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居住方式作为居民对生活空间的选择与安排,是居民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城镇化进程以及外来文化和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一些研究调查发现,中国城市中的大多数青年男女倾向于婚后独立居住[1-2],导致父母家庭的结构成为二老单独居住的空巢家庭[3].与此同时,对我国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意愿的分析表明,传统的居住方式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城市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老人趋向于独立居住[4].另外,南方城市地区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多数老年人不愿与子女同住[5-8].
从老年人的居住意愿来看,他们更倾向于一开始与子女分开住,等到自己年老体弱、生活自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再搬去和子女合住[9].
然而,人们的意愿和社会现实情况往往存在很大差距。虽然现代社会造就了子女以及老人独立居住的愿望,但是,一方面,现代城市中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与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工资福利职称等相对较低的水平之间产生了矛盾,另一方面,现代女性走出家门参加工作,造成传统家庭女性与现代职业女性的角色冲突,使得年轻夫妇在分担家务尤其在照料子女方面形成了对父母的依赖。尽管中国现在也有很多的劳务市场以及托儿所等机构帮助年轻夫妇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因为体制的不健全和不成熟以及保姆市场的良莠不齐,造成了很多的悲剧。比如保姆虐童事件[10].类似这样的悲剧事件,使得年轻的父母胆战心惊,由此形成了很多父母和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现象[11].居住方式的变化,改变的不仅是人与物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12]
居住方式变化对亲属关系的影响是多样的。有可能是积极的影响,比如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但更可能多的是消极的影响,比如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婆媳冲突。
同时,研究者在研究婚姻冲突时,不仅注意到价值观、性格、生活习惯等会造成夫妻冲突,还发现由于亲属关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13]
传统居住方式的大家庭模式对新时期的婚姻有着深刻的影响, 诸如影响婚姻的择偶范围、意向等, 但更主要的还会影响婚姻的稳定,导致夫妻冲突甚至离异。这种问题不仅在汉族中存在,在少数民族中也是存在的。[14]
因此,本文以青年人婚后的居住方式为切入点,将居住方式分为以下三种:一、单独居住,即夫妻和未婚子女共同居住。二、与父母合住,即夫妻和父辈、祖辈在一起生活。三、两地分居,即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导致的长期或短期的两地分居。本文通过探讨居住方式对婚姻冲突的影响,以期为丰富家庭社会学的理论、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获取的,第一,通过培训小学教师,然后将问卷发给小学生,交代注意事项,让其带回家请家长填写。第二,通过幼儿园,在家长接孩子时发给他们,请他们配合填写。共发出315份问卷,回收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296份,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1】
(二)研究工具用自编的婚姻冲突问卷进行调查,共48题,问卷共分为七个维度:冲突起因、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冲突归因、冲突持续时间、冲突解决方式、冲突解决结果。冲突起因反映夫妻因为什么而冲突。冲突频率反映夫妻冲突次数的高低。冲突强度分成三种:语言攻击,包括发誓、喊叫、辱骂和威胁;身体攻击,包括推操、手打脚踢和咬。情绪攻击,包括对他人情绪或精神上的无言攻击和冷淡、轻视、放任与疏远的态度。冲突归因反映夫妻冲突时相互归因问题。冲突持续时间反映夫妻冲突时持续时间长短。冲突解决方式反映夫妻以什么方式结束冲突。将解决方式或策略总结为三种:协商,如外部干预和折衷;回避,如退缩;强制,如强迫对方顺从。冲突解决结果反映夫妻冲突后的处理后果是否影响到夫妻感情。
(三)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不同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婚姻冲突起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不同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冲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单独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冲突诱因主要是子女抚养及教育、家庭琐事和经济问题。与父母合住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冲突诱因主要是子女抚养及教育、家庭琐事、婆媳矛盾、经济问题和娱乐。两地分居的夫妻冲突诱因主要是猜忌、情感交流和不能体贴照顾。具体情况见表2.
