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倭患让明朝廷很为头疼,使得明朝社会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危害。而倭寇问题其实“就是日本海盗的侵略。这是外部问题,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明朝历史。”(1)但倭寇在明嘉靖时期尤为嚣张,甚至与当地的海商勾结。于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明朝廷开始奋起抵抗,在当时抗击倭寇的战争中,涌现了一大批爱国将领,其中戚继光、俞大猷等最为人知,但与他们同时代的另一位将领---谭纶的功绩确被我们忽视了。谭纶是从一名文人成长成为一名抗倭将领,他运用自己文人的头脑在近十多年的抗倭斗争中总结出独具特色的海防思想。
一、谭纶海防思想的产生背景
当时的明朝廷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内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外有南倭北虏的进犯。倭寇的侵犯更为严重,导致当时的东南沿海的人民苦不堪言,朝廷多次派了将领去东南沿海抗倭,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失败,没有得到实际上的解决;甚至于明朝廷提出了“闭关”的政策,但最后仍以失败告终。在谭纶出任南京兵部为官之时,得知倭寇都侵犯到南京城下时,他请缨出战,以他拿笔的文人之手去抗击狡猾的倭寇。
谭纶(1520-1574),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历南京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台州知府、福建巡抚、四川巡抚、两广总督。后因北方的鞑靼进犯,朝廷将谭纶调到了北方抗击鞑靼,这也是朝廷对其在东南沿海抗倭所做出的成绩的认可。谭纶长期与戚继光相互配合、并肩作战,《明史·列传》中就提到“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史称‘谭戚’”.谭纶在南京兵部为官时,留意经术世务,注重了解当地山川险易与东南沿海的倭情,并曾多次随张经等人参加抗倭战斗,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同时也吸收了一定的前人抗倭经验。
二、谭纶海防思想的主要内容
古代的战争主要是拼人多和战术,但是的明朝国力衰败,海防废弛,沿海卫所有跟没有差不多,卫所的士兵也是老弱病残,甚至只剩下十分之四,而武器装备更是不用说了。这样的一点战斗力都没得队伍又怎么可能会打败那些兵强力壮、武器装备先进的倭寇呢?甚至于当时的倭寇还和当地的海商、海盗勾结,想要战胜倭寇在当时的明朝来说可谓是难上难。
(一)知兵,练兵,武器装备先进
谭纶在南京任职期间,“值倭卒至,南都震恐,纶募壮士五百人戕却之,从此以知兵名”,这次击退了倭寇,为谭纶赢得了“知兵”的称号,而且戚继光、俞大猷是在谭纶手下抗倭,谭纶支持他们练兵抗倭,这也同样说明谭纶知人善任,就是这样的知人善任为谭纶在之后的抗倭斗争中奠定了很好的将领和士兵的良好基础。
谭纶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军队。谭纶非常重视士兵的训练工作。他在浙江任职期间,当地海防被破坏的很严重,卫所士兵不仅数量上不达标,而且还都是老弱病残,战斗力差,于是谭纶力主练兵。“补伍食粮,则反为疲癃残疾、老弱不堪之辈,军伍不振,战守无资,弊皆坐此。”(2)一般史学界只提到戚继光的“戚家军”,是抗倭劲旅,而不知谭纶也同样训练了一支精兵,且在抗倭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作战思想
谭纶抗倭不按照常理,“山之何家揽、金井等处,树栅自固,海道副使谭纶计曰此尝我也,令俞大猷率师后继,身先驰之。诸将以士疲请休,纶曰贼易我,宜出不意进兵。马冈贼继至,至五百人,(纶)移兵先击之,贼败走。明日,纶捣何家揽,贼殊死战,我奇兵间出贼后,破之,斩七十二级。贼攻乐清,围桃诸,纶追之不及,回军松门卫,入门,度贼夜至,可悉军通逵备巷战。丁夜,贼千人袭西门,纵火,纶击斩其酋,乃退。纶尾之,度且出全清闸,凿二舟塞之,贼至,欲起塞舟,纶堰旗,使靳可成诈为新城老人,遗贼书输千金,贼乃不起塞舟。明日,纶出南门力战,擒斩千人,余贼遁海去。”(3)谭纶利用倭寇轻敌的心理,虽然士兵疲劳,但为了出其不意致胜,下令进兵,终于歼灭了倭寇,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谭纶抗倭的战争中像这样的出其不意击败倭寇的有很多场。
