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深层次分析美俄攻防武器及策略的不同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5-12 共9455字

论文摘要
  一、前言

  现代武器装备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矛”

  与“盾”的斗争史。矛与盾双方相依相克,相互促进而又此消彼长,不断交替向前发展。所以矛与盾斗争史是研究武器装备的永恒课题。例如,反舰导弹和舰载反导武器这一对“矛”与“盾”,在20世纪中双方都有过出色的表演和惨败的教训。1967年10月第三次中东战役,埃及用苏制“冥河”式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埃特拉”号驭逐舰,首创反舰导弹击沉敌舰的战例。但后来以色列迅速找到了破解的办法,在1974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役中,埃及连发射50余枚“冥河”式导弹,因以色列施放干扰箔条而无一命中。该次战役中,以色列还用伽伯列反舰导弹连续击沉9艘阿拉伯国家导弹快艇,使战役迅速转向有利于以色列方而发展。1982年6月12日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用机载的飞鱼反舰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驭逐舰,使飞鱼反舰导弹大出风头。并开创了导弹超低空掠海飞行的突防方式,这种方式已普遍运用到现今的各种反舰导弹。但英国舰队迅速吸收了“谢菲尔德”被击沉的教训,频频施放干扰箔条,使“飞鱼”导弹屡屡偏离目标,保护了舰队其它舰只。再接着是1987年5月17日两伊战争期间,一架伊拉克战机发射了两枚“飞鱼”导弹击中美国海军史塔克号巡防舰,造成该舰严重损害。但美国舰队迅速回以颜色,用多种反导手段多次击落伊拉克后来发射的各种战术导弹。

  通过这些实战的经验教训,一些军事强国认识到,现代海战的格局已经改变。现代海战不仅是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争夺,而且要时刻防备反舰导弹对自己舰队的袭击。一些军事相对较弱国家也认识到,反舰导弹是他们抗衡军事强国军舰的有效武器。但还必须化大力气提高突防技术,以突破敌方的拦击。虽说未来的战争是海陆空一体化的战争,但反舰导弹和舰载防空反导武器之间的博弈,也即海上矛与盾的博弈,无疑是现代海战一个重要格局。也是双方军事专家、科技人员永恒的研究课题。

  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反舰导弹还是反导武器的研发、生产,都是由少数几个军事大国垄断。虽然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俄罗斯经历十年经济体克后已迅速恢复,并凭借其雄厚工业基础已研发出一系列新一代军事装备。并已成为当今世界敢于在军事上向美国叫板的军事大国。军事大国间武器装备的竞争往往是美俄二国之争。美国庞大的海军舰队,包括11艘航母,以及84艘装备“宙斯盾”的军舰(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22艘,伯克级导弹驭逐舰62艘)耀武扬威地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一旦“有事”,它的舰队就开到人家的家门口进行叫板和恐吓。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原因,这些处于弱势的国家大都还需依赖俄罗斯供应武器。而俄罗斯为自身安全,也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武器贸易,不断推出新武器来与美国的武器相抗衡:譬如俄研发的“矛”(典型的如‘旧灸”3M-80E和KM31反舰导弹等)如何突破美国的“盾”(典型的如拉姆和宙斯盾舰空导弹);以及俄的“盾”(典型的如嘎什坦和施基利舰空导弹)如何拦击美国的“矛”(典型的如鲸鱼叉,飞鱼等)。例如在多次国际航展会上,俄罗斯宣传其KH31反辐射/反舰二用导弹时,特别说明它有三个高频头:I'CH工型覆盖1.2-1.4及2.7-3.SGHz,专打美国的奈基导弹;II型覆盖3.5-4.SGHz,专打美国的爱国者导弹;III型覆盖8.4-10.6GHz,专打美国的霍克导弹。
  当然美国也不示弱,在20世纪90年代,居然通过非法贸易手段引进多台KH31P,作为靶弹,以摸清它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并且还进行仿制,型号改称MA31。实际上美国一直处处瞄准俄罗斯的武器。

  这不但不是秘密,而且互相公开标榜要以对方为假想敌。例如美军吹嘘他的阿帕奇直升机空地导弹能摧毁俄罗斯的道尔一M地空导弹;而俄军也夸耀他的道尔一M地空导弹能击落阿帕奇直升机。局外人弄不清谁是赢家。但据外刊报道[5],2011年4月,一批西方记者应邀参观美军阿拉斯加空军靶场演习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大上一架阿帕奇直升机正在与地而不知哪儿弄来的一台道儿防空导弹车真刀真枪在那里恶战。至于胜败如何,外人当然无从知晓。