(二)不同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婚姻冲突频率婚姻冲突频率反映夫妻在一定时间内冲突次数的多少。被访者在回答“ 近一年来您俩有无发生冲突”时, 单独居住的被试选择“ 经常发生冲突”仅有8.7% , 而与父母合住的高达49.6%,而两地分居的被试选择“ 没有”发生冲突的有12.1%.具体情况见表3.【2】
(三)不同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婚姻冲突程度在回答“ 当您的爱人让您很生气时,您会……”时, 单独居住的被试选择“ 语言攻击”和“情绪攻击”的比例相当 , 而与父母合住的冲突强度主要表现为语言攻击,两地分居的被试选择“身体攻击”的仅有1.4%.具体情况见表4.【3】
(四)不同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婚姻冲突解决方式冲突解决方式反映夫妻以什么方式结束冲突。被访者在回答“ 当您和爱人意见不一致时,您会……”时, 三种居住方式下的被试选择“协商”、“回避”和 “强制”的比例相当,具体情况见表5.【4】
四、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居住方式对婚姻冲突影响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居住方式下有不同的婚姻冲突。
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婚姻冲突诱因、冲突频率、冲突强度更容易受外部因素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和干扰。而冲突归因、冲突解决方式、冲突持续时间和冲突解决结果更容易受夫妻本人的气质、性格等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单独居住方式下的婚姻冲突主要是子女抚养及教育问题,其次是家庭琐事方面的问题,第三是经济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子女抚养及教育问题方面,夫妻矛盾出现的最多(见表2)。
如女方坚持“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给孩子报各种名目的辅导班导致的婚姻冲突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经济的独立以及家长尤其是母亲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所以颠覆了以往“严父慈母”的印象,而更多的以“严母慈父”的现象出现。排在第二位是家庭琐事导致的婚姻冲突。现代女性走出家门参加工作,造成传统家庭女性与现代职业女性的角色冲突。现代社会中的女性普遍参加工作,这也加剧了年轻夫妇的家庭负担。在传统中国,哺育、照料小孩、做饭、洗衣服、收拾家务、打扫卫生等主要是女方的责任,但是当女方因为工作不能正常履行这些家庭功能的时候,这时需要男方的参与和协助,而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至少在本研究调查的地区来讲,男性的大男子主义还是比较严重的,当男女两性因为一方付出的多一点而心里不平衡时,矛盾由此而激发。排在第三位的是经济问题导致的婚姻冲突。现代城市中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使得年轻夫妇必须学会节衣缩食过日子,可家庭财政由谁来管、一方嫌另一方花钱大手大脚等都会引起夫妻冲突。比如妻子无节制地在淘宝上购物引发的夫妻冲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矛盾以外,主要又添加了由直接的婆媳矛盾而间接地导致的夫妻矛盾。我国长期以来以男性为主的传统文化往往倾向于相对于青年子女而言的从夫居或者相对于老年父母而言的从子居现象。这种传统文化对联合家庭的影响主要是婆媳矛盾,但归根结底是姻亲与血亲的对峙。婆媳冲突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错位婚姻家庭中,也存在于普通家庭中,只不过在错位婚姻家庭中表现的更激烈罢了。它的根源在于几千年来的家庭关系法则[15].追溯中国几千年来的家庭关系准则, 历来是血缘关系临驾于姻缘关系之上,姻缘关系必须服从血缘关系。男性一旦选择姻缘关系至上,则被视为“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典型,而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法则也不允许男性这样做。新中国成立以来, 妇女的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面对新旧道德观持有者的婆媳双方,作为儿子与丈夫双重角色的中介者, 所承受的观念上的碰撞之剧烈是可想而知的。除了传统观念的潜在作用外,个人感情深层结构的积淀, 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此种血缘感情的强度与深度, 与当事人生活经历的艰难坎坷呈正相关。
