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现代战争呈现出强烈的体系对抗性,跟踪军事对抗体系(MF-SoSs)的发展,认识其特性和规律,把握其本质,是新时期体系对抗理论研究的一项重大议题.
MF-SoSs的传统研究方法[1 4]主要有兰切斯特方程法[2]、蒙特卡洛法[3]和指数法[4]等,然而,这些方法所描述的作战模型简单而理想,不仅无法表现出体系击破的思想,而且难以对信息域、认知域和物理域进行综合建模,也体现不出人的能动性效果,因此很难从本质上解决MF-SoSs这样多层次、高维、非线性交互、巨量实体、自组织、自适应的复杂系统建模仿真问题.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复杂网络理论(CNT)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复杂性和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物理统计、模拟仿真和动力学演化等途径来挖掘复杂大系统的本质特征,为信息化条件下的MF-SoSs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将CNT应用于战争网络并有实质性研究的,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Dekker A H对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作战网络与非连网之间的对抗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拓扑结构下作战网络的效能值[5];而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则始于2006年李德毅院士对网络化战争与复杂网络相似性及应用性的讨论[6].随后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CNT在网络化战争体系对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对于MF-SoSs的研究,多集中于对MF-SoSs的网络化描述与构建以及对特定条件下MF-SoSs网络拓扑特性、抗毁性的研究[6 10],所研究的问题包括: 1)如何认识和描述MF-SoSs网络[1,6]?2)给定MF-SoSs网络生成过程,研究MF-SoSs具有怎样的拓扑特性[7 9]?3)MF-SoSs网络在不同攻击策略下表现出哪些特点等[10]?而对于一些其他问题,如MF-SoSs的构建原则及演化规则、MF-SoSs受攻击后的重组和重构策略、MF-SoSs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MF-SoSs的网络优化方法等问题研究相对少.
基于此,本文试图从MF-SoSs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复杂网络中的相关理论,系统地探讨MF-SoSs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目的在于通过整理和总结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激发学者们对军事领域复杂网络应用的兴趣,并为MF-SoSs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1 、MF-SoSs概述.
MF-SoSs伴随人类从事作战活动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和战争形态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80年代,美军建立了侦察打击综合体,并将其用于海湾战争,使得世界各国首次意识到了现代战争体系对抗的重要性.90年代,美国空军戴维·德拉普拉中将提出了基于效果作战理论,他将敌人描述为一个由很多系统构成的系统,并主张将所有系统组织起来,同时将这个“系统的系统”概念引申为“体系”.实际上,“体系”一词,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统一的定义,这是因为“体系”研究广泛存在于生物、社会、军事和工程等领域.不同领域中“体系”的具体表述差异很大.就军事领域而言,比较有影响力的是美国学者Ron Johnson[11]的观点,他认为“体系就是‘系统的系统',是一个本身由复杂元素构成的超系统,也是一个由元素共同作用以达到共同目的的独立系统”.《百科全书》也对作战体系作过解释:由可独立执行某项或某些作战任务的不同作战系统组成的层次更高、规模更大,各作战分系统之间协调和配合更加密切的作战系统.
因此,结合现代军事理论,可以给出如下定义:军事对抗体系(MF-SoSs)是一个由指控、传感、通信、交战、后勤保障实体“节点”、各实体节点间的物理、逻辑“连接/关系”以及各实体节点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流”交互、输送、聚集、融合组构成为的一个动态、开放、一体的复杂网络系统.军事体系对抗,它是对MF-SoSs表现形态的描述,是指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各种作战要素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感知战场态势、实时共享战场信息、准确协调战场行动、同步遂行作战任务、适时进行精确评控,由最为有效的作战力量,对最具价值的作战目标释放最为精确的作战效能的过程.
MF-SoSs具有不同于传统作战体系的特点[11 12]:首先,组分系统在脱离整体情况下仍能独立达成各自目的;其次,组分系统的管理主要出于自身目的而非整体目的;第三,整体展现出的行为不能够由组分系统独立获得;第四,组分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可以在体系运行期间追加或移去;最后,组分系统在地理上通常是分散的.实际上,MF-SoSs还具有复杂性、非线性、向心性、适应性、尺度与层次性、自组织、快速响应性、网络化和信息共享等特征.研究对抗体系的特点有利于加深对MF-SoSs的了解,对构建己方高可靠性和低毁伤性体系网络,击破敌方MF-SoSs有重大意义.