  二、军事大国矛(反舰)与盾(反导)概况以及他们的攻防策略

    综上所述,可见现代海战中矛(反舰)与盾(反导)的博弈,谁能胜出,不仅要看武器木身的性能指标,更要取决于其攻防措施是否先进,运用是否得当。因此各国的军事专家和军火制造商们无不绞尽脑汁,既要研制出“于物无不陷也”的矛,又要研制出“物莫能陷也”的盾。

  在矛的方而,导弹高速(亚音速或超音速)飞行,以及超低空掠海飞行,都是经实战验证为行之有效的突防措施。所谓超低空,一般指离海而20-100米,掠海则为5-20米;甚至可达2米。目前还没有任何防空导弹能拦击飞行高度在2米以卜的目标,因为到了这个高度,防空导弹的近炸引信早就把导弹自身引爆了。除此之外,机动飞行(如蛇形机动,螺旋式机动,跃升一机动俯冲等)和变速飞行(如亚音速一超音速,超低空一超音速,变高度一超音速等)这二种技术不仅是近一二十年来各国研究发展的重点,而且有的已被国外一些服役的反舰导弹所采用;实验室仿真,打靶试验或实战结果都表明,效果很好。例如国外实验室仿真表明,如反舰导弹的弹道不作机动变化,则敌方如用欧美采用的标准2型舰空导弹来拦击,反舰导弹突防概率仅为0.08。如反舰导弹在末段的飞行弹道作蛇形机动,则突防概率马上升为0.82,如弹道作螺旋式机动,则效果更佳,突防概率可达0.99。至于变速飞行,目前虽无具体数据,但普遍认为其效果不低于变轨飞行。

  在盾的方而,一种是以舰空导弹结合舰炮的拦击手段,称之为硬抗击。它一般分成三个层次来拦击:即近防速射炮,低空近中程舰空导弹,中远程舰空导弹。这样就能做到在反应时间、空域和射程上三者无缝衔接。另一种是以施放各种无源、有源干扰和射频诱饵的拦击手段,也称之为软抗击。无源干扰中最有效的应数箔条干扰和红外干扰。由于箔条在空中飘行速度和军舰航行速度为同一量级,目前靠多普勒效应来区分目标和杂波的各种雷达体制对它完全无能为力。单发箔条弹爆散后能在3-5秒内形成1000-3000平方米的雷达散射而,留空时间超过十分钟。频段范围是2-20GHz由于箔条制造简单、使用方便、研制周期短、价格低廉,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一直得到不断发展,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能立竿见影的防范手段。
  所以,它和红外干扰烟幕一起,得到无论是军事大国还是弱国的的欢迎和广泛应用。它的缺点是算不上全大候武器。相比之卜有源干扰和射频诱饵更具有优越性。

  当前,世界各军事大国,包括美、俄和北约的英、法诸国研发的反舰导弹和防空反导武器不仅技术先进,数量众多,而且还根据攻击对象(军舰吨位、类型等)和任务的不同设计有不同的型号。

  例如以色列的巴拉克反舰导弹,专用于对付阿拉伯国家吨位只有数百吨的舰艇。木文卜而以中、大军舰(护卫舰,马扭逐舰和更大军舰)为例,以美国和北约为一方.俄罗斯为另一方.看看他们相关的武器装备和采取的攻防策略。表1,2简要列出他们几种有代表性典型装备及其主要攻防措施。21世纪以来,由于军事对抗以及发展军贸的需要,美俄等军事大国每隔几年就要推出一批反舰和反导武器的新产品。但木文着重于探讨他们发展这些武器装备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准则,所以表1,2列出的装备已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论文摘要

  由上表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反舰导弹以超音速取胜,但除此外还采用机动飞行和变速飞行等突防手段。图1和2分别是著名的日灸和俱乐部反舰导弹的飞行轨道图.由图可清晰地看出他们在飞行中的突防技术。

  从表1表2还可看出,美国和北约的导弹都为亚音速,突防技术较之俄罗斯似乎没有更多新意。但捕鲸叉导弹至少有二个亮点,一是当接近敌舰时,导弹突然跃升,然后向目标俯冲;这样可有效抗击舰上密集炮火的拦击;二是其改进型B1ockIII型,能在飞行中变更打击目标;可程序设定数枚捕鲸叉从一个发射平台连续发射后,可从不同角度打击同一个目标;可以饱和攻击的方式突破对方的反导防线。总之,美国的导弹,讲求以机动、灵活,智能取胜;这将在卜一节进一步讨论。

