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攀岩运动在我军部队虽得到一定程度开展,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本研究基于攀岩运动在部队的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了制约部队攀岩运动开展的因素及症结所在,并结合部队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部队更好地开展攀岩运动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某军事院校87名任职培训学员了解部队攀岩训练情况。调查对象均来自各军区野战部队的连、排职干部,熟悉部队训练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部队攀岩开展现状,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有效回收率为9717%。在问卷发送前和回收后分别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均符合统计学要求,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1.2.2 现场观察法
借助攀岩教学和到部队调研机会,对部队的攀岩训练情况进行现场观察。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和电话访谈方式,与15名军内外专家、教授针对攀岩运动在部队开展的制约因素和发展策略进行了访谈。
2、 目前我军攀岩运动的开展现状
通过调查得知,攀岩运动在我军各基层部队目前缺乏普及开展,训练效果不理想。在训练普及方面,受调查的单位22.3%较少开展, 57.7%很少开展, 2”%从未开展;训练内容方面,主要进行顶绳攀登,占受调查单位的87.1%、攀石的占5.9%,而先锋攀登则无人涉及。组训方法方面,训练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训练效果方面,因场地器材及组训人才受限,攀爬能力提升不明显。
3、 攀岩运动在部队开展的制约因素
【表1】
根据调查,目前影响和制约我军攀岩普及开展的主客观因素主要表现为消极保安全、组训人才缺乏、场地器材受限、训练时间有限和训练教材缺乏等几个方面(见表1)。
3.1 消极保安全
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关系到负责训练的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现在我军部队普遍存在有“消极保安全”的思想。在对攀岩开展制约因素重要性排序中,部队消极保安全思想成为制约部队攀岩训练的首要因素,占受调查单位的27.1%。究其原因,身处和平时期的部队官兵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淡漠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意识,因此在日常军事训练中就出现了“宁可降其质、也不负其责”的局面。表现在攀岩训练中,主要是担心攀岩训练的高空危险性可能会导致训练伤病的发生,为了保安全而降低训练标准,在训练内容上能减则减,在单兵负荷上能轻则轻,从而严重影响到攀岩训练效果。
3.2 组训人才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我军部队目前普遍缺乏专业的攀岩组训人员,调查对象中,仅有17.6%的教练员具有攀岩培训经历,在这些人员当中具备攀岩较好示范能力的仅有8.2%。部队日常攀岩训练通常是由老兵带新兵或由连、排职干部凭经验组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或凭借楼房攀登的组训经验进行攀岩训练。连、排职基层干部中57.6%来自于国防生,整体上对攀岩运动的动作技能、训练规律及实战运用缺乏了解,客观上不仅造成训练效果低下,而且还会因为他们自身业务能力的限制而导致偏训、漏训和训练事故的发生。
3.3 场地器材受限
通过调查得知,在训练场地方面,部队目前每个团级单位都建有心理行为训练场,其中人工攀岩训练场高10 m、宽5 m,攀岩场地较小,兴建有较为大型的人工攀岩场的单位较少,仅占调查对象的4.7%。攀岩训练器材方面主要表现为器材陈旧、数量不足和种类单一。据调查,部队目前攀岩训练主要运用楼房攀登器材进行,一个连队通常只配发3~5条保护绳、4~6个铁锁和3~5个“8”字环等,岩钻、改锥、挂片、快挂等攀岩专业性器材普遍缺乏,并且为了战备的需要,还要预留部分装备不能动用,导致现有器材无法满足正常训练的需要。目前,不少部队利用自然岩壁场地建设攀岩场地,有36.5%的受调查单位修建有山地攀登训练场或海边攀崖训练场,但由于岩壁缺少可攀支点或质地松软,平时主要是仅能提供抓绳攀登训练和下降训练,不适合三点固定攀登和先锋攀登。
