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来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池海标
发布于:2020-04-18 共10195字

  摘要: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又繁重的工作,而系级教学管理又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是各种数据信息处理的中心。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开发方法与开发步骤,并对于教学管理系统从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系统数据库设计等方面给出了较为全面、完整的系统设计方法。通过本系统的应用,可以加强对教学信息的管理,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户摆脱人工操作的工作模式,实现教学信息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关键词:教学管理系统;信息系统;设计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迅速推广,同样在教育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各样的教育管理软件也应运而生,但是这些软件都具有普适性的特点,并不是针对某一院系的教育管理机制而编写的,在某些特定工作中,它就不再适用,构建高校院系教学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具有信息量大、离散度高、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建立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完善教学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使其符合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需要,将会使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又繁重的工作,而系级教学管理又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是沟通学校管理部门与各系领导及师生的桥梁,是各种数据信息处理的中心。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已成为各级领导和从事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迫切要求,基于这一要求,我们研制了这套教学管理系统。

  1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MIS(M 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它变得越来越普及。MIS是一门新的学科,它跨越了若干个领域,比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

  1.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0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西蒙提出管理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思想。同时期的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他认为管理是一个控制过程。

  1958年,盖尔写道:“管理将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到较好的控制。”这个时期,计算机开始用于会计工作。数据处理一词已经出现。

  1970年,Walter T. Kennevan给刚刚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词下了一个定义:“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 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 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这个定义强调了用信息支持决策,但并没有强调应用模型,没有提到计算机的应用。

  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 B.Davis给了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这个定义全面地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组成,而且反映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达到的水平。

  1.1.1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管理信息系统在最初级阶段是统计系统,所研究的内容是数量数据间表面的规律,它可以把数据分成较相关的和较不相关的组,然后把数据转换为信息。

  第二阶段是数据更新系统,其典型代表是美国航空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SABRE预约订票系统。它设有1008个订票点, 可以存取600000个旅客记录和27000个飞行段记录。它的操作比较复杂,在任何一"点"都可以查到某一航班是否有空位。 但从概念来讲,它只是一个数据更新系统,比如它不能告诉你以现在的售票速度何时票将售完,从而采取补救措施。因而它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低级阶段。

  第三阶段是状态报告系统,它可以分为生产状态报告、服务状态报告和研究状态报告等系统。比如生产状态报告系统,它的典型代表是IBM公司的生产管理系统。众所周知,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1946年它生产出中型计算机IBM 360,使计算机的水平提高了一个台阶,但同时组织生产的管理工作却大大复杂化了。一台计算机有超过15000个不同的部件,每一个部件又有若干个元件,加之IBM的工厂遍及美国各地,不同的订货有不同的部件和不同的元件,必须指出什么工厂什么设备生产什么元件,因此不仅生产复杂,装配、安装和运输都十分复杂。为了保证生产以及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状态报告系统。因此同年IBM建立了先进的管理系统AAS,它能进行450个业务的操作。1968年, 公司又建立了公用制造信息系统CMIS,运行很成功,过去需要15周的工作,该系统只用3周就可以完成。

  状态报告系统还有种数据处理 系统,它用来处理日常业务和生产报告,重点在于将手工作业自动化,提高效率和节省人力。数据处理系统一般不能提供决策信息。

  最后的阶段是决策支持系统,它是用来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计划、分析方案,审查解答和求解的误差。它应有较好的人机对话方式,可以和不怎么熟悉计算机的管理人员通话。它一般包括一些模型用以产生决策信息,但不强调全面的管理功能。

  1.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起初应用于最基础的工作,如打印报表、计算机工资、人事管理等,进而发展到企业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单项业务管理,这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系统。当建立了企业数据库,有了计算机网络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后,从系统观点出发,实施全局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时,就达到管理信息系统的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系统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人们更加强调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支持企业高层领导的决策这一功能,更侧重于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综合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其他人工智能工具能否直接面向决策者,这是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Support System)的任务。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有少数企业开始MIS的局部应用。“六五”期间,选择一些大型企业进行MIS的开发试点,其中首都钢铁公司、北京第一棉纺厂、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宁江机床厂等取得了经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性的计算机应用热潮中,许多企业纷纷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单项应用入手,尝试建立MIS。许多企业,如北京内燃机厂、北京电视机厂的MIS初具规模,建立了覆盖全厂的计算机网络。“八五”期间,企业逐步走向市场,MIS建设的目标和需求日益明确。一些企业的系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与企业中其他系统集成,形成了CIMS。目前,我国MIS已经有了相当的普及率,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及各个部门。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2.1 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存在三个要素,这就是人、计算机和数据。