  图3和4分别是捕鲸叉和飞鱼的飞行轨道图。

  论文摘要

  三、美俄发展反舰导弹的设计思想及突防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国外的专家学者和军火商们曾就反舰导弹是亚音速好还是超音速好的问题多次展开热烈讨论。多数西方学者不赞成花大力气去发展超音速反舰导弹。所持理由首先是要研制出能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导弹,技术上难度太大,甚至不可能。因为导弹超音速飞行时会发生音爆反射等问题,导弹体积越大时就越严重。实验表明,5米以上的导弹在20米以卜高度掠海飞行,弹体就会产生震动;时间稍长就会导致导弹失控坠海或导引头失效。据说欧洲联合研制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实验中曾多次导弹丢失目标或中途坠海,至今没有完全解决。

  所以他们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至少要在距离海而20米以上的高度飞行,达到目标上空才转入俯冲。但飞行高度偏高后自然很容易被雷达捕获。例如印度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被很多专家认为是这方而不太成功的例子。

  俄罗斯于20世纪80年代中,凭借其在发动机、材料等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研发成功世界上第一个全程超音速飞行的日灸反舰导弹,并已装备部队。紧接着又推出超音速和亚音速结合的俱乐部导弹。超音速导弹无法实现的论调自然不攻自破。但亚音速好还是超音速好的争论并未见减少。在文献上和历次国际导弹会议上,主要是西方的专家学者,包括美国的麦道等一些大公司的工程人员,屡次提出不同的观点。在SPIE 1998年的会议录中,就有文章归纳了超音速的几个缺陷:

  (1)多普勒效应问题;导弹飞行速度越快,多普勒效应越明显;即使是掠海飞行仍会被发现(现代雷达大都靠多普勒效应取得目标速度信息和抑制杂波)。

  (2)隐身问题:导弹要高速飞行,弹体就不能采用亚音速导弹的棱锥型或截锥型隐身设计,因此难以实现隐身。而且即使弹体做到隐身,但超音速目标压缩的一团空气仍然能被精密雷达探测出来。美国的F22战机只要进入超音速就没有隐身能力,原因即在此。所以F22进入战场后就要转为亚音速,以发挥它的隐身能力。

  (3)热效应问题。超音速目标必须有强大的推力;目前的技术,就是使用火箭、涡喷或冲压发动机等推力大且发热明显的发动机;此时超音速目标的尾焰非常明显。加上空气摩擦的热效应,很容易被光学探测仪器发现。因此在红外隐身方而,目前超音速导弹很难实现和改进。

  (4)限制了末段机动能力:反舰导弹躲避拦截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末段机动飞行。但超音速导弹速度太快,不可能做大幅度的机动;因为即使变化很小角度,弹体过载就很大。此外速度太快,再在近距离作机动飞行,很可能会错过目标;而亚音速导弹没有这个问题,它即使进行半径很小的转弯或盘旋也没有多大过载,所以它们末段的机动可以设定得非常复杂。而超音速导弹的末段机动能力有限,基木是条比较直的曲线,对反拦截效果不大。

  (5)超音速导弹的体积过大,限制了它适用于各种发射平台。尤其是潜射平台,只有安装专门的垂直或倾斜发射管的核潜艇,才能发射像日灸这样大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而西方的亚音速导弹可以从一般潜艇鱼雷管就可发射。

  不过,俄罗斯的学者坚持认为,超音速飞行利大于弊。尽管超音速导弹的重量、体积和耗能都要比亚音速大得多,但超音速可使对方预警系统反应时间减少2/5,大大有利于反舰导弹的突防[6]。它可以减小中段误差,命中概率受目标运动的影响也较小(这两项与导弹的飞行时间成正比),可提高远距离目标捕获概率,缩短目标的反应时间。另外,俄海军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就是必须有一、二件“杀手铜”,来抗衡美军航母的威慑力量。设想一发3,4吨左右的导弹,光是战斗部就有重320千克可穿甲爆破的高能炸药,据估算1-2枚可使1艘驭逐舰失去战斗力;3 -4枚可使万吨级的巡洋舰甚至航母瘫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俄这种重型导弹虽作超音速飞行,仍能有一定的和较好的机动性:在它的飞行末段掠海高度可低至7米;并可作过载达10的S形蛇形机动飞行;可见它具有较强的突防能力。所以自日灸推出后,美国的军界和一些政客一度将其视为航母和大型舰船的克星。美国联邦众议院几年前甚至专门通过一项决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动用则政手段阻止俄罗斯扩散先进的“白岭”反舰导弹。因此俄罗斯这种杀手铜的思想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这里还得特别提一卜俄罗斯的KH31反舰导弹L7-A。这是俄罗斯战术导弹公司于1982年研制成功的机载反舰导弹。它参考了日灸的经验,在起始段用固态助推火箭使速度达1.8马赫;然后再启动四台冲压发动机点火,使飞行速度达4马赫。此种导弹推出后,俄设计人员又设想,反舰不如直接攻击舰上的雷达,能更好起到摧毁敌舰的效果。于是在KH31基础上推出反辐射导弹KH31P,可攻击任何固定或半固定的雷达设施。同时推出专用于攻击舰艇上雷达的KH31A。上述二者均采用被动寻的体制,并均用飞机发射。

