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家庭社会学论文

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22 共4673字
论文摘要

  引言。

  农民工作为新时代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自偏远的山区,迫于经济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奔向繁华的城市取得收入用来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而通常农民家庭的开销除去医疗、食宿等费用,子女的上学费用也是多大家庭面临的难题。

  为了节省开支,大多数父母把孩子寄托于亲戚照顾,通常由上年纪的老人来看护,因此,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上存在隔代教育的难题。少数家庭把子女随身居家迁移,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子女直接的家庭呵护,但同时由于父母忙于劳作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教育。除此之外,还有些家庭对子女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可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留守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因此,加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妥善处理好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主要是指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家庭没能够积极履行其教育职责或监护不到位,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改善这种不利的现状,对家庭教育缺失产生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是前提。

  具体来说,主要可以概述为以下四点:

  (一)家庭教育的时间不足。

  家庭教育缺失的一个主要表现即是家庭的教育管理时间不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全国各地的人流量增多,许多家庭为了增加家庭收入,选择去更大的城市务工。之前,作为一家之主的男子都为外出打工者,女子在家可以照顾子女。

  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的提高,举家外出的现象已普遍存在。因此,子女与父母的单独直接接触时间很少,大多通过网络通信交流与沟通,缺乏直接的当面交流,增加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而大多数留守儿童由年长的老人照顾,他们对自己的后代直宠不管,因此,也造成了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

  (二)教育方式不合理。

  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机会少,因此,在选择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多数家长以满足孩子“不缺钱花,不缺衣穿”为准则,对孩子的情感生活及心理健康关注的很少。还有些家长因为远离孩子感觉心里愧疚,对孩子的要求不加选择的接受,过于宠溺孩子。甚至有家庭以金钱来激励孩子,有物质奖励来鼓励孩子的学习,再有过着直接给孩子上理论政治课而不是选择沟通交流。以上这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都给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是教育管理方式的变异的典型表现。

  (三)教育上重智轻德,重身轻心。

  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求智力正常与身体的不残疾,而且还要求心里健康有道德。而当前,大多数家长试图把孩子培养成:身体好,学习好,把道德与心里健康忽略不顾。在学习上重视分数,把分数看作衡量子女成才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孩子的创造力与智力的发展。这样的培养模式最终会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教育上以学习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

  近些年来,国家对加大了农家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师资各方面得到了显着的改善与提高。但是,农村学校教育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刻板化教育,不注重儿童心理成长。一些家长认为自身能力有限,试图把孩子交给学校,这样就可以尽到家庭教育的职责。但结果是,学校教育只发展了孩子的智育,而忽视了孩子为人处事与交际能力,从而影响孩子以后的社会生活。

  二、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言而喻是儿童接触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对孩子一生大发展都有影响。家庭教育涵盖的内容广阔,不仅包含家长对孩子的口头教导与日常教育,而且还包括孩子模仿与学习父母为人处事的能力与方法。家庭的和睦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内容。儿童由于学习能力与模仿能力较强,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也是建立在家长的教育与引导之上。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给孩子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而且会给孩子的性格、交际等社会能力带来有利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性因素。

  本文主要探讨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四点展开:

  (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缺乏父母对其的直接关爱、沟通与交流,忽视对孩子心理教育与疏导,致使孩子在遇到问题或受到创伤时,不知道如何解决,把问题挤压在心中,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同时,一些家庭尽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问题,但没有专业的心理疏导方式,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个人行为习惯差。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因此在生活习惯与素养会产生差别。表现为生活上不讲卫生、乱花钱:脾气上容易暴躁,没有耐心;交际上真心朋友很少,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学习上不刻苦,不上进。甚至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儿童过早接触生活,养成一些不好的社会陋习,最终成为社会的寄生虫、问题儿童。

  (三)社会交往能力差。

  在个体的早期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爱、鼓励、支持容易使自己产生信心与安全感,而这种心理机制的建立,对儿童成年后与他人的接触产生积极的作用。然而,个体在早期缺乏必要的父母关爱与信任感,随着自己的成长个体会感到孤独与无助,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

  (四)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通过目前犯罪的统计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犯罪比例呈上升趋势,年龄呈递减规律。儿童犯罪大多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在孩子面临问题时,没法及时的化解,他们不得不寻求自我保护,交结一些社会上的朋友。然而,社会上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正好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与他们达成共识称兄道弟。这就使儿童在长时间的接触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感染,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线,成为社会的犯罪分子。儿童的极端犯罪行为不仅是家庭教育缺失的结果,而且是社会坏人推波助澜的利诱。

