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楶(1027~1102 年),字质夫,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北宋中晚期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着有《杏花村集》,今轶散。全宋词录有其《声声令》、《水龙吟》两首。北宋治平二年(1065),他以礼部第一名的成绩,高中进士,累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北宋元符元年(1098),他统帅宋军打胜着名的平夏城之战,从此奠定了宋军对西夏军的战略优势。章楶在西北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彻底扭转了宋夏战争的格局,其用兵方式很有特点,令人回味。本文以《全宋文》中收录的章楶奏章为研究对象,试对章楶的军事策略进行简单梳理。
一、浅攻牵制的策略
早期宋军主要采取浅攻牵制的策略。所谓浅攻,指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不深入敌军腹地,只是适当向对方进攻,进行近距离的出击作战,逐步消耗并蚕食其领土,以牵制敌人的策略。章楶在原有策略上进行了创新,同时将出击作战的范围扩大。他主张在蕃军的势力范围内扎寨,减少军马集中驻扎一处,将骑兵分散,每次出击讨伐敌军,“只五七日远,不过十日”,重点扫荡边界两百里左右的范围,避免和敌人主力正面交锋,零敲碎打慢慢吃掉敌人,而且在应当出击前准备六天左右的干粮。士兵行军至合适的地方挖掘窖藏粮食,自行食用。军队所配备的运输工具,必须事先防备缺乏,用来应对急时之用。
这样不仅解决了军队的后勤补给问题,同时也为在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了应急准备。在浅攻的同时,“乘间捣虚,扰耕践稼,勿限其常”,“则近塞三百里之贼,既不能为生,又不能自存”。经过章楶进一步完善后的浅攻扰耕战术在宋军中广泛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绍圣二年(1095)八月到四年四月,单单浅攻,就斩首一万一千六百五十级,而硬探(武装侦查)杀伤更是不计其数。”
二、坚壁清野的策略
“坚壁清野”指在敌人来袭之前把已成熟的粮食作物,收藏起来,将居民转移到城内,同时加固城池的防御工事;这样敌人就无法攻打进来,又抢不到物资。《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也是北宋传统的战法。元佑六年(1091)十二月二十四日朝廷下发公文给枢密院:“令诸路遇贼并兵入寇,坚壁清野,俟贼气惰,觅便掩击”。章楶认为“西贼狡狯,未敢专执施行”。只是这种种战略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虽然百姓收获了已成熟的粮食,但是有很多带不走的东西只能自己毁掉,特别是对城池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破坏极大。西陵年间,敌人侵犯庆州,攻下了(庆州)周边九座城寨。当时,将军和士兵被迫死守城寨,无法出战,导致敌人派遣轻骑兵四处劫掠,更加肆无忌惮。对此章楶十分愤慨,“待其来以自全之计,则贼之气从何而沮,贼之力从何而屈?彼气不沮,力不屈,两敌相持,淹以岁月,一岁之间,至于再三,吾民亦将自困矣”。他认为只有“战兵在外,则守兵乃敢坚壁”。于是提出守城与野战相结合,尽量保护当地的经济。环州战役就充分体现了他的作战思想,使西夏受到了重创,精锐损失过半。
三、纵深攻击讨伐策略
章楶在浅攻扰耕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下,又提出浅攻加深入攻击讨伐的策略。元佑七年(1092)二月,梁乞逋为了打通进攻内地的重要通道,在镇戎军的对面的没烟峡修筑城砦。三月,在韦州静塞军司集结了三万余兵,准备进攻环庆。章楶舍弃了以往惯用的坚壁清野的作战策略,主动出击,遣折可适率八千军向韦州急击。折可适一昼夜驰至,夏军不设防,仓皇惧逃,折撤回时发现夏军在后跟踪,便于险要处设伏,夏军又中了埋伏,死伤无数。六月,熙河路向前沿修筑定远城,梁乞逋集结了数万兵马准备袭击,章楶又派折可适带六千兵潜入,将正在集结的夏军一举击溃。
绍圣五年(1098),章楶从一名归顺的西夏军官药宁处得到一个重要情报,那就是天都山附近西夏军将军们指挥部地点。章楶决定发动奇袭,抽调一万名精锐骑兵分六道连夜长途奔袭至天都山锡斡井,端掉了西夏人的指挥部,擒获夏军将领阿埋,妹勒,俘获三千多人,牛马羊 10 万多只。同时另一批宋军在李忠杰的带领下突击了西夏名将仁多保忠(当年仁多零丁儿子)的指挥部,也获得了大胜,全歼了敌军,仅仁多保忠免于一死,史称平夏城之战。这是中国军事史上教科书式的经典骑兵突击战例,宋军骑兵长途奔袭一举打掉了西夏人的指挥部,使得西夏人酝酿的春季攻势宣告失败。