  

论文摘要

  由于KH31是空射反辐射导弹体制,它的飞行轨迹和突防技术与上述四者有所不同;见图5

  当载机在中低空飞行的过程中发现目标,飞行员首先接通导弹的火控系统,并使导弹进入准备阶段。准备完成后就用导弹来扫描和搜索目标,并向载机发送有关目标的信息。根据信息,载机开始转弯,以对准目标,但仍保持水平飞行。当发射条件满足后,导弹就被弹离载机,飞向目标。图5中A段为稳定飞行阶段,B为爬高阶段,此时助推火箭工作结束,冲压发动点火。导弹按预置的角度爬高。到达顶点后C段,导弹又按预置的过载量俯冲。D段为比例导引阶段。最后导弹以4马赫高速冲向目标。导弹的爬高和俯冲都是为了增加导弹的进入角,达到最佳攻击效果。据资料报道,KH31具有较强突防能力:能截获频率捷变甚至脉冲参数捷变雷达的信号;能抗雷达短时间关机;能抗敌方诱饵欺骗等。因此被美国视为其雷达的一大克星。

  再回过头来看看美国(包括北约)反舰导弹的设计思想。实际上美国在技术上也完全有水平研发出超音速导弹。而上述几条超音速的“弊端”也确实是存在的。这就是说大卜事物没有万能的。有利必有弊。就看你如何从整体来衡量,从需求来衡量,以决定取舍。武器装备的研制从来脱离不了政治需要。亚音速的长处就是重量、耗能都较小,因而机动灵活性较好,这对美军很有利。它之所以坚持反舰导弹以亚音速为主(巡航导弹除外),作者认为主要从以卜二点考虑:

  (1)战争的对象。美军自恃有强大的航母编队和核潜艇的战斗力,因此不论世界何处有风吹草动,它的强大舰队就会很快开到人家门口去叫板。

  它的首要任务就是扫清人家门口的那些近海防御性舰艇,好让它放手在视距外近海发射各种巡航、战术导弹,向对方实施狂轰乱炸。而要扫清近海舰艇,用“捕鲸叉”之类就绰绰有余;不必担心敌方有能力会突破防线攻击自己的舰队和航母。在20世纪90年代,麦道公司的一份报告中就有这样一段话,一语道破大机:

  “近来,西方国家的反舰导弹研制方向有所变化。作战目标转向对付距海岸极近的舰船,在性能方而注重发展和提高目标分辨能力、敌我识别能力、作战破坏评估能力以及使用多枚导弹同时攻击目标的饱和防御和再次攻击能力等。”
  另一公司报告则称:
  “美国海军已投资生产了约3000枚亚音速的捕鲸叉导弹后,最近已将兴趣转向了该弹的改进型上,主要目的是将其用于近海作战”,“美国海军…对提高捕鲸叉导弹近海攻击能力进行评估的多项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2)美海军在研究俄罗斯反导武器实力后可能认为:俄武器对反舰导弹的硬抗击能力较强,而软抗击能力,特别是电子干扰方而较弱,是它一大“软肋”。而这些方而恰恰是美国的强项。因此与其用重型弹头,超音速来拼硬实力,不如使导弹机动化、智能化,并在强有力的电子干扰掩护卜采用饱和攻击、迂回攻击等战术更能奏效。这些技术和战术是近年来在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上和国外一些刊物上经常提到的。例如美国捕鲸叉的改进型,就准备引用其GPS的导航技术,不但提高导航精度,而且可以“高度同时”地将数枚导弹发射向一个目标,做到饱和攻击。又如在2008年第8届亚太测控会议( 8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ntrol&Measurement,2008 )上,国外代表介绍了美国的一种智能反舰导弹系统技术[[9]n图5为其原理框图。

