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真、难、严、实”等要求实施,军事训练伤呈现频发、多样等特点,尤其心搏骤停、心源性晕厥或心源性休克等急危重症时有发生。因此,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急危重症的现场诊断与处置,以便在官兵发生军事训练伤时及时准确地开展救治[1-2].
1应有完善的处置预案
1.1人员编组
编成若干小组,每组3人(军医1人、护理2人,或军医1人、护理和其他专业各1人);视部队参训人数及训练强度,分别派出几个小组伴随保障;必要时由领导带队,进行现场组织指挥。
1.2物资准备
参照急救室配置急救药品器材。急救药品包括心血管兴奋、升压、呼吸兴奋、镇痛、镇静、蛇伤药、各种液体等;急救器材包括三角巾急救包、夹板、止血带、担架、输液架等。
1.3救治后送流程
(1)准确判断伤病情,区分伤病轻重,争分夺秒就地实施分类急救,出现多个伤病员时,及时调整分配好救治力量,分组实施急救;(2)贯彻边急救边后送原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中断救治,遇有心肺复苏、休克等特殊情况时,先救治再后送,并与后方保持密切联系;(3)在积极实施急救的同时,迅速向上级报告,请上级医院派出救治力量,开通救治绿色通道,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
2应抓好急救业务培训
2.1学习急救知识
重点学习急危重症急救、护理和现场急救等相关知识,掌握现代救治理念、先进急救技术和急救设备应用等。
2.2急救技术与急救设备操作训练
重点训练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给氧、静脉输液、抗休克、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突出训练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除颤起搏仪、担架式心肺复苏器、折叠式担架、开口器等的操作使用。
2.3参加上级医疗机构培训
派出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掌握现场急救先进理念、技术和设备操作。
3应加强急救药材管理
3.1掌握标准,预有准备
(1)参照《部队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加强急救室建设,配齐药品和设备;(2)结合卫勤保障任务特别是伴随保障需求,不断完善药材携带标准;(3)按照预有准备的原则,备足配齐急救药品器材。
3.2常态准备,责任到人
按照战备药材管理要求,实行专人管理,专账登记,落实“三分四定”、责任到人的制度。
3.3定期检查,注意更新
结合训练每月至少检查1次,重点为设备正常运行与维护,药品是否过期;每次外出保障后,要对设备进行擦拭保养,对消耗的药品器材进行补充。
4应掌握心搏骤停等救治要领
4.1心搏骤停
(1)现场诊断:
①突然意识丧失;②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喘息性呼吸或呼吸停止;④心音消失;⑤面色蜡黄,口唇发绀;⑥瞳孔散大,反射消失;⑦肢体与颜面肌肉瘫痪。(2)现场急救:采用“CABDE”法。C:人工循环(心前区叩击、胸外按压);A:通畅气道;B:人工呼吸;D:电除颤;E:药物。(3)注意事项:①原地抢救,不要随意搬动;②不要等待而应徒手争分夺秒抢救;③不要用听诊器反复听诊心脏;④不要等待心电图的诊断;⑤不要依赖瞳孔散大作为心搏骤停的征象;⑥不要中断心脏按压时间过久,即使是为了心搏恢复而进行某些操作时,也不要超过0.5min.
4.2心源性晕厥或心源性休克
(1)主要表现:体能训练最后冲刺时突然跌倒,神志不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舌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发凉,脉搏快速;严重者血压下降,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电图均为室上 性 心 动 过 速,ST段 下 移,T波 倒 置,心 率>180/min.
(2)现场急救:
①平卧,解除佩带武器,松开上衣扣,并按压人中穴。
②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等生命特征,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护。
③立即吸氧(4~6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
④建立静脉通道,补充5%葡萄糖氯化钠或平衡液、复方氯化钠等液体。
⑤若持续心率过快,静脉注射1/2剂量的毛花苷C.
⑥若血压显着下降,收缩压低于80mmHg,可给予多巴胺2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开始时20滴/min,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加快滴速或加大浓度;严重者可用多巴胺40mg+间羟胺1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0~40滴/min.
⑦若躁动不安或抽搐、兴奋等,可予以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或随液体滴入。
⑧若在抢救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双肺底有湿性啰音,持续性心动过速并奔马律,则应停止补液,给予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毛花苷C静脉注射。
参考文献
[1] 黄昌林,王前进,王帅,等。2009、2010年全军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1):59-61.
[2] 高雄超,王木根,邓代辉,等。军队院校门诊部加强体能训练伤防护的做法[J].人民军医,2015,58(2):139-140.
[3] 孙胜华。心脏呼吸骤停基层院前急救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3,29(22):18-19.
[4] 刘占祥,寇学斌,曹清云,等。内科急危重症[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22.
[5] 李春盛,季宪飞。2010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4):253-256.
[6] 吕利雄,朱顺和。心源性晕厥[J].医师进修杂志,2002,25(9):5-7.
[7] 张连云。负荷训练致心源性晕厥12例抢救体会[J].人民军医,1999,42,(12):684.
[8] 方卫华,衣为民,胡雪松。心血管疾病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