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介绍新媒体概念、特征基础上, 分析了新媒体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新媒体时代军校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改善其心理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 军校大学生; 心理特征; 教育方法;
1 新媒体概念与特征
新媒体主要指的是依托于数字和网络通信技术, 以计算机、手机等新兴媒体为主要代表的大众传媒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为信息传播、资源共享提供了更便捷的媒介途径。相对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 新媒体的公众参与性更广泛、互动功能更强劲,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信息、资讯的实时传递和跨时空传递。
相比传统媒体, 新媒体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1) 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2) 传播方式的平等性。 (3) 传播速度的快捷性。 (4) 传播过程的互动性[1]。
2 新媒体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2.1 积极影响
新媒体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宽广的途径, 提高了心理教育的时效性。新媒体的普及和使用, 大大增加了心理教育的信息量, 提高了内容的丰富度, 扩大了传播的辐射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拓展了军校内心理教育的空间;虚拟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为心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虚拟空间内的平等对话, 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心理戒备, 提高心理教育和沟通的效果;新媒体设备大大增加了心理教育的信息量,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2.2 消极影响
新媒体设备, 尤其是手机的使用和普及, 使信息的开放性、自由性更为突出, 与军校生活的枯燥、封闭形成鲜明对比, 对军校大学生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新媒体设备的使用, 使得信息传播和交流速度迅速提高, 海量的信息流不仅是对军校大学生处理、筛选、利用信息能力的挑战, 同时是对军校大学生理想思维和判断能力、平衡自己身心环境与周围环境能力的考验。另外, 新媒体设备创设的虚拟的信息交流空间, 与现实生活环境存在反差, 吸引了众多在现实中生活不如意的军校大学生沉浸其中, 忽视了自身军人的角色, 造成个人主义强化、社会责任淡化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3 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3.1 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理念
现阶段大学生主要是“90”后, “90”后群体特征明显, 个性特征突出、自主意识较强, 自我表现欲望强烈, 对新鲜事物更具好奇心。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往往放在“矫正”上, 忽视了大学生个人的主体性, 导致心理特征异化。新媒体出现后, 网瘾现象、符号化行为、去个性化现象等问题出现都给心理教育工作提出挑战。为此, 现代军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大学生的主体观念, 通过科学方法, 积极视角, 探索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方法[2]。
首先要将树立大学生主体理念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始终, 以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出发点, 建立能够维护学生自尊、需要、发展, 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教育模式。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发展意识, 正确认识自身, 推动其和谐、健康的发展。另外, 可设计与树立主体理念相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加入自己的创新设计;或以新媒体为基础, 充分利用微课堂、微信等新型交流平台,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实际操作能力, 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3.2 重视网络行为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
网络行为大数据, 即通过网络对社会群体的真实行为数据进行的统计。当前可利用网络行为大数据来探索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首先要确立科学的工作思路, 在新媒体环境下, 心理健康调查要充分重视社交网络 (微博、人人网等) 、即时通信 (QQ, 微信, MSN等) 、网络平台 (贴吧、论坛、博客等) 等大学生群体广泛使用的新媒体应用。通过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建立真实有效的大学生群体行为模型, 为心理特征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其次, 科学利用网络行为大数据, 还应该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拓展, 通过对在线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预测其真实心理特征, 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另外, 要通过对群体事件的观察和研究, 实现以网络为媒介的破坏性心理因素的有效预警和动态监控。
3.3 加强多元的校园文化建设
军校生活本身封闭性强, 学生生活艰苦、枯燥, 开展多元校园文化建设, 能够丰富学生生活, 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有助于军校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通过开展红色革命精神学习、部队历史学习等活动, 增强军校学生的使命感、自豪感, 提高凝聚力。
开展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指锻炼学生个人对不同通讯媒体所传播的各类大量信息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获取、筛选、分析、汇总的能力。对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可锻炼其客观分析周围各类信息的能力, 提高有效筛选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但要想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务必重视起军校内舆论传播和文化建设的作用, 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影响学生, 让学生能够在大量信息面前迅速分辨有效信息, 保持头脑清醒, 冷静分析。例如, 可通过组织记者团、开设广播站等, 让学生参与军校内信息传播和信息媒介分析,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3.4 健全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机制
现阶段军校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在不断探索阶段, 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进行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应结合我国具体实际, 从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军校教育内的角色定位、提高相关人员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
首先, 明确定位, 积极学习并引入先进的心理学理念, 接受国外发达国家经验, 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积极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另外, 当前军校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可分为三类: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治疗的精神病学、心理学的专业人员, 从事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教师, 以及负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班级辅导员。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专业素养, 应主要从加强三者间交流着手, 使相关人员对学生心理状况能够有更充分的了解, 从而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军校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新途径, 也对这些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探索新媒体时代下军校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教育方法, 不仅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要求, 更是实现现代化军校教育、培养时代军事人才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苏文明, 王政书, 奉姣.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异化及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5 (1) .
[2]何志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