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南海周边国家的舰船进口特点、目的及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6 共5821字
论文摘要

  海洋在 21 世纪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南海海域渔业、油气等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以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主权争议和南海部分海域的划界争议为核心的南海问题作为重大地区安全隐患,是相关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关注的军事焦点和外交热点.近年来,南海周边国家①通过大量采购舰船来扩充海军装备力量,加剧了南海地区的舰船军备竞赛.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②的统计显示,越南、菲律宾两国在 2011-2012 年从国外获得了护卫舰、巡逻艇等舰船,越南所订购的常规潜艇也将于2013-2017 年交付服役,中国对此必须予以密切关注并时刻保持警惕.鉴于此,本文尝试分析这些国家舰船进口的特点、原因和影响.

  一 南海周边国家的舰船进口

  ( 一) 舰船进口概况

  根据 SIPRI 的统计,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 21 世纪以来的舰船进口很多,文莱相对较少; 来源、舰型、数量、签约时间和交付时间参见表 1.
论文摘要

  南海周边国家的工业基础均十分薄弱,对国外舰船进口的依赖性很强,上述五国海军力量构成的相当部分来源于进口,尤其是吨位较大的护卫舰和技术先进的常规潜艇.其中,文莱由于国土面积小且综合国力弱,既无必要亦无能力采购护卫舰和常规潜艇; 另外四国的舰船进口结构基本呈现常规潜艇、护卫舰、巡逻舰艇相互搭配的特征.其中潜艇由于具有良好的隐秘性,在和平时期使用既能达到己方军事目标又可避免刺激对方而使局势升级,是各国为自身在海洋争端中增加筹码的重要军事力量,成为这些国家的采购重点.南海周边国家的进口来源主要是西欧、俄罗斯、美国等传统军事大国韩国近年来也逐步打开了东南亚舰船市场.

  ( 二) 舰船进口特点

  相较东南亚其他国家,南海周边国家的舰船进口具有显着特点: 大规模采购舰船,在结构上采取小、中、大型舰船高低搭配、相互补充,以护卫舰、常规潜艇等大中型舰船为主的采购策略,还倾向于引进生产许可证.

  1. 舰船进口规模相对较大东南亚国家军队现代化过程将重点放在海、空军上[1].21 世纪以来,南海周边五国的舰船进口和军品进口呈现显着的扩大趋势,舰船进口占全部军品进口的比例也在上升.舰船和军品的进口规模数据各年波动很大,一些年份甚至没有进口,所以必须合理划分时间阶段方能体现上述特点.为此,可将 21 世纪以来的 13 年分为三个阶段①: 第一阶段为 2000-2004 年,第二阶段为 2005-2008 年,第三阶段为 2009-2012 年.五国在第三阶段的舰船进口额平均每年约为 6 亿美元,而全部军品进口额②年均接近 14 亿美元,前者在后者中的比重达44. 36% ,比第一、二阶段分别增长 6. 64 和 26. 33个百分点,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 见图 1) .
论文摘要

  近十年间,东南亚各国舰船进口额在全部军品进口额中所占比例的均值为 40%.相对军品进口额来说,这段时间舰船进口额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四国中的比重均超过了 40%; 越南虽然只有 24. 96%,但是如将尚未交付的价值 20亿美元的 6 艘常规潜艇计算在内,该比重也会达到56. 33% ( 见图 2) .没有卷入南海争端的三个国家中,这一比重最高的柬埔寨也只有 38. 89%.由此可见,五国舰船进口的扩大与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不无关系.