  图6说明这种智能反舰导弹的迂回攻击战术。这也充分反映,美军历来就特别重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据说该次会议上还有人认为,俄罗斯的舰空导弹系统中相控阵雷达大都是单而阵(需靠机械转动达到360度方位),不像宙斯盾具有四而阵能同时在四个方向具有反导防御能力,因此针对这个软肋,如用迂回攻击来突防可能对俄罗斯舰队威胁很大。

  在新体制导引头的开发方而,总的趋向是制导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具体方而有三个动向很值得我们注意:(1)用相控阵体制或合成孔径(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体制代替传统的抛物而大线体制,能显著提高导引头的多功能性、灵活性和抗干扰能力;(2)用多波段(多色)高光谱成像体制代替传统的单色红外成像体制;新体件适应时段更宽,适应地段更广,抗干扰性能更强(3)考虑到使用方便,经济而又有效的锡箔条干士仍在广泛使用,而目前靠导引头提取回波时间彭度和多普勒带宽信息来区分目标和锡箔条的办乳(即所谓“箔条鉴别逻辑识别电路”),效果不甚}i想,所以国外利用极化特性研究区分目标和干士物极化特性的研究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在一些雇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如IEEE , AIAA,以及国内的程波学术会议年会)屡见有论文发表.

  论文摘要

  可激光指令制导。因此可以对付欧美的反舰导弹,并在距离、高度等空域和时间方而与施基利或其他中近程舰空导弹相衔接.

  美国历来重视实现舰队的舰空反导一体化y美国要充当世界宪兵,必须保持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并经常把舰队开到人家家门口武力恐吓。

  他自恃有绝对制空权,不惧人家会对舰队轰炸,但很惧怕别人的弹道导弹(包括短程弹道导弹,反舰导弹、反辐射导弹等)不知从哪个角落突袭它的军舰。好在美军武器库中有各种先进导弹。21世纪初,美国就采用标准一3导弹取代原来的标准一2弹,与宙斯盾系统结合后构成所谓“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也称之为“第二代宙斯盾系统”。这不仅使宙斯盾的制导体制从半主动寻的改进到主动寻的,而且标准一3弹是专用于拦击弹道导弹(包括近、中、远程)的新型导弹。它采用最先进的直接碰撞杀伤的动能战斗部。美海军多次宣布,新系统靶场拦击试验获得很大成功。例如文献[l4〕报道:自2001年后,这种系统共进行79次拦击实验,其中63次成功,且均为“一击致命“。美海军后来又高调宣传要将SPY-1升级换代成X,S双波段的新型雷达[[9];具体方案就是将已有的S波段SPY-4广域搜索用相控阵雷达和X波段SPY-3制导跟踪用相控阵雷达集成在一起,以大幅度提高反导精度。他并宣传已在和航母福特号上实验成功。首部双波段雷达已经正式在DD(X) 3p(逐舰上试用,并准备装备新一代导弹驭逐舰DDG1000.

  美军舰抗击反舰等导弹有三个层次川,其典型配置是:宙斯盾舰空反导导弹,海麻雀中近程舰空导弹和“密集阵”速射炮系统。后者是一种专用于近程防空问题的六管20毫米口径自动旋转式火炮系统,代号MK15“火神”系统。反应时间不大于4秒。其搜索跟踪雷达既能跟踪来袭的目标,也能跟踪发射的炮弹(有的读者误解为类似于用激光制导,半主动寻的,能攻击坦克的“制导炮弹”。实际上火神系统的雷达只是来回测量目标和炮弹的弹道,并以此来修正火炮的射角误差)。但是,“密集阵”系统内的“火神”高炮射程只有1500米,对付末端俯冲速度可达1000米/秒以上的俄制反舰导弹显然力不从心。因此21世纪后,美军仍利用“密集阵”先进的雷达火控系统,配以11联装“拉姆”( RAM)导弹发射器,构成“海拉姆”导弹系统,作为美海军新型的近程防空武器。它的最大射程9260米,远优于“火神”高炮。导弹采用被动雷达/红外或全程被动雷达制导方式,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可以对付多个来袭目标。改进型“拉姆”BLOCK1改用当前最先进的凝视焦平而热成像导引头。美海军宣称,经过严格的作战测试,认为“拉姆”BLOCK1基木上已经能够对付俄罗斯的超音速飞行且具备末端机动规避能力的反舰导弹.在软杀伤方而,尤其是有源干扰,美欧的实力明显高于俄罗斯。在历次局部战争中它的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效果甚至超过硬设备。所以美国军方宁愿在软杀伤方而化大力气,而不愿在硬杀伤方而和俄罗斯拼实力。美军舰的有源干扰设备,无论是舰载的还是舷外拖放(如电子浮标等)式的,品种齐全,可覆盖0.1至20GHz宽频段;而且大多是智能型的。如著名的AN/SLQ-32系列电子战系统,它先根据侦察和告警分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判断分类,以确定来袭雷达导引头的信号特征,确定最佳的干扰方式。有源干扰可做到全大候,比无源干扰优越。据说美海舰只要一发现目标,就首先施放有源干扰,然后再分层次用硬杀伤武器来抗击。不过有源干扰技术要求严,开发费用高,所以除美国外,实际上装备数量和作用范围远小于无源干扰。无源干扰除传统的箔条外,还有以角反射器等做成的雷达诱饵。可做成拖放漂浮式,或定时用火炮发射到海而一定距离。