而作为新进入的家庭成员媳妇来说,她没有感同身受,不能理解这种血缘感情的强度与深度,所以,当(80 年代) 媳妇正在要求婆婆(50、60 年代的媳妇) 提供劳动来换取养老保障这一过程中尽管占了上风[16],但是却伤及了夫妻感情。加之由于居住环境的可变性差, 在一个共同居住的地方进行不断的朝夕互动, 不快和恼怒不但得不到及时的排遣和转移, 而且对立情绪愈积愈深, 矛盾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爆发。两代以上已婚家庭中共同居住的形式, 不但是亲属矛盾爆发的温床, 而且使亲属矛盾转化为夫妻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从心理需求看, 当情绪受压抑时, 向他人渲泄能够得到内心平衡, 接受他人慰藉可以获得感情补偿。同样, 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后, 无论哪一方都需要这样的调适。同时又必须通过隐秘的形1避对方的环境。但是,在联合家庭中恰恰缺乏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同时,这种亲属矛盾往往会转移为夫妻冲突。从而大大增加了夫妻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应该承认, 夫妻关系与亲属关系是两种不同内容的家庭人际关系。也就是姻亲关系和血亲关系的不同。所以,既然是不同的家庭人际关系,在出现矛盾和对立冲突时,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在怒目相视的环境下, 在同居亲属面前, 当夫妻双方为了亲属不和而互相抱怨、指责、吵骂时, 各自的自尊和人格受到伤害, 由此而带来的屈辱和愤懑, 使婚姻面临危机。[13]
同时,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同住除了可能给子女带来沉重的照顾负担和生活压力以外[17],笔者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更多的是带给彼此精神上的紧张。因为长辈观念与小辈观念上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等代际冲突除了会降低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外,同样会削减家庭的和谐气氛。[18]因此,有学者提倡家庭核心化, 减少婚姻发生冲突的因素[14].
两地分居居住方式下的夫妻矛盾主要是猜忌、不能相互体贴照顾以及性的问题。两地分居的原因主要有由于学习、工作、生活等的需要而造成的长期或短期的两地分居。[19]
笔者认为夫妻间的猜忌不仅仅存在于异地分居的夫妻中,它也普遍存在于其他两种居住方式的很多夫妻中,只是这种居住方式下猜忌导致的夫妻冲突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根据本次研究调查发现,两地分居的夫妻间情感交流的工具很简单,主要是电话或者视频聊天,但毕竟不像朝夕相处的夫妻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和体会到对方的心情。有些夫妻会经常打电话询问对方,有些夫妻只在有事的时候打电话,有些夫妻则会在周末或有空的时候去看对方,而这类夫妻的婚龄大都在1-5年中。同时,两地分居的夫妻在生活或工作上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帮助解决。另外,由于两地分居,作为人的基本需求性不能得到满足,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20]同时又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21]
同时,因为性需求的缺失,又会导致婚外恋的出现。此外,近年来由于家庭伦理剧的热播,比如《双城生活》、《婆婆来了》等,对一些年轻人的影响很大。他们除了害怕婆媳纷争、夫妻矛盾、选择逃避以外,相当一部分人渴望继续保持热恋状态的浪漫心理也促成了很多两地分居方式的产生。
此外,本研究也发现,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夫妻的居住方式与婚姻冲突。在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青年中,与男方父母居住的比例明显高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青年。还有婚龄长短对夫妻冲突起因及冲突的解决方式等有一定的影响。希望能在后续的研究中探讨文化程度以及婚龄对夫妻婚姻冲突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Logan,John.R.and Bian Fuqin. Family Values and Co-residence with Married Children in Urban China Social Forces 1999 77(4):1253-1282 .
[2] Unger, Jonathan Urban Families in the Eightie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Surveys In Chinese Families in the Post-MaoEra, editedby Deborah Davis and Steven Harrel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25-49 .
[3] 风笑天。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结构:全国五大城市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9(2):104-110.
[4] 陆杰华,白铭文,柳玉枝。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意愿研究--以天津、北京、上海、重庆为例[J].人口学刊,2008(1):35-41.
[5] 王梁。城市居民理想养老居住方式的选择--基于南京等四城市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口,2006 ( 1) :27-32.
[6] 郭志刚。中国高龄老人的居住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 人口研究,2002 (1):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