四、招安的政策
所谓招安,就是劝降,通过对武装反抗者施加压力,给予金钱、财物,赐予爵位等手段让其归顺并为其效力的作战策略。章楶对西夏的国内的政治力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夏国的贼臣梁叶普倚仗着妹妹梁氏的权势,扶持非李元昊的亲生骨肉为国君,诛杀李氏亲族,心中潜藏着萌生已久的篡位夺权计划。梁叶普平日虐待众人,虽然他侥幸成功,但几乎没多少人心中对他臣服。他又结党作乱,随意发兵开战,人民因为兵役而疲惫不堪,家庭因为缺乏资助而困苦潦倒,人人痛恨之。因此,不断有逃离的蕃人来投奔归顺汉军,蕃人们都能详细地说出他的暴行。于是,章楶上奏道:“许其并边之羌纳欵归命,锡以爵赏金帛,旌以服章银器,各许其耕垦故土,自为篱落,效顺者必众”,又拟定好加官进爵及赏赐钱财的条例上呈给皇上。
五、进击筑堡的策略
章楶的战术战略都是有针对性的。横山、天都山一线的地形险要,土地富饶,是西夏重要的生产基地。横山的北部,有着沙漠阻隔,西夏内乱不断,章楶认为应该乘着这个时机派兵推进建筑堡栅。第一,可以占其要害地形,据其地理优势;第二,可以凭靠那些归顺的人耕作,并设置汉番军队的数千人加强防御,就可以减少士兵人数的需要,降低军粮费用的开支;第三,同时堵住西夏的进攻通道。
绍圣四年(1097),章楶上奏提出修筑平夏城、灵平寨的计划,即平夏计划。哲宗随后同意了章楶的建议。章楶得到批复后,开始着手准备修建工程。在浅攻的同时加紧筑垒,“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赐名平夏城、灵平砦,既而环庆、鄜延、河东、熙河皆相继筑城,进拓其境,夏人愕视不敢动”。特别是平夏城的修建使得西夏从没烟峡进攻通道被堵死,西夏被迫动员 30 万人强攻,结果仍死伤惨重。经此一战宋军成功的修筑了平夏城,灵平寨,建立了对夏作战的桥头堡,西夏人纷纷哀叹“唱歌作乐地,都被汉家占”。
六、以远人攻远人的策略
以远人攻远人:凭借远方的人攻打远方的人,这是古代高明的策略。夏国的西南面有邈川,东北面有塔坦国。他们都是相邻的国家。元佑七年,章 楶通过调查得知,宝元、康定年间,元昊违反正道,侵犯骚扰周边的邻国。在邈川已经顺服宋朝的前提下,章楶上奏朝廷可以差遣任用邈川。而唯独塔坦国因为相隔遥远,还没有联系、沟通。章楶建议在河东或者邈川探寻一条偏僻的小路,派遣使者到塔坦,游说并通过用钱物和封侯来安抚他们,让他们派兵攻打西夏,然后和邈川分兵夹击夏国。那么,西夏三面遭受夹击,腹背受敌。
七、游击战术
在采取游击战术之前,章楶分析了之前使用的浅攻策略存在的不足之处:将军和士兵被迫死守城寨,无法出战,导致敌人派遣轻骑兵四处劫掠,兵将坚守居于城内,全部遭到西夏军包围,没有办法出城,外面又有被敌人攻入的危险。又分析了自己的有利地势:“况本路并边一带,山谷深阻,最得胜势。”章楶命令军队在城外选择地势高险的地方分散驻扎观察敌情。“据险邀击,绝其归路,可以鏖杀,使无噍类。”让敌人在深入北宋地界的时候,不能开战,不敢进攻。若西夏军队追击,即令军队退避,于高山险峻处设伏袭击,西夏军一旦攻城就会担心受到腹背夹击的危险。如果要骚扰百姓,就跟踪他们出奇兵,设埋伏,寻找机会攻击,这样西夏军就不敢分散兵力劫掠百姓,不出两三天就会退兵。原本出战的军队所带的食物可以支撑十天所需,即使夏军没有退兵,驻扎在村野的宋军也无需担心粮食的供给,因为“我为主,彼为客,我军既在村野,固不忧食。”章楶的游击战术与坚壁清野战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洪德寨一战的胜利,重创了西夏军,梁太后狼狈逃跑。
章楶不仅谙熟军事,还具有较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清醒地看到了朝廷政治势力的更迭,并根据这一变化在不同时期实施了不同的战略计划,既有效地抵御了来犯之敌,又基本上没有触动决策层的心理底线,确保了其战略部署的顺利施行。章楶一系列的战略实施,致使西夏军队连连战败,特别是两次平夏城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宋军对西夏军的战略优势,为以后不断蚕食夏国领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2] 袁景,罗真.浴血年代—宋朝战争故事探秘[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
[3] 钱俊岭.从浅攻到蚕食:论章楶的军事构想与实施[J].西夏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