(三)陆上歼敌为主的作战思想
明中后期,朝廷主要面临的威胁是来自海上的威胁,而这个海上的威胁主要是倭寇对东南沿海的袭扰与入侵。而当时的东南沿海,甚至于很多海商和海盗都与倭寇勾结,导致东南沿海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能保障,人民怨声载道,一时兴起了不少的农民起义。面对如此严重的倭患以及倭患导致的如此严重的危害,大批有识之士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关于海防的言论。有主张歼之于海者,有主张御之于岸者,有主张歼之于陆者,也有认为应水陆并重者,可谓众说纷纭。谭纶在抗倭期间,根据战场情况和自己的抗倭实践,提出了以陆上歼敌为主的作战方针“:今之谈海事者,往往谓御之于陆,不若御之于海。其实大海茫茫,却从何处御起?自有海患以来,未有水兵能尽歼之于海者,亦未有能逆之使复回者,不登于此,必登于彼。即十得其一二,彼亦视为不幸而遇风者耳,侥幸之心,固自在也。若陆战一胜,即可尽歼,贼乃兴惧,不复犯我,此水战陆战功用相殊。而将官则力主海战为是者,以海战易于躲闪,陆战则瞬息生死,势不两立,且万目共睹,不能作弊。当事者宜坐照之,勿堕将官术中,自失长算可也。”(4)从之后的多场抗倭战争中,可以看出明朝廷是以陆上歼敌为主的作战方式。
(四)海防建设思想
谭纶觉得恢复已荒废了的五处水寨,控制外洋,防止倭寇再来侵犯,这是一个未雨绸缪的建设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将一些作战经验丰富、作战能力较强的队伍分布到东南沿海戍守;积极训练东南沿海地区的当地民兵,积极应对倭寇入侵;并且谭纶对于东南沿海的地方官,则选用熟悉本地情况的官员担任地方官。
三、谭纶海防思想的影响
(一)谭纶海防思想的意义
1、为当时的明代海防建设提供了依据;在东南沿海的倭患得到一定的缓解之后,朝廷将谭纶调往北方。主要是因为在之前谭纶的抗倭斗争中朝廷积极进行海防建设,巩固沿海卫所以及其他的海防工事,开始使用各种的武器装备,朝廷也重视海防建设方面。
2、为明中后期乃至清朝官员的海防观念的形成提供了依据。
3、维护了明朝的国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安定。
在一定程度上击退了倭寇,消除了倭患,使得明朝暂时的安定下来。
(二)谭纶海防思想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
在内忧外患的国情下,谭纶产生了海防思想;在海防实践的过程中,他的海防知识又不断的增加。
1、滞后性的海防思想
谭纶的海防思想是在与倭寇的战争中产生的,这是对海上侵略---倭患的被动策对,而不是基于社会内部诸要素发展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
2、没有远大的海上战略目标
谭纶的海防思想没有远大的战略目标,只是为了消除倭患,还表现在没有利用和控制海洋以发展海洋经济和海外贸易。这主要是传统的重陆轻海思想所造成的,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谭纶的海防思想适应了当时的抗倭斗争,击退了倭寇的进犯,但不可避免的还很肤浅,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参考文献:
[1]吴晗。明史简述[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前言 p2.
[2](明)胡宗宪。筹海图编[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卷 11.
[3](明)胡宗宪。筹海图编[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卷 12.
[4](明)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8,卷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