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到现代甚至是向后现代的变迁,婚恋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婚恋观念的多元性、婚姻关系的脆弱性、家庭关系的松散性等都是现代婚姻家庭关系中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在这种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可能会由于角色失调甚至角色失败而造成行为的失范与越轨。科技工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一方面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又容易接触并获取新知识新观念。因此,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了解青年科技工作者这个群体婚恋观念的基本现状与特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其中的原因,这对于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创建和谐的社会伦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婚恋观是人们对于恋爱、婚姻和家庭的根本看法与根本观点,是人们内心中的一种价值尺度,外化为婚恋中的行为取向、评价准则与态度倾向。科技工作者是指在自然科学领域掌握相关专业的系统知识,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播、推广、应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管理方面的人员,其范围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五类。具体的调查对象包括高等院校科技工作者、研发机构科技工作者、企业科技工作者、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工作者以及其他机构的科技工作者(主要包括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站工作人员、中学自然科学课的教师)。本文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年龄界定的上线为 45 岁(含 45 岁),下线为 18 岁(含 18 岁)。
本文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为基本的理论支撑,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0 年调查类重点课题“我国科技工作者价值观人生观状况调查”的调查数据为基本参考,拟从青年科技工作者婚恋观的基本现状与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二、青年科技工作者婚恋观的基本现状与特征
(一)对于缔结婚姻标准的判断:情感取向的至上性
大多数青年科技工作者把感情因素作为缔结婚姻的首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在结婚和成家方面,您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被调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情况是:70.0%的人认为感情质量是第一位的,金钱和财产是第二位的;认为感情质量与金钱财产,这两个方面都同等重要的占有 25.8%;而认为金钱和财产是第一位的,感情质量是第二位的仅占有 4.2%。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高于九点五成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仍然把感情因素放在婚姻的第一或并列第一位,这体现了科技工作者非常注重感情因素,而受功利性因素影响的程度较低。
在当今社会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占主导地位,家庭轴心从以往的亲子轴心转向夫妻轴心,而过去家庭的“生育共同体”、“经济合作体”功能则相对弱化。在缔结婚姻关系上,双方更注重感情的交流与沟通是否合拍,即情感因素对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组建与维系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二)对于多种婚恋现象的认知:保守性 VS 开放性
1.对传统婚恋原则的坚守——一种保守性的表征
“对婚外恋现象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青年科技工作者中,持否定性倾向的占 85.8%(其中对婚外恋极不赞同的人占 61.8%,而较不赞同的人占 24.0%)。另外,有 12.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持肯定性倾向的比例微乎其微。由此可知,近九成青年科技工作者对婚外恋现象表现出排斥性。
青年科技工作者“对一夜情现象的看法”,64.9%的人表示“极其反对”,20.5%人“有点反对”,表示“可以理解”的占 13.0%,表示“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的仅为 1.5%。因此,青年科技工作者对当今社会一夜情现象表现出较强的反感态度。在本次调查范围内,对当前社会几个婚恋现象的看法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对“一夜情现象”持极其反对态度的比例是最高的。
“对同性恋现象的看法”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持否定性态度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占 73.9%(表示“极其反对”的 59.3%,“有点反对”的 14.6%),表示“可以理解”的为 24.6%,表示支持的仅占 1.5%。
可以看到,青年科技工作者对于同性恋现象持较高的否定性倾向。
“对未婚生育现象的看法”调查显示,根据选择比例从高至低地排序依次为,极其反对(50.9%),有点反对(25.1%),可以理解(22.1%),比较赞成(1.5%),非常赞成(0.4%)。可以说,科技工作者对未婚生育现象持较高的否定性态度。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总体上看,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婚恋问题上显得较为保守,他们更倾向于不去触及社会生活中伦理道德的底线,大多数仍以传统道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留有一寸净土,除了受到社会道德标准的约束之外,自身心中也有一杆秤,那就是对于神圣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对配偶的忠诚感与责任感。然而,调查显示不同特征(如职业、性别、学历、职称、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的科技工作者对于婚恋问题的看法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但是从整体上讲,所存在的这种差异性程度还是比较小的,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