2、 复杂网络在MF-SoSs方面的研究进展.
应用CNT研究MF-SoSs已有近十年时间,在此期间,学者们在认识和描述MF-SoSs网络、构建具体环境下的MF-SoSs、分析MF-SoSs的节点(边)重要性、集团性、抗毁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研究者缺乏对MF-SoSs概念和特点的准确理解,这主要是因为MF-SoSs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统一的定义,也没有一个严格的描述框架造成的;其次,对于MF-SoSs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层次比较混乱,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各不相同以及各自定义的参数比较繁杂;最后,对于模型参数优化问题尚有商榷之处,复杂网络中度量网络性能的参数对于评估MF-SoSs性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改进和新构建的评估参数还需要时间和效用的检验.
图1复杂网络下MF-SoSs研究框架Fig.1 Research framework of MF-SoSs based on CNT因此,本文在概述MF-SoSs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将复杂网络理论在体系对抗中的应用研究按流程划分为MF-SoSs的认识与构建、特性研究、对抗能力研究以及效能与评估参数研究等4个方面,并给出了CNT下MF-SoSs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2.1、 MF-SoSs的认识与构建研究.
2.1.1 、MF-SoSs的认识及描述对MF-SoSs的认识及描述主要包括3个方面:对MF-SoSs层次、结构和关系的认识.
MF-SoSs中,对抗双方的人员与装备组织严密,且具有明确的层次性[11 12]:在装备结构上可分为任务功能层、装备结构层、型号系列层和技术性能层;在技术层面上可分为全军、军种、兵种3个层次;在作战层次上可分为战略层、战役层和战斗层;在编制级别上可分为战区级、军级、师级、团级.层次不同,构建的对抗模型粒度也不同,Barabsi A L等[13]曾经就复杂网络中的层次结构进行了研究,而国防大学胡晓峰等[14]则对作战体系的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仿真经验表明:模型粒度并非越小越好,首先目前还不具备构建所有高分辨率的、范围广泛的模型所必需的全部知识,其次过分细化模型,会使得实体之间行为的涌现性难以表现,而如果在问题要求的范围和层次内设计模型和实体,则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MF-SoSs的结构分析一般可以从组成元素和结构要素两方面进行讨论[1,7,8,12].组成元素是指组成MF-SoSs的传感器系统、指控系统、通信系统、火力系统和保障系统等.其中,传感器系统又具体包括情报收集、目标侦察、战场监视与毁伤评估等系统,完成收集、获取目标及战场信息等功能;通信系统可分为地面通信网、微波通信网、通信卫星等,将MF-SoSs其它系统有效联系起来;指控系统是MF-SoSs的决策中心,完成情报处理、决策和指挥控制等任务;火力系统包括火力打击、干扰和防卫等系统,在其它系统的支持和配合下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保障系统是指物资保障、医疗保障和技术保障等,主要完成对MF-SoSs的后勤维护,使得MF-SoSs的作战效能最大.结构要素主要是指武器装备系统的组成、编配与部署、指控结构和通信网络结构等.其中,武器装备系统组成描述了武器装备的各类参数,如型号、性能和数量等;编配与部署是指各组成元素在作战过程中的武器装备系统的编组、编队的组成和样式以及实际物理分布情况;指控结构是指MF-SoSs中各组成元素间指挥、控制的组织结构,由通信链路相互联接,形成一个指挥控制层次结构;通信网络结构是指MF-SoSs中各组成元素间进行各种数据通信的网络结构,由通信装备和其它武器平台上的通信设备所建立的通信链路组成.
MF-SoSs中的关系主要是指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目前,只有少量文献[15]研究了不同权值、具有方向条件下的MF-SoSs网络特性,而多数文献[5,7,9 10,16 18]在仿真体系作战过程中都将实体间关系直接抽象为同一性质的无权、无向边,例如李旭涌等[16]将舰艇编队中各类传感器、指挥台、通信设备间的关系直接抽象为相同性质的无权、无向边,又如黄仁全等[17]将作战指控通信感知保障等实体节点间的通信链路、道路等简化为单一性质的无权、无向边等等,这与实际MF-SoSs中信息流、能量流和物质流存在非等重要性和方向性不相符,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1.2 、MF-SoSs模型的构建与演化.