  另外,从理论上讲,速射炮是整个反导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于反舰导弹的攻击隐蔽性和突发性,速射炮也一直被军方视为关键性的一道防线。但有趣的是,至今还没有一次速射炮击落反舰导弹的实战记录。倒是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而又不起眼的箔条干扰,却在几次战役中屡屡得手,有效地保护了舰队。所以各国军方不敢对防御武器轻易取舍。而以生产干扰箔条久负盛名的英国切姆伦公司,在每届珠海国际航展都来华推销产品。新一代的箔条产品,在其反而还涂覆一层易燃物质,散开时能燃烧从而起到干扰红外作用,是一种复合干扰手段。据说在利比亚战争中被证实有效。

  四、几点启示

    1,美俄二国的研发的反舰导弹和反导武器装备,都是以对方武器为“假想敌”,尽力找到对方的软肋,尽量扩大自己的技术优势,以此作为自己武器装备改造升级、更新换代的依据。同时双方又非常重视实战的经验。“有矛必有盾”,反舰导弹和反导武器装备就在这种博弈中不断交替向前发展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战无不胜”的武器装备。因此密切注意国外动向,不断把木国的矛与盾以及攻防技术提高到新水平,是研究武器装备的军事专家和科技人员的永恒课题。

  2,美俄二国的研发的反舰导弹和反导武器装备,以及他们采取的突防、拦击技术措施,具有明显的不同风格。大体说来,俄罗斯凭借在大动力发动机、金属材料、超音速等方而技术优势,着重于研发硬杀伤武器装备;而美国发挥其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软实力的优势,着重于软抗击。这些都是他们从木国国情和军情出发,为木国政治和战略需要服务的。

  3、当前我国的国情和海情,既要阻挡超级大国的航母到家门口来叫板,又要防止一些邻国的偷袭。因此我认为,既要有“杀手铜”,又要不放松对一些机动灵活,包括软杀伤的武器装备的研发。对国外的经验,只要对我们有利,就应不拘一格借鉴、学习,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l]北京航人情报与信息研究所编.世界防空反导导弹手册[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0.

  [2]刘同林.世界导弹大全[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3]顾照扬.俄罗斯海军武器装备手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4]盖玉华等.反舰导弹主要突防技术及其效能[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8(2).

  [5]参考消息[N],2011-7-14.

  [6]黄瑞松.飞航导弹工程[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7]战术导弹公司的反舰及反辐射导弹概述[J].飞行导弹,2013(4):1.

  [8] 双面煞星:俄罗斯Kh31空射超音速导弹[N].lU:界新闻报,2013-8-11.

  [9]    8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ntrol &Mea-auremern,2008(2):121一123.

  [10]创袁健全.飞航导弹[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11]李湘平.箔条假目标十扰极化识别和抑制技术[J].制导和引信,2002 (3 ).

  [12]     О Истории КТРВ . 2012-11-30.

  [13]      Proceeding of SPIE 2003,5078:28-39.

  [14]孟震.2011年美国海军的海空人展示会[J].兵器,2012(2)[15]舰载末端防御导弹及其发展趋势[J].水面兵器2013(3):1.

  [16]徐秦舰载软杀伤技术对抗反舰导弹评述[J].国防科技,2012(6):3.

  [17]孟凡科.反辐射导弹及防空雷达采取的对抗措施[J],航人电子对抗,2002(3).

  [18]高桂清.导弹致胜论[M]酉安:酉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