  人是指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MIS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他们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MIS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靠一些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能完成的,必须有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的参与。

  计算机技术是MIS得以实施的主要技术。在这些技术中,软件开发是MIS开发的重点。

  第三个因素也不能忽视,企业的管理数据是MIS正常运行的基础。

  广义地说,各项管理制度是MIS建设成功的基础。试想要计算一台机床的成本,需要按时输入每个部件、每个零件以及每个螺钉螺帽的费用,涉及企业的生产车间、采购、库房、工艺设计和财务等多个部门,必须有一整套管理制度作保证。

  1.2.2 管理信息系统的界面特点

  MIS人机界面设计一般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以通信功能作为界面设计的核心

  人机界面设计的关键是使人与计算机之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信息。

  一方面,人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时应当尽量采取自然的方式;另一方面,计算机向人传递的信息必须准确,不致引起误解或混乱。

  (2)界面必须始终一致

  统一的人机界面不至于会增加用户的负担,让用户始终用同一种方式思考与操作。最忌讳的是每换一个屏幕,用户就要换一套操作命令与操作方法。

  (3)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多数MIS软件的数据输入量较大。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数据,不应让用户频频输入,而应让用户用鼠标轻松选择。例如,教师档案管理中的“文化程度”是相对固定的数据。录入这类数据前,MIS软件应在相应位置弹出一个列表框,待用户以鼠标点击。

  (4)具有较强的容错功能

  误操作、按键连击等均有可能导致数据误录。巧妙地进行程序设计,可以避免此类因素造成的错误。例如,录入学生成绩时,我们可以对其范围进行限定,使用户无法输入0 ~ 100以外的数据。

  1.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1.3.1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MIS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两者结合决定了其复杂性。在MIS开发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开发策略及软件开发规范极为重要。开发管理策略应满足以下三个需求:

  (1)系统的概念模型能够客观地反映管理信息的需求。

  (2)分组应不依赖于组织机构,而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

  (3)方法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层次性,以适应大型MIS的研究。

  这里我们对目前较常见的MIS开发方法进行如下归纳:

  第一,面向过程的方法。

  早期面向过程的方法强调对计算机所需完成的过程做出分析,然后面向软件人员的编程过程,后来强调面向现实世界所存在的业务过程。面向过程的开发方法的典型代表是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它是IBM公司提出的一种信息系统规划法。从技术角度看,它的核心是如何识别一个组织的过程,并在识别企业过程的基础上导出相应的数据类,按照过程和数据类的关系设计出一个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第二,面向数据的方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编制基础数据,它忽略在数据上要执行的过程,强调对数据及其联系的全面分析,并将它们组织成数据库,由数据库支持各类应用开发提供信息服务。

  第三,面向对象的方法。

  90年代以来,面向对象技术进入信息系统开发领域。MIS的面向对象方法由三部分组成: OOA, O0D和OOl。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OOA,它在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问题空间或用户需求,并将其模型特征化; 00D则描述问题的模型逐步扩充为描述性实现空间的模型;001则集中在环境的选择与具体应用。

  1.3.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大致可以分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分别为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现阶段、系统测试阶段、系统运行阶段和系统维护阶段。

  (1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用户需要信息系统做些什么,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其用书面形式书写出来。

  (2)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的设计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用户需求说明书,设计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结构。硬件系统的设计包括计算机造型、硬件配置等;软件系统的设计包括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用户接口设计等。

  (3)系统实现阶段。

  系统实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具体执行设计方案的阶段,即按照设计说明书编制完成信息系统功能的程序。

