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勤人员作为未来高科技战争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结局。因此,加强特勤人员的心理防护成为国内军事心理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现就特勤人员心理防护的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1特勤人员心理防护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特勤人员心理防护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集中对特勤人员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以消除心理疾患为目标,采用一些心理咨询技术来治疗特勤人员的心理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被动的矫治转为积极的预防,主要通过职业资格的心理选拔和对选拔后的特勤人员进行心理卫生常识的普及,指导其进行自我保健和预防。21世纪初,由积极预防转为以自我发展和增强心理素质为目标,采用心理训练(包括场景模拟、应激反应、身心放松等方式)来消除可能出现的惊恐、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状态,提高作业绩效和战斗效率,从而增强军队战斗力。近几年来,特勤人员心理防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心理选拔、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研究层次更为深入。
1.1心理选拔 心理测验的形式从最初的纸笔问卷回答,到现在的人机对话,自动检测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特征,使检测结果更加客观化。根据测试的结果,从入口上严格筛查,选拔出适合从事特勤工作的人员。目前,第四军医大学苗丹民等研究的初级军官的心理选拔方式较为科学,通过筛选-控制的选拔体系,设计出信度、预测效度好的问卷,为选拔驾驶高性能战斗机的飞行员奠定一定的基础。
1.2心理咨询 特勤人员的心理咨询大致经过了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从最初的鲜为人知到现在的各大单位采用通信、电话、门诊等多种形式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大量文献中提到特勤人员心理咨询问题的构成是: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居首位占84%,心理咨询的总有效率为98.8%,其中显效率为63.6%,有效率35.2%,说明该群体长久以来在承担任务、所处环境、所操纵武器特殊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确实存在大量需要专业帮助的心理问题,表明了心理咨询确实能够为维护军人心理健康起到显着作用。目前研究心理咨询的学术论文达到8049篇,其中关于特勤人员心理咨询的文章达到143篇。
1.3心理训练 我军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有简单研究,内容和形式较为朴素,没有标准化的训练材料,大多集中于生物反馈训练、音乐放松训练。随着着眼平时、立足战时的指导思想深入,锤炼当代军人尤其特勤人员的心理品质,提升心理素质的目标确立,心理训练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
从室内的简易工具包训练到室外的组合器械训练以及计算机模拟特殊作战环境和作业条件下的情景训练,促进了特勤人员的潜能开发,增强了团体凝聚力,对特勤人员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心理训练设备的不断更新,训练版本的不断升级,大型的训练仪器(如减压放松舱)应运而生,为个体心理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同时,国内心理训练研究中,冯正直等对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研究相对较系统,李权超也对军人心理训练基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军人心理训练的目的与任务,具体阐释了心理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对飞行员在飞行过程出现空间错觉、记忆和注意力下降等生理和心理反应等大量相关研究发现,心理训练对提高特勤人员的心理素质,减少其过度应激反应,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战斗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1.4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幻灯片授课依然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大量爱国主义、革命主义等影视文字资料也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素材。通过连接军网和互联网,开展远程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正不断兴起,该形式将专业的、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卫生专家拓展到一线部队,及时指导帮助特勤官兵调整心态,重数信心,提高应对能力。
2 特勤人员心理防护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2.1心理选拔 心理选拔测评系统的初步建立,虽然具有较好的效标评价体系和阶段性评估系统,能够探讨如何将人员特点与任务岗位相匹配,能够确定人员是否胜任相关工作,提高人员的录取质量,但是其心理测量和评估的内容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另外特勤人员的培养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制约的过程,有些因素在最初的选拔阶段很难预测,因此,需要加快研究特勤人员的心理选拔方法和标准。
2.2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虽然在对提高特勤官兵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方面得到认同,但针对心理咨询开展的工作仍有不足。一是没有制定出心理咨询工作的具体规划,特勤官兵心理档案建设工作得不到部队的重视,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二是由于官兵自身观念的偏颇,缺乏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认为心理咨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短期内没有明显的疗效,就失去信心。
2.3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研究出现了理论研究薄弱,实验研究缺乏,研究量表、评价标准单一的情况。如果能够针对特勤人员的心理特点,研制出相应的、多元化的心理训练评定量表,建立一系列相应的心理训练客观评价标准,便于进行心理训练效果评估,使心理训练不至于走向形式化和表面化。因此,增加心理训练和日常军事训练结合的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心理训练模式,不断提高特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2.4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特勤人员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能在同一时间内有效的对大批量的特勤人员进行,时间短,效益高,但对单独个体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整合。在教育的同时加入咨询辅导,交流讨论、群体互动和自我剖析,使教育的形式丰富多样,充分调动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发挥整合后的综合效果。
总之,要使心理防护工作真正能够全面展开,能够在和平时期和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各个领域与国际水平接轨,研究人员还必须做出艰苦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叶,王晓慧.军人心理卫生研究现状[J].人民军医,2007,50(12):723-724.
[2]张康莉.应急突发任务后军人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0):950-951.
[3]张理义,姚高峰.军事医学心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构想[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255-1258.
[4]苗丹民,王京生.军事心理学研究[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9-27.
[5]唐斌.青年军人心理问题剖析及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99-100.
[6]刘丹凤.我军心理咨询研究与实践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99-502.
[7]冯正直,杨国愉,张大均.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现状与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10(5):313.
[8]李权超.当代军人心理训练基础问题探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3,17(2):21.
[9]陈良恩,安瑞卿,张清俊,等.基于心率变异性的新兵跳伞训练心理应激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4):405-407.
[10]杨宇彤,刘晓鹏,洪威.飞行人员的心理因素与飞行安全[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7):637.
[11]王飞,蒋琳玮.军人心理应激防御训练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