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军训工作已由试点转向全面普及,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随着军训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军训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即如何理顺工作关系、规范军训内容、提高军训质量。大学生军训工作规范化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应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大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军事机关、普通高校和承训部队贯彻落实,加强大学生军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然而,相关法律和规定只是对于大学生军训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要求,实际操作性不强,大学生军训规范化进程缓慢。
(一)归口管理不明确
教育行政部门和军事机关对军训工作的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二者之问的契合点很难协调,势必会存在空白区域或权责难以判断的现象。其次,即使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军事机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联合办公制度,但具体由哪个部门来牵头?制度的约束力如何?由哪个部门来监管执行结果?类似权责不清的情况使大学生军训的效果参差不齐。
(二)施训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学生军训是由军事机关负责军事技能训练,高校教师负责军事理论课程。但由军事机关派出的施训教官来源不稳定,一般以士官和士兵为主,其中不乏一些刚刚入伍的新兵或者是部队专业技术人员〔国防生)。这些施训官兵不了解现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简单的把大学生军训工作当做一次执行任务。另一方面,担任军事理论教学的高校教师,大多没有军事理论学习和教学的背景,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理论方面的培训,对军事理论的理解较为肤浅,不全面,达不到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的目标。
(三)军训内容不完整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共同制定的《大学生军事训练大纲》明确了军训的内容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两大部分。然而,自1985年普通高校学生开展军训工作以来,军训的具体内容及规章制度都是由各高校独自制订并组织实施的,很少与军事机关进行交流,因此各院校的军训内容与规章制度既不统一,也不完善。目前,部分院校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程,一些高校的军训内容过于单一,过分集中于队列演练和内务整理,形式化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心理干预不成熟
大学生在军训期间,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学生对军旅生活的神秘和新奇感逐渐消退,外加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生活环境需要适应,各种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释放,就会产生恐惧、’紧张、依赖的心理,此时的心理干预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目前,大学生军训工作过分看重训练的场面、训练结果的表演和连队之间的评比,对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得不够。在训练过程中,学校和施训部队教官也很少注重大学生军训的心理问题,进而使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军训突发事件和疾病的发生几率提高。
(五)后勤保障不充足
专门进行军事训练的场地缺乏,大多数高校的军训在校内进行。参训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其他大学生生活学习在同一区域,会影响本该严肃、紧张的军训氛围,训练效果自然受其影响。军训所需装备器材的配备不足,使得大学生军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有些内容无法进行,如军事地形学、轻武器训练和实弹射击、步兵战术、统一集体就餐、夜间紧急集合等,军训的质量、数量均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军训规范化的制度保障
新形势下,大学生军训工作已由试点期间的初级探索阶段向全面发展的成熟阶段转变,军训工作无论从训练形式、训练内容还是训练保障体系都应规范化、制度化。
(一)规范教育教学关系
应理顺军、校双方的教育教学关系,军事机关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军训对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成立专门的学生军训工作机构,建立稳定的工作机制,配备专人负责学生军训工作的协调和安排,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学生军训的施训工作。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成立大学生军训教学研究机构,制订定期军训工作研讨制度。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研究大学生军训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与军事机关沟通交流,协调施训官兵与受训学生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共同制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科学的、规范的军训制度,保障大学生军训工作的目标实现(二)健全师资培养制度。
军事机关要建立健全军训师资培养制度,把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培训纳入师资培养计划,严把师资质量关。不断提高施训教官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过硬作风和良好军人形象,树立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强化帮训官兵的管理,做到派出前有培训、有教育,帮训期间有检查、有指导,帮训结束有讲评、有鉴定。
同时,各地结合实际,建立一套奖优罚劣和优胜劣汰的奖罚机制,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从师资的角度确保学生军训工作沿着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健康发展。高校应积极培养壮大本校的军训教师队伍,通过自我培养、参加培训和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缓解军事理论课教师短缺的现状。
(三)完善军训培养方案
负责组织大学生参加军训的高等院校,要建立健全军训管理制度,在军训开始前,结合学校的实际制订军训方案,包括军训动员、军训场地协调、军训器材准备,军训内容设计,军训人员组织,施训部队联络,突发事件预案等。军训开始后,配合施训教官做好受训学生的动员工作,维持军训秩序和军训后勤保障,对学生参加军训予以监督,保证学生的营养供应,安排好施训军官和帮训士兵的食宿,创造良好的军训环境。建立健全军训期间参训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制度,保证军训的正常秩序和纪律。建立健全学生军训考核及评比制度,激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作为高级军事人才的储备。
(四)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建立训前动员、训中疏导、训后引导的心理干预机制。
通过训前动员,使学生能够正确客观的认识军训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军训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消除盲目兴奋、消极抵触等情绪,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以积极的心态接受训练。在军训过程中,根据往年军训中学生心理波动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方法预防、疏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并制订紧急状态下大学生群体心理预警机制和大学生心理干预辅导机制。预警机制需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拓展沟通渠道,增强亲和力与感染力,必要时进入“一对一”辅导进程,以帮助参训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顺利完成军训任务。军训结束后,引导学生保持军训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作风和习惯,正确处理军训过程中结成的人际关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
(五)强化后勤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军训经费预算制度,将集训期间参训学生和施训军官、帮训战时的伙食补助、训练器材、资料购置、学生军训服补助以及学生军训期间的水电补助等费用纳入预算,确保军训工作的后勤保障。对于宣传栏、红旗、枪械等可重复使用的军训器材,要统一登记编册入库,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按照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的有关规定,制订大学生军训武器装置的使用、保养和管理制度,保持军训期间器械供给。
推进大学生军训场地建设,完善军训场地管理制度,创建严肃、认真、紧张、活泼的大学生军训环境。建立健全军训教学科研制度,推进大学生军训工作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第一版.
[2]范士军.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29.
[3]许和震.新军事变革与训练创新[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
[4]胡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第一版.
[5]李贤勇.论国防教育在高校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