  2. 进口结构以中高端为主

  二战结束以来,巡逻艇和二手或退役舰船曾长期主导南海周边国家的舰船进口结构; 西方国家冷战时甚至二战后淘汰的舰船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在菲律宾和印尼的现役海军装备中不难找出如此老旧的舰船.然而进入 21 世纪后,根据经济实力和实际需要,南海周边国家虽未进口驱逐舰、航空母舰等大型舰船,但却十分热衷于护卫舰和常规潜艇的采购.越南近十年从国外订购的舰船数量达到26 艘,俄罗斯建造的 6 艘 "基洛" 级潜艇将成为越南海军首批作战潜艇①,其中 1 - 2 艘可能于2013 年底交付服役[2]; 此外,越南还可能在俄罗斯的帮助下修建一个潜艇基地.菲律宾采购了 6 艘舰船 ( 见表 1) ,过去两年从美国进口的 "汉密尔顿"级近海巡逻舰的吨位甚至达到了护卫舰的水平,还拟安装反舰导弹②.马来西亚采购的法国"鲉鱼"级潜艇和德国 MEKO 舰以及印尼采购的荷兰 "西格玛"级舰和德国 209 型潜艇几乎囊括了国际市场上的全部明星舰船,整体性能和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先进行列.

  实际上,南海周边国家高低端搭配、中高端为主的舰船进口结构能够适应南海争端不同层次的实际需要: 巡逻艇、快速攻击艇等小型舰船③主要用于在本国沿海和争议海域进行巡航以及在偶发摩擦中既保护本国既得利益又避免事态升级,护卫舰、常规潜艇等大中型舰船主要用于进行军事威慑和为局势失控时可能爆发的战争冲突做准备.根据《简氏舰船年鉴: 2012-2013》所做的统计,南海周边五国的护卫舰现役总数为 17 艘,未来新增总数为 15 艘; 常规潜艇现役总数为 6 艘,未来新增总数为 9 艘[3].因此,这些国家的护卫舰和常规潜艇服役总数将在 2013-2017 年至少翻一番.图 3对比了各国舰艇的现役数量和未来新增数量,直观反映了南海周边五国对护卫舰和潜艇这类中高端舰船的大量进口需求.

论文摘要

  3. 许可证生产方式受青睐

  传统进出口和许可证生产是国际舰船贸易的两种基本方式,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涉及技术转让.许可证生产方式的采用使得进口国在采购舰船的同时引进相关技术,有利于提升舰船工业能力和降低对外依赖程度,成为舰船贸易的重要发展趋势.近些年来,南海周边国家愈来愈倾向于采用许可证生产的方式,如越南进口的快速攻击艇、马来西亚订购的护卫舰以及印尼引进的常规潜艇.此外,越南正在计划采购荷兰达门集团谢尔德船厂的数艘 "西格玛"级9814 型轻护舰,预计分别在荷兰和越南建造,所以其中也会包含技术转让的成分[4].舰船进口的许可证生产方式在南海地区方兴未艾,有关国家采用这一方式的目的就是培育本国舰船工业,避免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的国防领域受制于人.

  二 舰船进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

  ( 一)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南海周边国家舰船支付能力有所提高.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文莱 2012 年的GDP 相对 2000 年 分 别 上 升 88. 38% 、73. 70% 、76. 27% 、124. 32% 和 19. 55% ( 见图 4)[5].结合SIPRI 提供的军费开支在 GDP 中所占比重[6],五国2000-2012 年 GDP 与军费开支在 p < 0. 01 ( 双侧)的水 平 上 具 有 显 着 的 正 相 关 性,相 关 系 数 为0. 705①.由此可知,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这些国家的军费开支也将不断增加,为海军舰船采购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论文摘要

  ( 二) 海军武器装备升级的客观要求

  南海周边五国的海军实力相对弱小,多数武器装备服役时间较长,技术水平落后,甚至不如某些非洲国家.根据统计,越南海军现役 2 艘微型潜艇基本没有作战能力,7 艘护卫舰中有 5 艘 "别佳"级是在冷战时期购自苏联; 菲律宾海军现役的护卫舰、轻护舰基本都已老旧不堪,"坎农"级护卫舰甚至还是美国二战时期的淘汰舰船,至今舰龄已近70 年; 马来西亚的 2 艘 "卡斯图里" 级轻护舰和 2艘两栖支援舰服役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中 "英德拉布拉"号两栖支援舰还曾遭受火灾,受损严重;印尼的 2 艘 209 型潜艇服役时间超过 30 年,6 艘"艾哈迈德·雅尼"级护卫舰服役时间已有 40 余年[7].如此陈旧落后的舰船已经不能适应未来海上战争对高技术、高性能的先进作战平台的需求.