规则CNT下MF-SoSs模型的构建,目前主要是将CNT中的BA、随机网络、无尺度网络等模型引入具体的体系对抗应用研究中,如金伟新、张明科等[1,19]将BA模型和体系对抗结合,研究现代MF-SoSs网络的一般特性;陈丽娜等[9]结合传统作战树型网络和随机网络,构造了新型网络化战争拓扑结构模型;Dekker A H等[5]将小世界、随机、无尺度、集散和星型网络模型与Agent技术联合应用于体系对抗实验中,得到了不同拓扑结构下作战Agent网络的作战效能值;王庆功等[20]将传统静态作战网络随机加边,构成动态网络,分析了MF-SoSs的基本特征.而对于MF-SoSs模型的演化行为研究,目前主要是基于上述几种模型的演化规则,很少结合MF-SoSs的演化机理、演化过程和演化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
对于利用CNT构建具体背景下的MF-SoSs模型,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际上对MF-SoSs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且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加深探讨.在构建MF-SoSs时,应当遵循两个原则和3个结合:两个原则是指,“不断改善”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对MF-SoSs进行建模时,应该从组织原则、实体属性和行为产生的基本机理入手,从简单实体对象及其相互作用的一致认识出发,综合集成构造对抗模型,然后通过模拟计算和行为观察,分析模型与真实“平行系统”的差距,然后改进这个模型,从而使得模型更贴近实际并能发挥各组分的优势.而3个结合是指:首先是结合作战需求,因为作战体系的配置是一系列目的和意图的延伸,要根据实际需求来构建模型;其次是结合指挥体制、对抗层次和整体涌现性能;最后,结合作战资源,即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选取组分,并将其融入体系.
2.2 、MF-SoSs特性研究
2.2.1 、MF-SoSs的拓扑特性网络的拓扑性质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规则网络,例如欧几里德格网;5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随机网络以及近几年科学家们发现的复杂网络.目前,MF-SoSs网络的拓扑结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节点/边的重要性评估、集团性探索和对权向性的研究等方面.
节点/边的重要性评估是MF-SoSs拓扑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作战时,敌我双方通常会先寻找对方体系中的关键节点或路径,并通过打击这些要害之处来破坏敌方体系结构,降低敌方作战效能.目前,MF-SoSs中的节点/边的重要性评估已取得很多成果,如杨宇飞等[21]研究了地域通信网中关键节点对于地域通信网打击和防御的重要性;邱原等[22]通过考虑两个端点对边的影响,对作战网络关键边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评估算法也丰富多样,如李茂林等[23]提出用度、介数、紧密度和特征向量等指标衡量节点的重要性方法;谭跃进等[24]提出了节点收缩法;陈勇等[25]的节点删除法等.
MF-SoSs的集团性是指体系内部节点联系紧密而与其它体系之间联系松散的特性.对它的研究有利于寻找各体系的边界,保护/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对维持整个作战体系稳定以及对敌各分体系进行分割包围,形成局部集团优势并向全局优势转化有很实用的参考价值.对于网络集团性的发现算法,目前国内外成果较多,如基于图论的谱分解法、KL算法[26];社会学的聚集、分裂算法[27];基于信息论的模块化方法[28];复杂网络中的GN算法、改进GN算法[29]等.但实际应用中,却少见有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体系对抗网络的,应该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
MF-SoSs拓扑特性研究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对网络权向性的研究.有研究[30]表明:仅将实际系统抽象成布尔网络是远远不够的,单纯的拓扑结构会忽略很多重要的、客观存在的物理信息.例如,MF-SoSs网络中,信息流和物质流存在方向性,节点的能力和交互强度也各不相同,不能用相同性质的节点/边代替.目前,含权有向性在MF-SoSs的研究还不多,少数比较典型的有杨宏伟等[15]用点权和负载流方法研究了装备保障网络中流通效率的问题;刘刚等[31]用单向传输方法研究了交通流中的拥塞问题.但对于利用含权、有向思想解决MF-SoSs中更多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2.2、 MF-SoSs的抗毁性
MF-SoSs抗毁性是指节点/边发生自然失效或遭受攻击时网络维持其功能的能力,一般体现为拓扑结构保持连通的能力.提高网络抗毁性,能够减少故障或攻击对MF-SoSs的影响,使得损失最小化.目前,网络抗毁性研究比较深入,其评价方法有基于割集信息、最小割集的全局性网络拓扑结构抗毁性度量[32];跳面节点法[33];基于节点抗毁性度量值均方差的评估模型[34]等.然而,过去几年的抗毁性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几乎都是针对无向、无权的逻辑网络,而有向、加权、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广义抗毁性研究只有极少数文章探讨过,总体情况上对MF-SoSs的抗毁性还缺乏更为深刻的认识.
