生水平变化的一般规律,完善针对性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方案。资料显示[12],任务早期阶段,由于连续模拟训练,紧张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执行任务陌生环境、不可预知困难的担心,形成“迷雾期”,消耗了很大的心智和体能,表现出心理压力过大,但由于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往往没有察觉压力的叠加,常出现一些焦虑、躯体症状等,中期阶段主要表现为心理适应,随着环境适应并能较顺利地完成预定任务,心理活动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整体工作效率发挥正常,为“适应期”; 后期阶段心理健康水平持续稳定,但偶有失落情绪,易形成“失落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除了日常心理宣教服务外,要结合不同人群、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服务方案。

  比如: “迷雾期”可做团体压力管理辅导,增强团队凝聚力,学会正确应对压力等[13].在特殊时间开展送温暖活动,利用重大节日鼓舞士气,振奋大家的精神[14],关注重要时间、重点阶段和重点人的工作,针对普遍心理疲劳状况重,情绪比较低落等问题开展心理防护教育,个别心理咨询和治疗,及时跟进。任务结束后合理安排疗养、身心健康检查、心理康复治疗,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恢复,提高部队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保障部队战斗力。

  3. 5 完善飞行人员心理健康档案管理 飞行人员心理档案是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官兵的心理发展变化、心理健康咨询情况、心理测验结果,对官兵的心理健康进行跟踪服务,能有效地对部队官兵中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事件进行预防和干预。

  首先要完善心理档案管理的内容[15],心理档案必备内容: ①一般人口学资料: 包括姓名、年龄、学历、文化程度、单位、飞行机种、飞行小时数等; ②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结果及解释; ③人格测定及结果解释; ④跟踪随访信息记录等。其次,要增强心理档案的统筹管理。

  对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给予定期的追踪随访,为那些在飞行部队表现出心理超负荷的飞行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维护,对执行重大军事任务的人员进行阶段性心理教育。建立疗养院与飞行部队的沟通平台,如电话或军网模式,加强与疗养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解决个体飞行人员心理健康档案缺乏连续性的问题[16].

  军队在和平时期依然肩负着众多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这些任务同作战一样也具有高风险、高应激、高强度的特点,官兵的生理与心理会产生程度不等的应激反应,严重时可直接引起非战斗性减员[17],因此,加强军事飞行人员飞行心理健康防护探索,提高航空部队整体心理素质,提高飞行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对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保障部队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陈 千,张罗漫,马玉琴。 军队人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2005,12( 3) : 213.

  [2] 陈志平,陈 琳。 加强平时心理咨询培养官兵良好战时心理素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12( 4) : 324 -325.

  [3] 崔 丽,徐先荣,刘福麟,等。 飞行员抑郁状态诊断的临床分析[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6,17( 2) : 148 -149.

  [4] 梁朝晖,阮福金,李 静。 待遇改革对民航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影响[J]. 华南预防医学,2006,32( 3) : 16 -17.

  [5] 钟佳音。 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 5) : 394 -395.

  [6] 严 进,刘晓虹,倪 方。 了解近代心理战效果,重视防御性心理研究与应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 ( 2) : 120- 123.

  [7] 韩文强,胡文东,文治洪,等。 飞行疲劳的生理心理因素及对策[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 4) : 379 -381.

  [8] 曾昭祥,刘 琳,李志成。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疲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 5) :397 - 399.

  [9] 刘寒凌,季明江,邹来智,等。 综合心理训练对军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 ( 9) : 1343- 1345.

  [10] 赵召辉,高 斌。 部队开展心理教育疏导工作探析[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 1) : 18.

  [11] 董效信,单守勤,薛蓓蕾,等。 对特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索[J]. 实用医药杂志,2007,24( 1) : 117 -118.

  [12] 杨 蕾,万 憬,徐彩霞,等。 执行某重大任务飞行人员心理健康水平阶段性变化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 10) : 1218 -1219.

  [13] 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49- 366.

  [14] 董 焱,沈兴华,苏 澎,等。 心理防护措施对亚丁湾护航官兵防护效果分析[J]. 海军医学杂志,2011,32( 6) : 366 -368.

  [15] 邢 军,洪 威,邢 凡。 飞行人员心理健康档案管理[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 11) : 1040.

  [16] 张卫兵。 特勤疗养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769.

  [17] 苗丹民。 航空心理卫生支援分队教材[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2010: 51 -5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