  因此,这些国家对海军装备产生了迫切的现代化升级需要,面对国内舰船工业能力的严重不足,扩大舰船进口就成为不二选择.

  ( 三) 外部势力的干预力度趋于增强

  南海周边个别国家耍弄外交手段,寄希望于引入外部势力的干预,利用与大国的军事合作保障自身安全,争取外交主动权.美国也试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遏制中国崛起,维护其亚太地区唯一领导者的地位[8].在外交上提出 "重返亚太"战略后,美国政府随即在军事部署上做了大幅调整: 截至2020 年,打破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别部署 50% 舰船的现有格局,改为太平洋地区 60%,大西洋地区 40%[9]; 近几年来分别与越南、菲律宾进行了多次联合军演,并不断扩大在南海周边的军事存在.日本利用黄岩岛事件高调宣布了将向菲律宾提供巡逻艇的计划,明确支持菲方对中国的挑衅和对抗[10]; 日本政府还拟在首次日越海洋安全保障会议中建议越南将海上警察从人民军中分离出来,以便向其提供海上巡视船,企图联合对抗和封锁中国[11].这些军事领域的外交活动标志着美、日企图增强或正在增强对南海地区事务的干预力度,通过向有关国家提供舰船来换取其他方面的战略利益.

  ( 四) 南海争端和非传统安全的问题

  除丰富的海洋资源外,南海地区尤其是南沙群岛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刺激了周边国家抢占有关海域的岛礁.南海争端虽然主要存在于中国与周边其他五国之间,但是后者相互之间也有海洋权益纠纷和海洋领土争端: 文莱和马来西亚的海洋油气资源权益诉求存在重叠,马来西亚和印尼还曾因领海争端爆发海上冲突.此外,这一地区的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是重要的国际海运通道,被誉为 "海上十字路口",海盗、海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频发,威胁着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资源和国民人身安全.

  "军火进口国的需求往往受国家安全问题的刺激"[12]; 英国海军专家康拉德·沃特斯指出: "地区紧张因素也是推进 ( 亚太地区) 海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不容忽视."[13]

  除了经济增长和领土争端以外,"刺激东南亚军备扩张的直接因素应该是南中国海问题"[14].邻国是否拥有类似舰船也会对周边国家舰船进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 如果南海地区其他国家有一种先进舰船而本国没有,那么该国就会认为面临威胁,从而想方设法直接进口舰船或引进生产技术以恢复军力平衡[15].南海争端形成的安全隐患,是 "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在扩充或升级各自的潜艇部队"[16]的直接驱动因素.南海争端和周边非传统安全对于这些国家已经构成威胁,关系到各国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还造成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是必须予以关注的重大地区安全问题.

  三 舰船进口规模扩大的影响分析

  南海周边国家从国外采购舰船的机会越来越多,将使舰船进口规模扩大的趋势进一步发展.美国正向亚太地区推销的濒海战斗舰曾亮相新加坡"2013 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并且很可能出口到南海周边五国[17].马来西亚和印尼都在酝酿进口新的常规潜艇,菲律宾甚至还提出了采购意大利"西北风"级护卫舰①和西班牙退役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母的计划[18].南海周边国家扩大舰船进口对地区形势的影响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一) 加剧南海地区局势的复杂程度和不稳定性军品贸易是天生的外交工具, "具有鲜明的国际政治色彩"[19].美国、日本等国通过向有关国家提供舰船和开展军事合作渗透其政治影响力,增强了对南海事务的干预力度.美国一边向菲律宾出口退役的 "汉密尔顿"级近海巡逻舰,一边在菲苏比克湾建设后勤支援设施,计划重返该海军基地[20]; 美国防部长帕内塔还在 2012 年 6 月份访问越南金兰湾,表达了租用这一军港的意向[21].南海周边国家的舰船进口为外部势力干预该地区事务大开方便之门,他们在幕后怂恿这些国家与中国抗衡,使得南海局势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加深.然而小国在大国之间开展平衡外交需要承担潜在的高风险: 任何大国都不会因为小国的利益而轻易与另一个大国对抗,大国之间的相互妥协却往往是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的[22].南海周边的个别国家通过引入美、日等外部势力来制衡中国的企图很容易在集体安全的 "冷战思维"模式下导致本国和地区陷入安全困境.