MF-SoSs抗毁性研究中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是网络的相继故障,2002年美国学者Carreras[35]通过构造电力系统相继故障模型对北美大面积停电事故进行了分析研究,使得众多学者对由于部分失效而引起的其它部件故障的雪崩效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开展了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等领域相继故障的研究[36],这对MF-SoSs网络中节点/集团的连锁故障研究有很强的借鉴性,如2010年任俊亮[37]建立相继故障模型讨论了作战通信网络中的相关问题;2012年代伟权等[38]提出3种资源分配策略来防止电子对抗信息网络中的相继故障.然而,目前也仅有很少文献利用相继故障模型对MF-SoSs网络进行研究,研究范围也还很局限,需要进一步发展.
对于复杂网络理论下MF-SoSs的抗毁性研究,我们认为还应该继续深入下去,挖掘MF-SoSs网络更多的特性,为理解、构建和优化MF-SoSs网络作出贡献.
2.2.3、 MF-SoSs的动力学性
MF-SoSs的动力学性一般包括MF-SoSs的同步性和涌现性.其中,MF-SoSs中的同步性,是指各级指控系统能够共享作战情报,同时感知敌我态势,上下级并行制定作战计划,达到作战意图高度一致和集中优势作战效果的性质.目前,对于网络同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步动力学的研究之上[39],例如汪晓帆、陈关荣等[39 40]研究了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同步性能,并分析了复杂网络中各个因子与同步性能的关系;鲍鲜鲲[41]研究了基于复杂网络的作战同步问题;赵明等[42]总结了近年来复杂网络同步机制的研究情况.其它关于网络同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无权无向同质网络,对于有向网络、异质网络、动态网络的同步研究相对较少.
MF-SoSs的涌现性是指MF-SoSs整体具有而其组成部分以及部分之总和不具有的特性.涌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发现或预测涌现性、如何描述涌现性以及如何创造人类需要的涌现性.目前,探讨MF-SoSs涌现性方面的文献不多,仅有魏小猛、胡晓峰等[43 44]对MF-SoSs的涌现性有过一些分析,但这并不妨碍MF-SoSs涌现性研究的强大生命力.当前,学者们普遍认为,复杂网络能够刻画个体间的复杂关系导致的系统整体涌现性行为,因此我们认为,虽然目前MF-SoSs中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有限,但复杂网络理论应该能够为MF-SoSs涌现性研究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MF-SoSs上的动力学性质涉及面非常广泛,除以上两个性质外,还有诸如传播、网络搜索、相变等问题,与MF-SoSs拓扑结构的研究相比,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对较慢,有待进一步挖掘.
2.3、 MF-SoSs对抗能力研究体系
对抗能力是指MF-SoSs在完成与其它MF-SoSs对抗活动时所具有的能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体系击破能力、体系防御能力和故障修复能力.
2.3.1、 MF-SoSs击破能力
MF-SoSs网络鲁棒性与脆弱性并存的性质表明:选择性攻击比随机攻击的破坏效果更大.因为,选择性攻击的基础是关键点/边,它们对整个作战网络起到了支撑作用,一旦被摧毁,将对整个网络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目前,对于击破策略的研究有[1,17,46]:随机去点(边)打击、基于度优先(ID)、基于介数优先(IB)、条件攻击、基于节点攻击价值攻击、RD攻击、RB攻击、基于聚类系数攻击方式、指控(C2)优先和体系(SOS)击破打击等方式.研究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如黄仁全等[17]采用随机、度、介数、聚类系数优先去点攻击和随机、介数优先去边攻击等策略对一般MF-SoSs网络的抗毁性进行了研究;吴俊[46]采用信息广度与精度的方法对战情保障网络进行了研究等.然而,这些研究多是从打击策略出发,而没有考虑节点自身能力的大小,认为节点一旦受到打击就会失效,这与实际情况不太相符,应该引起有关学者的注意.
