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训练论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军训体系之我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5-12 共3285字

论文摘要
  学生军训是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属于对人民群众进行军事训练的性质。在国家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国防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新形势下,学生军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搞好学生军训对于国防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甚至是巨大的影响。它的地位和作用,已引起社会广泛重视,同时也给军事学术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仅就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军训体系问题谈几点粗浅意见。

  一、建立学生军训体系的主导思想.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体系,按各自的内在规律发展变化。建国以后的学生军事训练从1955年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几起几落。1984年颁发的新兵役法,对学生军训从法律上做了明确规定,为我国学生军训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使之有了很木发展。我们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军训体系,是对现有体系的完善。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与别国不同,学生军事训练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吸取外国的经验,突出自己的特点。

  建立学生军训体系必须适应国家总体战略。当前,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仍然存在,但制约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正在增长,今后十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这是中央依据对国际斗争格局的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我们国家一个时期内的总战略。这个总战略应包括两个方面:一要充分利用这一相对的和平时期,加速经济建设,二要在经济建设大局下,加强国防建设。也就是说,学生军训也要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进行。学生是国家未来各条战线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对他们的培训,应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本着多出、早出、快出和出好人才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使之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能文能武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通才”。

  建立学生军训体系必须适应国防建设整体需要。

  学生军训是国防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分支,不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体系,而且必须与国防力量整体建设相一致,相衔接。学生毕业后,一部分服军官预备役,一部分服现役。其中,有一小部分将担任军队的初级指挥官(指大学毕业后参军和考上军事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则将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或编入民兵组织,或编入预备役部队。就是说,学生军训一方面是为毕业后补充到民兵组织和预备役部队打基础,一方面是为服现役进行役前训练。因此,学生军训必须与民兵、预备役部队和现役部队训练,预备役人员训练统一规划。这是对国防武装力量进行全面、系统、正规训练的需要,是提高国防武装力量整体效应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对我国学生军训体系的基本构想.

  中国特色的学生军训体系,就是根据学生年龄、体质、智能和未来战争需要,建立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小、中、高、大”四级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军事训练体制,使每一级都有相应的培训目标。小学为预备训练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初级中学为基础训练阶段,培训目标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和现役部队的后备兵员。高级中学(含中专、技校)为初级训练阶段,培训目标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和现役部队的后备班长和专业技术兵骨干。高等院校为高级训练阶段,培训目标是预备役部队和现役部队的后备军官。

  构成学生军训体系的要素很多,还应把握以下几点:

  1、训练内容.

  打好基础。一是政治基础。要安排我军性质、宗旨、任务,我军简史和我军光荣传统等内容的教育,使学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打下较深的烙印。还应安排中国近代战争史等内容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过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要自始自终地贯穿国防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尚武精神。二是军事基础。对初级中学学生主要进行共同科目和部分战术、技术基础科目训练,为编入民兵、预备役部队和补充现役部队打好基础。高级中学学生除进行必要的基础技术和战术科目复训外,主要应进行军士科目的训练,为其担负班长职务打好基础。高等院校学生主要进行军事理论、战术思想和初级指挥的训练,为培训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

  注意专业结构。在组织中等专业学校、技校、职业高中和大专院校学生训练中,还应针对其专业特点和专业程度进行合理划分,有重点地进行技术培训。例如,医学院校和医学专科学校应重点训练军事医学内容,工程技术学校应重点训练军事工程学内容,工业学校应重点训练军事机械、武器制造和维修方面的内容。

  实行超前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新周期缩短,与其相适应的军事理论、战术思想、战术原则也将发生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必须从现在起,对学生实行超前训练。在训练内容中,除应随时增加一些与现实有关的新技术、新装备、新的战术思想外,还应在学生中开展军事理论研究,以适应科学技术、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的不断发展。

  2、训练时间.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训练时间应以训练目标,学校的学制和教学任务来确定。根据学制的长短和学校每学年的教学任务区分,初级中学按民兵、预备役部队步兵训练时间,高级中学按民兵、预备役部队骨干的训练时间,中等专业学校按民兵、预备役部队专业技术兵训练时间,大学按军队初级指挥员训练时间实施较为妥当。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入学教育进行10天左右的集中军训。由于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超过服现役年龄,因此,在训练期间应增加过“兵”的生活时间,一般4一5周为宜。按上述三个方面划分,各层次训练时间大致是:小学50学时左右;初级中学120学时左右;高级中学150学时左右;中专200学时左右;大学340至400学时。

  3、训练形式.

  在校训练是我国学生军训的基本形式,小学和中学都应坚持在校训练。中专和大学也应立足于学校。

  职业高中、中专和大专院校的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专业特点,采取理论科目在校训练,实际操作到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集中训练或实习。高等院校的学生需要过“兵”的生活,因此,有条件的应到部队或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实施训练。

  采取军民共建,挂钩带训的方法,是学生军训的辅助形式。此外,各军兵种也可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院校,根据军兵种需要,实行对口和半对口方法,建立训练中心和训练基地,有重点地进行培训。当然,各地条件不同,情况也不同,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一刀切,才便于发挥各自的优长。

  4、训练方法.

  要建立正常地教学秩序。学生军训科目必须列入学生的必港课,并作为学生升学和毕业分配的一个条件。按照军事训练大纲安排教学内容,逐步配备配套的军事教学设施,使每个训练内容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电教器材和模型教具以至模拟器材,充分利用电教设备。

  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学生军训既要借鉴民兵、预备役部队和现役部队的训练经验,又要注意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在训练安排上,要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本着集中与分散、室内与室外、动与静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讲求实效。有条件的,应将军事知识的学习寓于有趣的活动之中。如,到部队见学、举办军事夏令营、军事智力竞赛等,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不断提高对军事训练的兴趣,从而形成以开发智能为主的教学体系。

  5、军事教官的选配、培训和管理.

  教官数量。选择和配备合格的教职人员,是办好教学的保证。高等院校军事教官数量,应按在校学生人数一定比例配备。通常情况下,300。学生配5至7人,5000学生以上配10至12人,7000学生以上配12至15人。初、高级中学按1,7个班配备。教官来源,一是从部队现役干部中选拔年龄轻、军事素质好,热爱这项工作的干部,经过短期训练,考核合格者到高等院校担任军事教官。二是从部队复员军人中选拔优秀班长,送到部队院校或省军区教导队学习后派到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担任军事教官。三是从地方学校教员中选拔,送到军校学习,经考核合格者,担任军事教官。四是在师范院校、体育院校增设军事专业,培训军事教官。教官的管理。小学、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军事教官应为预备役军官,并授予预备役军衔,享受学校教师待遇。高等院校军事教官应为现役军人,编制员额在省军区,享受现役干部待遇。平日生活供应由学校负责,其晋级定职由学校报请上一级教育部门和军事部门批准。教官的培训。可采取在全国和省市建立国防教育院校,负责对教官培训。在部队院校开办国防教育专业队,负责对教官进行轮训。在部队教导队开设军事教官培训班,定期组织军事教官集中训练。也可采取组织军事函授和自学的方法提高教官的业务水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