  在军品贸易对战争冲突的作用问题上,目前存在促进和抑制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然而,南海地区 "军事化程度越高,化解冲突的难度就越大"[23].南海争端刺激了有关国家通过提升海军力量求得心理安慰,并企图叫板中国; 南海周边国家扩大舰船进口和进行军备竞赛容易造成盲目自信和对局势的误判,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威胁地区安全和国家安全.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已经犯了多重战略误判的毛病,认为美国是召之即来的 "靠山",东盟是为其所用的 "帮凶",中国是投鼠忌器的 "对手"[24].然而菲方如果继续挑衅,必将遭致中国的坚决反制,还可能将南海地区带到冲突边缘.

  ( 二) 难以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在海军的舰船数量、技术水平、军队素质和作战能力等方面,中国相对南海周边五国而言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尽管正在扩大舰船进口,相互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也较激烈,但却丝毫不能改变这种完全不对称的实力对比格局.此外,从综合国力上看,中国也同样遥遥领先,上述国家在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难以构筑有效的威慑力量,遑论对中国造成实质威胁.有关国家对此可能亦有一定认识,但是为了适应升级海军武器装备和争夺南海海洋资源的需要,在美国的鼓动和支持下仍在进口舰船并企图挑起事端,不断 "骚扰"中国.

  ( 三) 不会改变地区和平、合作、发展的大方向

  随着亚太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向前推进,南海周边国家大规模的舰船进口不会也不应影响地区稳定与共同发展的大局.中国是印尼第二大贸易伙伴,并分别连续四年、九年成为马来西亚、越南的最大贸易伙伴[25].中国在 2013 年 10 月举行的印尼巴厘岛亚太经合组织第 21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文莱斯里巴加湾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与印尼、马来西亚的双边关系均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了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和战略沟通,推动了双边经贸、能源、人文、军事等各领域合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相对中国而言,南海周边五国在东盟内部不仅便于实现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等的全方位合作,而且更易就涉及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达成立场上的协调一致.因此,以广泛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南海地区和平、合作、发展的主流不会因为部分国家海军力量的增强和彼此之间的矛盾、分歧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结语

  南海周边国家的舰船进口呈现规模相对较大、以中高端为主、青睐于许可证生产方式的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外部势力基于各自外交战略、政治利益考量的干预为扩大舰船进口提供了可能性,实现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升级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其必要性,南海争端和周边非传统安全问题形成的地区安全隐患则是直接原因.这些国家舰船进口的扩大,虽然势必会对南海局势造成负面影响,但却既难以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也不会改变这一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主流方向.

  我国主要应加强与东盟在贸易、能源、文化、海洋、安全、防务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此外,"海洋石油 981"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海域的正式开钻,是标志我国南海资源开发向深水迈进的里程碑; 然而相对南海辽阔的海域面积和富饶的海洋资源,我国目前的开发力度仍有不足,必须大力推进南海海域的资源开发.针对南海争端,在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基本原则的同时,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应对策略,在外交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 积极倡导构建南海问题 "六国七方"①的合作安全机制[26],通过彼此合作和增进互信来降低各国对于邻国威胁的预期, 缓和南海地区的军备竞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