2.3.2 、MF-SoSs防御能力真实条件下的MF-SoSs防御技术可以归纳为3种方式,一是隐蔽伪装;二是变换工作方式和使用新装备;三是对敌干扰.目前,CNT下的MF-SoSs防御技术研究多是从体系击破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击破策略来构建相应的防御策略,例如邢焕革等[38]通过分析辽沈战役中东北城市的重要性程度来研究军事防御力量在空间部署的合理性.但综合来讲,CNT下的MF-SoSs防御技术还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对于防御策略与方法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该考虑4个方面问题:由于MF-SoSs是典型树网结构,根节点(对应最高指挥层)是全网关键,必须设法保证其存活;无论何种打击策略,打击高层节点的效果明显高于普通节点,因此,若指挥层次不变,可通过增加高层节点来改善网络的平均向心距离和平均向心度(反映了中心节点的指控能力);可使指挥体制扁平化,使高层节点有一定的跨层指挥权利;要做好情报工作,防止具体结构泄露,使敌方难以寻找到己方高层节点和Hub节点.
2.3.3 、MF-SoSs故障修复能力
故障修复,即是将已故障网络的效能进行恢复,包括MF-SoSs重组和MF-SoSs重建.其中,MF-SoSs重组是指在不恢复已故障节点/路径条件下,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的过程;而MF-SoSs重建是指通过恢复已故障节点/路径,使故障网络能够逐渐复原的过程.交战前,MF-SoSs组织严密、层次结构高度有序,而交战时,MF-SoSs网络中的某些实体和组织关系会遭到破坏,剩余实体或关系会进行重组或者重构,形成新的有利结构或维持原有经典结构,以使得作战效能达到最大.目前,针对网络故障修复问题,已有一些文献开始研究,如田旭光等[8]从重构触发机制、边的修复策略、结构重组策略和重构评价机制4方面建立了C2系统的自适应重构模型;林振智等[48]通过不断恢复介数大的路径来重建网络;Park Y M等[49]提出了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来优化恢复路径.然而,这些方法多是从网络的拓扑结构出发,没有考虑MF-SoSs的资源问题.通常,MF-SoSs的资源存在不足和充足两种情况,对应的措施是重组和重建,但对于具体进行到哪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这些都是现有文献没有考虑到的.
2.4、 MF-SoSs作战效能与评估参数
研究MF-SoSs作战效能与评估参数的主要研究内容有3个方面:对效能评估内容的研究、对效能评估方法及模型的研究和对效能评估标准与参数的研究.
2.4.1、 MF-SoSs效能评估内容的研究
对MF-SoSs效能评估内容的研究,就是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是指要评估MF-SoSs网络在哪方面的效能,是体系构建效果?攻击能力?抗毁伤性?拓扑结构的重构能力?还是可靠性?
等等;目前,CNT下的MF-SoSs效能评估研究十分分散,研究内容包括了谭东风[50]基于拓扑结构的信息效能对战斗毁伤影响的分析;李旭涌等[16]对舰艇编队作战系统的效能分析;卜广志[51]对潜武器装备的效能分析等.由于MF-SoSs的性能必须要通过体系之间的对抗才能表现出来,而且不同情况下的表现特征也不一样,即动态性.因此,我们认为,体系效能评估应该建立在对抗、动态和整体三位一体的条件下,用静/动态指标体系、趋势性以及结构功能性等描述方式对MF-SoSs的效能进行分析.
2.4.2 、MF-SoSs效能评估方法及模型的研究
目前,MF-SoSs效能评估方法及模型主要有[52 53]:探索性建模与分析方法、解析法(如WSEIAC模型、排队网络理论、信息论方法和目标规划方法)、综合评估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多属性效用函数法和灰色系统效能分析法)、基于仿真的方法(如基于计算机仿真法、基于原型仿真方法)、系统工程分析法(SEA)、系统模型方法(如结构模型方法、平稳状态系统模型方法、影响图方法和Lanchester方程法)和作战模拟方法等.但这些方法多侧重于对武器装备系统评估,显然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中体系对抗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发展新的评估方法.我们认为,对MF-SoSs效能进行评估应该建立在定量与定性描述、专家经验与系统模型综合基础上,把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比如综合评估方法用来衡量体系总体效能,综合评估方法所需的指标数据通过仿真或作战模拟获取;而解析方法可用于MF-SoSs某一部件的建模.当前,CNT下的MF-SoSs效能评估已有一定的研究,如谭东风[50]提出了网络整体信息效能和组织效能概念,并对一随机交战过程进行了评估;李旭涌等[16]结合结构熵和复杂网络理论,对舰艇编队作战系统网络的效能进行了研究等.但这些研究只是CNT下效能评估模型的简单应用,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2.4.3 、MF-SoSs效能评估标准与参数的研究
MF-SoSs效能评估标准与参数研究,包括评估参数研究和参数可信度研究两个方面.