2.对现代婚恋现象的适应——一种开放性的呈现
调查结果表明,青年科技工作者对青少年早恋现象的看法中,表示“可以理解”的为 44.4%,表示“有点反对”的占 26.6%,表示“极其反对”的占 24.8%。由此可知,大约有五成的科技工作者对青少年早恋现象持反对态度,与 45 岁以上中老年科技工作者相比,持反对态度的人的比例明显呈下降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婚前性行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中比例最高的为表示“可以理解”,达 51.7%,同时,23.9%的人持“有点反对”态度,19.7%的人表示“极其反对”。不到五成青年科技工作者对婚前性行为现象持否定性态度,这与六成多 45 岁以上中老年科技工作者更为传统的态度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见表 1)。
“对于未婚同居现象的看法”,调查数据显示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表示理解态度的人数比例与表示反对态度的人数比例基本持平,即约五成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反对未婚同居现象,这与 45 岁以上中老年科技工作者相比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开放取向(见表 2)。
“对于试婚现象的看法”,青年科技工作者中表示“可以理解”的有 33.9%,表示“有点反对”的占 30.8%,持“极其反对”态度的占 29.3%,表示赞成的仅为 6.1%。在“可以理解”这一选项上,青年科技工作者比 45 岁以上中老年科技工作者所占相对比例高出十个百分点(见表 3)。
关于青年科技工作者对于网恋现象的看法,根据调查结果中选择比例从高至低排序依次为,极其反对,可以理解,有点反对,比较赞成,非常赞成。青年科技工作者和 45 岁以上中老年科技工作者在“极其反对”和“可以理解”两个选项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见表 4)。
对于青少年早恋、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试婚、网恋现象,45 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较之中老年科技工作者表现出略高的肯定性倾向。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婚恋问题上又显得较为开放,他们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新的婚恋形态、婚恋现象有相对较高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体验激情与刺激带来的快感。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人们接触到国外思想观念的途径与机会越来越多,加之中国社会本身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的急剧变迁,人们的观念逐渐呈现出较强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3.对多元婚恋现象的感知——一种混合性的凸显
(1)婚恋观念中呈现出“混搭”现象:保守与开放并存
这种“混搭”体现在,一方面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对待婚恋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另一方面对待婚恋问题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这一矛盾的现实存在性。在当下传统的、现代的甚至后现代的三种因素并存的时空压缩模式中,保守与开放的并存与这种“三足鼎立”的压缩模式相呼应。多元结构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实际上,在提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保守与开放时也体现着本文分析框架的影子,即将保守与传统划上约等号,将开放与现代划上约等号,是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使人们观念上发生相应的从保守到开放的变化。
(2)不同特征的亚群体中呈现出“差异”现象:求同与存异并存
将不同特征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分层数据分析,他们在婚恋观念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并没有达到分化的程度,仍然能体现出科技工作者这个群体在整体上所具有的共性。总体上讲,女性比男性在婚恋问题上更为保守;较高学历者对待婚恋中的新现象显得宽容性更强;不信教者相对于信教者在婚恋问题上表现得更加开放;从未结婚者比已婚有配偶者以及其他情况者对新婚恋现象表现得更倾向于容易接受;收入较高者对现代婚恋中出现的新现象表现出理解程度更高的倾向。这些因不同特征而划分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亚群体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主观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是基本一致的,这与其所处的特定背景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3)观念与行为中呈现出“非同步”现象:超前与滞后并存
既然认可和接受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非婚同居、试婚的人已经越来越多,那么是不是这种行为也在呈上升的趋势呢?调查数据显示,青年科技工作者对新婚恋现象在观念上表现得较为宽容,或者说在观念上具有一定开放性;但这并一定意味着他们自己会那样去做,观念和行为还具有一定的非同步性。婚恋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但是,实际情况也并不一定会像在有关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那样。观念与行为之间到底存在着多大的“差距”还需要我们有进一步的事实数据支撑。我们要把分析建立在客观调查数据之上,这样才能通过描述现象发现问题进而解决切实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未雨绸缪式的建设性意见来达到预防性的目的。
(三)对于离婚率攀升的思考:道德标准的宽松性