  三、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追求经济利益与履行教育职责之间产生矛盾。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民所占的比重大大超过了其他职业,加之目前农业发展的不景气,农民靠地的收入微少,因此,农村生存成为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各地区直接的交流联系增多,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也需要大量劳动工人。同时,高额的工资报酬吸引了多数农民进城务工。在这种城乡二元制的结构下,农民工不可能把自己的子女随时带在身边上学。一方面由于城市高额的生活费用与教育费用,另一方面是城市高考的户籍限制与教材的不统一,迫于现实的压力把孩子寄托于亲戚家照看。

  (二)家长文化水平的有限性。

  大多数农民工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缺乏对家庭教育知识的了解,因此,无力给子女更多的心理健康指导。父母在外打工,他们对子女的关心更多的体现在重视孩子吃饱穿暖与学习上,由于无法直接的督促与照顾,父母多数给予孩子口头教导与金钱的督促,甚至有以暴力来教育子女。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容易使孩子学习父母的不良习惯。

  (三)家长教育意识薄弱。

  在农村地区,多数家庭的负担较重,一家中孩子较多,因此,把每个孩子的教育义务都尽到存在一定的困难。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不再勉强,有的直接把正在求学年龄的孩子带进城里打工。由于家长自身的教育意识淡薄,认为“读书无用论”,企图通过其他捷径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容易使孩子走上父辈的老路。

  (四)代替监护不到位。

  为了节省生活开支,大多数农民工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里。这种重新组成的暂时家庭,使小孩没有归属感与安全感。同时亲戚多数为年纪较大的老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束手无策。老人由于精力的有限性,他们认为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好,就不会存在问题,严重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儿童面临心里问题时,远离父母,又无法和亲戚直接求助,常常会选择向其他人求助,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同时与老人之间存在隔代教育,多数孩子会有叛逆的心理,从而容易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针对农村地区家庭功能缺失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

  随着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务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留守儿童问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处理好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自承担好自身责任,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切实解决。

  (一)改善“隔代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具有重要的作用。监护人作为孩子的亲戚与直接的教育人,要以平等心态、将心比心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多注重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困惑,要及时给予必要、可行的指导。多替孩子着想,力求与孩子有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冲破隔代教育的瓶颈难题。农村相关基层部门应成立心里咨询室,多开展家庭教育相关的讲座,让家长多学习正确教育孩子的理念。与此同时,留守父母的家长应提高家长应有的素质,要多学习管理与教育孩子的方法。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应整合社会资源,开办留守儿童主题活动,宣传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一是进一步推进寄宿制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资金投入,为留守儿童提供舒适的住宿条件。二是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在助学金及学校的勤工助学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名额与机会,同时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任务分配到各个老师,老师要及时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保证留守儿童的去向。三是学校提供子女与父母见面的机会,通过“亲情电话”“家长会”等方式增加家人之间的感情。

  (三)调整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打破户籍制度限制,实现城乡孩子入学一体化、平等化是每个进城务工父母的愿望。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努力,目前城乡二元制的问题依旧存在。但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不影响现行教育的前提下,促进教育资源的相当公平。一是对于农民工较多的地方,政府可以准许新建公立学校,专招农民工子女。二是对于一些学校向农民工子女收取高额的费用与高考异地政策,可以通过修改相关的针对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政策,降低收费标准与减免借读费,在暂住地居住3年以上的农民工子女可以参加本地高考等措施,从而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

  (四)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共管的格局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个体的家庭问题,而且是社会全体的共同问题。解决好留守儿童单方面的从家庭入手收效甚微,因此,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留守儿童家长要及时做好家庭教育的职责,监护人要尽到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责任。政府各级部门应做好牵头作用,在农村地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与引导,在城里要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难的问题。学校要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最后,社会各界应尽应有之力,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语。

  促进社会和谐与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从儿童的教育做起,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和谐度。为了让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茁壮成长,需要调集社会各界的力量,只要把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选拔接班人,更好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佚名。 家庭监护缺失对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 魅力中国, 2013, (20): 20.

  [2]唐红梅。 对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的几点认识[J]. 吉林教育:综合, 2014, (3): 25.

  [3]程雪丽, 牛欣欣。 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 现代交际:下半月, 2014, (3): 4-5.

  [4]周琢虹。 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 江西社会科学, 2013, (11): 197-20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