  (4)系统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检查系统工T作的正确性,发现已开发信息系统的错误,并排除这些错误。

  (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代替人工信息系统的工作,在这两个系统替换的过程中存在着一段时间两个系统的并行工作,以便进一步检查信息系统工作的正确性。

  2 系统分析

  2.1现行业务系统描述

  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负责整个系统的日常教学安排,学生的学籍管理,等等。以前都是人工进行操作,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教学办公室的教学管理工作量大大加重,教务人员急切希望能够将大部分繁琐的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处理,来减轻工作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而计算机的普及加快了教学管理系统的产生。

  上一代的教学管理系统其数据库主要采用FoxBase或FoxPro,系统开发环境也是数据库内置的开发工具。其特点是,开发简单,能充分利用数据库的特性。其缺点是开发出的系统依赖性强,运行必须依托数据库环境;不容易升级与扩展;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并行操作;代码重用性差。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别是校园网的建立,原有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差的问题更加突出,而新需求的提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这就对系统可扩展性和标准化的要求更高。而原有的系统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缺点而无法再适应现有的需求了。

  因此,使用现在的新技术,开发出适应新的需求的新系统的任务已刻不容缓。

  2.2 业务流程分析

  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教务人员,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教务人员通过本系统完成相关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平常较为繁重的工作。教师的基本信息、每学期的课表信息、教学计划、教材信息、学生个人信息、所有的课程成绩等都在教学管理系统里进行管理。

  在每届新生入学以前,教务人员根据往届的教学计划安排情况,再结合实际情况,编排下一届的教学计划。教务人员通过教学计划模块完成对新一届教学计划(专业安排表、时间分配表、课程设置表)的录入,也可以对已有教学计划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查询与打印。

  新生入学后,由教务人员根据新生的信息卡,通过学生管理模块完成新生学籍信息的录入。其包括班级、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还包括高考方式、高考成绩等附加信息。日常事务也可以视实际情况,对学生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查询与打印。

  在每个学期开始,教学办公室根据院教务处的课程安排表,通过课表管理模块,对教师与班级的开课情况进行维护。这部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任课教师的课表管理,教务人员要录入任课教师的课表信息(姓名、课程名、上课地点、 上课时间), 并负责对已有课表信息的变动;二是班级的管理,教务人员要录入每个班级的课表信息(班级名、课程名、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并负责对已有课表信息的变动;第三,也是本模块最主要的工作,教务人员根据上两步所产生的信息,可以实时查询每个教师、班级在某个时候的课程信息。

  每学期末,由教务人员根据每个任课教师送来的成绩表,通过成绩管理模块,对每个班本学期的成绩进行维护。通过本系统,教务人员可以方便地查出某个学生在某一学期的成绩, 也可以查出每个班在某一学期的成绩,可以生成某个班某门]课的补考名单。

  2.3 现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系统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有:

  (1)系统独立性差。原有系统一般都是使用数据库提供的开发工具编写的程序,因此数据库的制约比较大,编写出来的程序性能也不好。特别是无法支持如Access, MS SQL Server等新的数据库。

  (2)模块性差。由于不是一个完整的编程语言,故无法做到代码的模块化,给功能的扩展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2.4 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鉴于目前学校对教学管理系统的需求与实际情况,新系统的重点放在系统的可扩展性上,为了实现这一设计,新系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使用最新的数据访问接口(ADO),可以运行于Win9 xMVin2000/WinXP多种操作系统上,所有支持ADO接口的数据库都可以作为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因此,在以后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提高时,容易升级为MS SQL Server或Oracle等数据库。

  (2)新系统从设计到实现都应遵循模块化,用一致的接口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模块调用。模块的划分应尽量符合实际业务的划分,以保证以后新模块的加入尽可能少地影响现有模块的运行。

  2.5 系统模块的划分与说明

  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按照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方法,教学管理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材管理、教学计划、成绩管理、课表管理、报名系统、系统设置、帮助系统九个模块。下面对主要模块进行简要的说明。