调查结果显示,青年科技工作者认为当今社会离婚率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按照选择结果排序位于前三位的依次是:“人们婚姻家庭的道德标准降低了”、“人们对家庭稳定性已不太看重”、“人们把爱情质量放在最高位置上”(见表 5)。可见,青年科技工作者认为导致当今社会高离婚率的主要因素是婚姻道德的滑坡,他们对婚恋道德持相对消极的态度。《2009 年中国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从 2004年以来,中国离婚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虽然造成婚姻不稳定甚至走向解体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从整体上归纳起来,婚姻道德滑坡是导致当今社会婚姻家庭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离婚虽然一直是合法的,但往往不能被社会环境所容忍和赞同,但现在人们对离婚现象的宽容性越来越高,离婚者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小。过去,离婚后的女性会比男性承受更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而现在有七成以上的离婚是由女方提出来的。同时,一部分人对于婚恋中道德原则的要求变得更加宽容,道德约束的边界也更加模糊。在日本,虽然对于离婚的社会反应各不相同,但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出结婚不解除主义——有责主义——救济主义——破裂主义的这样一种发展潮流。
在当下中国我们也看到了一种类似的发展趋势,其中社会的婚恋道德标准更加宽容与个人的婚恋道德标准下降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青年科技工作者婚恋观中“混搭”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层面——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困境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人均 GDP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阶段,这是一个有利的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问题凸显期。这个时期,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与快速转型,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与剧烈震荡,文化模式的深刻演进与饱受冲击。在这样一个二元结构模式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也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深层次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变迁。这时,人们的观念与心态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外化为行为,如角色不清、角色混乱、角色失败等,由于思想震荡造成价值观念变化,进而表现出角色的混乱而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不知道该如何适应急剧动荡与充斥悖论的社会。正是在这种转型时期多元价值并存的条件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也会呈现出多元形态,他们之间甚至还会产生较大的分歧,从而外化为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悖论现象。
(二)中观层面——青年科技工作者社会地位所具有的特殊性
科技工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社会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他们引领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担负着科技发展与知识创新的重任。同时,国家营造了较为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科技工作者在某种程度起到了标杆与示范作用,这种特定的社会“刻板印象”反过来也会在科技工作者身上出现“镜中我”效应,使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声誉与社会影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与社会角色期待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现代思潮的冲击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些人会因出现社会认同危机而在婚恋观上表现出双重倾向,即他们既保守又开放。正是在这种矛盾中产生了他们具有悖论倾向的思想观念。
(三)微观层面——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职业环境及其形成的特定职业性格
青年科技工作者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严谨、氛围更加保守,所以,总体上讲他们性格相对更加沉稳、理性。受自身职业环境与特定职业性格的影响,他们在婚恋问题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保守倾向,即他们对婚外恋、一夜情、同性恋、未婚生育等现象持较高的否定性态度,认为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道德底线,他们不仅从思想上抵制这种婚恋现象而且从自身行为表现上更加排斥。同时,当今人们在对待青少年早恋、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试婚、早恋现象上又呈现出一种从保守到开放的转型趋势,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西方文化的冲击,青年科技工作者对上述现象的赞同理解程度也在提高。正是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双重作用,青年科技工作者对婚恋的态度表现得既保守又开放。
参考文献:
[1] 邓伟志, 徐榕. 家庭社会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 2009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发布[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新闻中心-人口新闻-关注民政事业发展.
[3] [日]望月嵩原. 结婚与家庭[M], 牛黎涛译.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