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和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是公安民警应该承担的三大政治社会使命。警察拥有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较大的执法空间和执法权,它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群体遇到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疏导、排解,这样就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影响到警察队伍的战斗能力。
一、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指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指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关研究证明,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非常密切。
某种生理变化或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影响显著,健康的心理对人的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是药物所不能代替的,而不健康的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病菌。确实,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心理健康能促进生理健康。根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可以将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有正常的心理过程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既不过高又不过低。由于警察这个职业特殊,其自身必须对自我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疾病。
3.时刻保持向上而又稳定的乐观情绪。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警察作为一个时时面对各种各样突发状况的职业,其心理抗压能力一定要强。这就要求警察在情绪上要保持稳定,尽量避免情绪波动太大的状态出现。在危急情况下,要保持必要的镇定,遇事要沉着不慌,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4.要保持人格上的统一。保持人格上的统一就是警察要保持外显行为与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是一样的。
5.人际关系要保持在良好状态。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工作生活组成部分,对于警察来说更是重要。人要乐于和他人进行相互交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懂的尊重别人、重视别人、相信别人,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别人,对于别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要以宽容的心态进行处理。
6.良好的社会化,对周围社会环境能够很好地适应。作为警察,必须要深刻了解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占有绝对优势,积极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所在的社会。对于心理不健康的人来说,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这就说明,一个对社会适应良好的人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7.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在危急时刻能临危不惧,对自己实施有效控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能够对自己的情绪、思想和举止行为进行很好的控制;在遭遇危急情况下,也要能够对自己的心理进行积极有效的调节和控制。
二、目前我国警察心理压力的特点
警察在工作、家庭、生活实践中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压力,每种压力事件、压力情境都会对警察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复杂多样的压力事件、压力情境构成了警察心理压力源。
1.警察这一职业在全部应急性工作中心理承受压力是最大的。尤其是刑事警察,他们在应对侦破刑事案件、反恐、禁毒、反黑时,往往是身处于高度紧张、高度危险的环境下,要随时随地与猖狂的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他们时刻都会面临牺牲或者受伤的危险。
2.警力严重不足,超负荷运转,高强度工作,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这就容易导致警察变得相对敏感。
具体来说,警察人手严重匮乏,这样就形成了目前警察工作量大,普遍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大脑神经系统长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相较于其他职业,警察是一个“三高”职业。这些都是由于警察实际的艰苦生活和危险的工作所造就的。从工作的危险性质上说,警察承担着惩治犯罪、维护公共安全秩序的工作,尤其是在和歹徒斗智斗勇的同时,还要面临着死亡或者受伤的威胁。生活的艰苦性和工作的危险性,决定了警察在身心上时刻都要处于高度亢奋、紧张的状态。因此,随时准备应急的心理,随时随地待命出发,是警察这一工作的必备状态。
3.经常接触社会阴暗面和灰色地带,以致心理压力过大。与其他普通职业相比较,警察时常接触社会上各类无赖、不法之徒等,他们更容易接触到社会的灰色地带和阴暗面,经常会面对各种腐败的犯罪现象,使得警察自身必须长期处在敌对和戒备的状态下,他们要时刻经受着不法分子的恐吓、拉拢和腐蚀。
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警察的思维、情绪和性格会出现异常的波动,他们的心理必定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最终会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上严重失衡。
4.容易导致心理失衡的矛盾冲突是角色和智能的转变。作为警察,他们往往对其从事的职业有较高的期望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警察也是普通的个体。由于工作,他们对家庭的照顾往往很少,还经常让家人为自己担惊受怕,严重的还会使得自己与家人、亲友之间产生沟通障碍。因此,角色和智能的转变,容易导致家庭矛盾层出不穷,最终导致警察自身心理失衡。
三、压力不能排解导致的后果
警察是受法律保护的使用警械和武器的群体,如果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释放,那么他们借助持有武器的便利,极有可能转变为更严重的罪犯、或自我伤害乃至自杀。警察心理压力过大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触目惊心的。研究证明,人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得到缓解和调节时很容易出现反常行为。这些反常行为的出现,轻则影响人们的工作,严重的还会导致轻生或危害社会治安。警察同常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和不同的心理障碍。长期积压的过重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得到正常释放,部分警察可能会借助持有武器的便利以及目睹过的犯罪行为的熏陶,将不满的情绪压力演发为严重的犯罪。
四、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公安工作的作用
警察作为一个“三高”职业,在工作时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是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疏导、排解,那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只有正确对待警察作为个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分析出它的具体表现和形成的原因,同时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采用积极有效地方法进行预防和矫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使得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得以提高,这对搞好目前的公安工作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对警察心身疾病的有效预防。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让警察建立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的理念,并矫正不良心理反应,积极发挥各种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有效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
2.心理健康教育警察精神疾病的有效预防。警察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应激,这就要求警察具有较强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保持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警察处理各种矛盾提供合理的方法依据,帮助警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有足够思想准备,积极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3.心理健康教育对警察突发事件发生的预防。警察在公安工作中会遇到许多诱因,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出现意外事件。例如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多数犯罪嫌疑人都会想方设法否认罪行,百般狡赖,此时如果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低,很容易控制不住愤怒情绪,出现刑讯逼供现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警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防范这类事件的发生。
4.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警察提高工作效率。警察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对和处理繁多复杂的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警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民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从而高效率的处理好复杂的警务工作。
警察承担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稳定的神圣使命,公安机关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警察的工作往往与艰苦、紧张、危险等紧密相连,人民警察正在经历着时代急剧变革带来的心理影响。警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承受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心理负荷,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应像重视身体健康那样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对民警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公安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只有正确对待警察作为个体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出它的成因和具体表现,才能采用积极有效地方法进行矫治,这对搞好目前的公安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黄泽珊.警务心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3]车军.公安院校学员健康心理的培养策略[J].辽宁警专学报,2009,(04).
[4]张久详.警察的心理压力及自我调适[C].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