评估参数研究中,目前多是将复杂网络中的度、介数、聚类系数等特征参数应用于MF-SoSs中,评估MF-SoSs网络的节点/边的重要性、社团性、抗毁性和动力学性等特性,例如吴晓锋等[18]通过引入平均路径长度和平均聚集系数等参数建立了适用于舰艇作战的进化网络模型;张明科等[19]利用平均距离评估MF-SoSs抗毁性;陈丽娜等[9]用聚集系数评估战争网络中的资源共享程度等.然而,随着对MF-SoSs效能评估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仅用上述统计特征量已经难以表达MF-SoSs网络的主要特性,例如,平均距离只能表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距离,但是实际上我们还需要测量普通节点到指控中心节点的平均距离;又如聚集系数,它很难度量指控网络的集团特性,因为指控网络是树形结构,不存在横向指控关系,原始计算方法所得的聚集系数为0,说明网络没有集团特征,与事实不符.由此可见,用于测量MF-SoSs网络的某些参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改进或者寻找新的特征参数.基于此,金伟新等[1]提出了中心连通率用以刻画与指控中心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数占节点总数的比率,又提出了平均向心距离、中心最大离心距离、节点向心聚集系数和中心平均向心率等概念;Dorogovtsev S N[54]也提出了网络时效性、反应准确性和网络抗毁性有序度等概念;李茂林等[23]利用紧密度和特征向量等指标对作战体系节点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而,学者们提出的评估指标虽多,但目前尚无一个通用性的指标体系.参数可信度是指,选取的参数指标对MF-SoSs网络效能评估的有效性,要求能够正确反映MF-SoSs络的实际特征.但目前多数文献都在追求指标的如何构建,而忽视了对评价指标可信度的研究,应该引起重点关注.
3、总结与展望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也不再是武器对武器、平台对平台的对抗,而是由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系统、武器控制系统、打击系统等系统组成的MF-SoSs对抗.
MF-SoSs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形态,从体系对抗的角度对作战问题进行模拟和研究将有助于对战争现象进行深入、精确、更加定量化的研究,增强对有关体系、复杂、互联、非线性等战争复杂性的理解.
国内外研究表明:传统的建模方法[1 4,54]已经很难较好地刻画战争复杂系统,而复杂网络理论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社会网络、生物网络、技术网络和信息网络等领域中的成功应用,为体系对抗仿真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目前,CNT下MF-SoSs研究已有一些成果,能够对MF-SoSs网络的很多特性进行分析,对发现和揭开信息化MF-SoSs作战规律及其控制原理,建立科学的作战、指挥和战术理论提供自然科学的解释和描述;对研究部队创新体系作战战法、训法,提高作战系统的抗毁性,把握战场涌现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简述MF-SoSs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CNT下MF-SoSs的研究框架,并对其作了详细分析.目前,体系对抗研究的发展速度远落后于实际需求,而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为:一缺乏对MF-SoSs更深层次的认识,研究内容虽然广泛但模糊,没有形成体系;二是在体系演化、攻击与防御、体系崩溃与网络重构、效能评估等方面缺乏理论指导,无成熟理论可以借鉴.然而,CNT在体系对抗及其他领域中的经典应用却昭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军事理论建设的不断发展,体系对抗与复杂网络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将会为认识现代化战争揭开一页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金伟新.体系对抗复杂网络建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 21.
[2]Sheeba P S,Ghose D.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strategy in military conflicts with Lanchester squarelaw attrition[J].Naval Research Logistics,2008,55:581 591.
[3] 薛青.装备作战仿真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18 61.
[4] 韩晓明,张金哲,张君.基于指数法的航空武器装备对比优势评估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31(6):14091414.Han Xiaoming,Zhang Jinzhe,Zhang Jun.Model of comparative superiority evaluation for air weapon equipment based onexponent method[J].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09,31(6):1409 1414.
[5]Dekker A H.Apply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oncepts to military C4ISR architectures[J].Connections,2002,24(3):93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