  (1)教师管理模块。

  此模块包括对教师基本信息、教师授课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与打印。在教师管理的录入界面,系统提供内容详尽的教师信息与授课信息的录入,为了减少输入时的人为错误,系统对那些基本固定的字段,以选择框的形式出现,从很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 除此之外,系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模糊查询,可以满足各种需求的查询。当用户对系统数据进行删除时,系统将严格控制其操作,以免因用户的误操作而引起数据的丢失。

  (2)教材管理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对教材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等操作。

  通过模块中的查询功能,教务人员可以方便地查出某1门课程使用过哪些教材、使用的班级名称等,也可以查出某本教材,在我系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用户还可以对已有的数据信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修改与删除。

  (3)教学计划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对整个系的教学计划信息,包括专业安排表、时间分配表、课程设置表进行录入、修改、删除、查询与打印。在录入模块中,系统为特殊字段如年级、学制、招生对象、培养目标进行很大程度的限制,以此来保证数据库的正确性。在查询模块中,系统提供对整个系的教学计划信息按专业安排表、时间分配表、课程设置表进行模糊查询。通过修改模块,教务人员可根据现今社会的发展情况,当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4)成绩管理模块。

  此模块主要完成对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等操作。系统支持以班级+学期为单位的数据输入。用户可以自行设置各班级每个学期的考试课程,系统将自动生成各班级每个学期的成绩表。系统也将对课程名称的重复性进行校验,并会提示相应的出错信息,系统的录入界面也将根据课程数的多少进行动态变化。用户可通过模块提供的查询功能,查询到某班的某位同学在某个学期的成绩情况,也可以查询出某个班在某个学期的成绩情况,并可以对每门课的补考名单进行统计。

  (5)课表管理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对教师课表、班级课表进行录入等操作。教务人员根据院教务处的课程安排表,通过录入模块,将这些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教务人员可通过查询模块,十分方便地查询出某个教师、某个班级在任何时候的上课情况。

  (6)报名系统模块。

  此模块主要为了应付整个系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报名工作。教务人员可通过本模块提供的功能,对报名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查询与打印。

  (7)系统设置模块。

  此模块提供了密码更改、用户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初始化、系统日志管理。此模块对于不同的用户提供了不同的用户操作权限,系统管理员(admin)拥有此模块中的最高权限,其他用户只能修改自己的密码。系统管理员(admin)可以通过用户管理,对系统用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系统管理员可通过系统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此模块提供的系统初始化功能,可以对系统数据进行一次性删除。系统日志管理是为了让系统管理员能很清楚地看到,哪个用户在什么时候登陆、离开本系统,当系统数据库出现数据异常丢失时,提供调查凭证。

  2.6系统模块结构图

  

  

  3 系统详细设计

  3.1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1)硬件环境: 586以 上微机,至少64M以上内存、打印机。

  (2)软件环境: Windows 98以上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 97或Mi-crosoft Office 2000数据库。

  3.2系统代码设计

  系统代码设计其实是一个科学管理的问题, 设计出一个好的代码方案对于系统的开发工作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它可以使很多的机器处理如统计、校对查询变得十分方便。进行代码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系统数据的唯一性、 规范化、系统化。代码设计的关键是对所要处理的杂乱无序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目前常用的代码分类方法主要有线分类方法和面分类方法两种。而对分类问题的形式化描述我们将之称为“编码”,目前常用的编码方法主要有顺序码、数字码、字符码和混合码等描述方法。本系统主要的代码设计为学生学号、班级名称、数据库表名设计。学生学号以数字作为代码,采用线分类法。

  3.3系统数据库与数据字典描述

  本系统由5个数据库组成,分别为:基本信息数据库(教师档案数据表、授课信息数据表、学生档案数据表、教材信息数据表、报名信息数据库)。教学计划数据库(专业安排信息数据表、时间分配信息数据表、课程设置信息数据表),课表信息数据库(教师课表数据表、班级课表数据表),学生成绩数据库、用户数据库。

  (1)本信息数据库(baseinfor.mdb)

  教师档案数据表如下所示:

  

  

  

  

  

  

  

  

  

  

  

  

  

  (4)学生成绩数据库(cj.mdb)

  

  