3.4 训练时间有限
据调查,在军事攀登训练实施过程中,部队投入攀岩训练的时间非常有限,低于年度攀登训练总时数的5%。究其原因,是总部或各军区每年度的军事攀登考核或竞赛比武多以楼房攀登和踩绳上为主,部队主官也本着“考什么,练什么;比什么,练什么”的思想,导致攀岩项目偏训、漏训现象的发生。
3.5 训练教材缺乏
在总部配发的5攀登技术6训练指导教材中,涉及攀岩训练方面的内容仅以三定固定攀登章节的形式简要介绍,对于攀岩运动的项目特点、训练原则、场地器材要求、组训方法以及考评标准等均未涉及。由于缺乏独立完善的攀岩训练教材,在组训骨干缺乏的前提下,更加导致部队官兵在开展攀岩运动时训无所依。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攀岩的训练效果。
4、 部队开展攀岩运动的对策
4.1 提高思想重视,加大训练及考核力度
部队山地攀登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抓绳攀登和三点固定攀登,但由于各部队山地攀登场地条件各异,攀爬难度不统一,在落实考核时大多选择了抓绳攀登,而且考核标准只规定了合格标准,没有优秀和良好标准。这种项目固定、评价单一的考核机制,很容易导致部队由按纲施训转变为按考施训。
为调动部队攀岩训练的积极性,总部应将山地自然岩壁攀登和人工岩壁攀登共同纳入考核内容,并制定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量化评估标准,以引起部队高度重视,从而达到以考引训、以考促训和以考验训的目的。
4.2 加强骨干培养,提高科学组训能力
组训人员是部队开展攀岩训练的首要条件,针对我军部队攀岩师资力量不足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以加快部队攀岩组训骨干的培养:一是走出去,积极创造条件和多途径地加强部队攀岩组训人员的进修学习,可选择到有关军事院校任职培训或参加由中国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每年度举办的全国攀岩教练员培训班,不断完善组训人员的攀岩知识结构和科学组训能力。二是请进来,针对部队训练需求,可定期邀请军内外攀岩专家到部队进行现场指导训练。
4.3 提高保障力度,拓展场地器材条件
充足完善的场地和器材是保障军事训练的基础平台,针对我军攀岩场地器材实际,应进一步提高其保障力度。场地方面:一是进一步拓展人工攀岩场地建设,各单位要立足现有条件积极建立和改造一批具备顶绳攀登、先锋攀登和攀石等多功能训练的人工攀岩场。二是聘请军内外攀登及户外专家,结合部队实际加强野外自然岩壁攀登场地建设,以提高官兵山地自然岩壁攀爬技巧与专项体能。三是应在器材配发数量和质量上满足训练密度和训练安全的需要。从性能上把关,为提高攀爬效果,除从地方攀岩器材厂家购买补充外,还应投入一定经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攀岩器材的创新研制工作。
4.4 注重科学研究,完善攀岩教材建设
总部应组织军内攀登专业人士加强攀岩组训方法和实战应用研究,积极进行部队攀岩训练教材的编写。编写教材时,应涵盖实战用途、训练要求、动作要领、组训方法、保护与帮助及考评标准等方面,并使教材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部队官兵领会掌握科学先进的组训方法和手段。另外,教材的编写还要体现军事性的特点,以提高实战性训练效果。比如在野外自然岩壁训练科目设置上,尽量体现经受陡坡、湍流、峡谷等各种困难地形考验,经历高度恐惧心理的磨练,有利于提高受训人员对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参考文献:
[1]余晓勇,刘莉军事攀登在部队开展的现状及对策[J]1军事体育学报, 2013, 32 (3): 48-50.
[2]范伟1部队格斗训练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1军事体育学报, 2013, 32 (3): 45-47.
[3]杨贻茂1构建任职教育院校的军事攀登训练平台[J]1南昌陆军学院学报, 2005 (4): 49-50.
[4]解文杰,刘建伟1山地先锋攀登训练研究[J]1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11, 30(3):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