  3.4系统输入输出(I/O)设计

  3.4.1 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包括输入方式设计、用户界面设计。

  常用的输入方式有:键盘输入;选择输入;模/数、数/模输入;网络数据传送;磁/光盘传送数据等。在本系统的输入方式以键盘输入为主,同时为了保证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对固定字段的属性值进行选择输入。

  用户界面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也是控制和选择信息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在本系统中界面设计坚持友好、简便、实用、易于操作的原则,尽量避免过于繁琐与花哨,尽量将每个系统独立,采用菜单方式、会话方式、操作提示方式以及操作权限管理方式等多种方式进行界面设计,尽量避免在各资料输入界面中出现三级菜单的多层嵌套,下面是教师信息的录入界面:

  

  3.4.2输出设计

  主要以打印的方式输出各类数据。

  3.5系统程序设计

  采用面向对象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的程序设计方法,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规范性,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编程工具采用Visual Basic 6.0,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是Visual Basic诞生的基础,它具有一个全新的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为程序设计员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更具实用性的W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它使用了Mi-crosoft 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许多先进特性和设计思想,采用了弹性的、可重用的和完整的面向对象程序语言,对于广大的程序开发人员来讲,使用Visual Basic开发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应用程序会大大提高编程效率。

  4 系统评价及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4.1 系统评价

  本系统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开发,其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基本上都实现了,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对面向对象技术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作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面向对象技术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自身也在不断地变化。

  通过对系统的使用,各管理人员可以大大提高日常的工作效率。

  对于许多以前需要手工完成的业务,现在借助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处理;尤其是许多需要统计、查询的工作,现在都可以借助本系统,只需输入一些简单的关键字,系统就会自动地根据所保存的数据,快速有效地完成大量的查询工作。

  4.2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加强领导,统一规划

  教学管理系统(EM IS)的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投资大,而且也将影响到教学管理的组织方式,并可能引起管理制度的变革。加强领导,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指挥、协调职责。系统的开发就在领导者的组织与直接参与下,全面进行系统规划,拟定详尽的设计方案,明确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功能,规划系统的总体结构,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并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

  (2)建立健全各类教学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基础是建设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要用EMIS的思想制定规范的、严密的、适应计算机管理需要并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具体的量化管理,真正实现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

  (3)统一数据代码的编制及基本数据库的建立

  教学管理实质上是对各类教学信息相关数据的管理。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有机的信息处理集合。

  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主要就是处理好各类教学信息的关系,使各项工作有机协调,实现高效管理目的。

  致谢衷心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曹哲新老师。从大三下半年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在曹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我的毕业设计。曹老师渊博的知识和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深深地感染了我。三年来,曹老师在各方面都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他以丰富的科研经验,给我以毫无保留的指导,促进了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受益匪浅。正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得以顺利进行。我从曹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事业追求。

  [参考文献]

  [1]罗超理.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陆惠恩,陆培恩软件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王珊,陈红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张树兵.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卢毅. Visual Basic 6.0数据库设计实例导航[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刘兰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ijibitesh mishra现代信息系统设计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8]Virginia Andersen. 中文Access 2002专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R.J.Torres.用户界面设计怀开发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李禹生Access及其应用系统开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11]张玉敏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5.

  [12]包军卫.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J]江南学院学报,限2000(12): 11 - 12.

  [13]耿献文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实践[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2(3): 18- 19.

  [14]席建忠教学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12): 23 - 24.

  [评析]

  本文是一篇较优秀的毕业论文,它着重探讨了高校院系教学管理系统的构建,对于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完善教学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文章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且能突出高职应用性特点,紧密联系本校实际,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开发方法与研发步骤,并对于教学管理系统从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系统数据库设计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完整的系统设计方法。内容翔实,材料丰富。

  从结构上说,本论分四个部分阐述观点,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解说清晰,符合逻辑思维规律。

  文章图文并茂,能充分利用图表来说明所阐述的内容,使读者更加快速地了解作者的观点。除此之外,作者还特地使用图标说明,使一些散乱的知识点能更加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点评:施新)

原文出处:包锦阳.大专生毕业论文(设计)[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03-234.
相关标签:计算机毕业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