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平面设计论文

不同角度下公益海报中的叙事思维

来源:设计 作者:张武杰
发布于:2018-09-30 共5225字

  摘    要: 目的 用叙事性思维研究公益海报设计, 包括文字、图画以及符号等, 归纳总结公益海报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研究海报中的元素, 有针对性地探讨设计规律。结论 公益海报中叙事性思维从叙事角度切入, 设计师直观准确地传达信息, 对于作品本身的影响得以加强。笔者从设计师和受众两个角度出发, 让讲述者与听众, 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作品的呈现, 有效连接信息与受众, 以达到公益海报的传播力度。

  关键词: 公益海报; 叙事性思维; 设计应用;
 

不同角度下公益海报中的叙事思维
 

  Abstract: Objective I use narrative thinking to study the design of public service posters, including words, pictures and symbols, and summarize the design method of public service posters. Metho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elements in the poster, targeted to explore the design rules. Conclusion Public opinion poster narrative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designers intuitive and accurate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the impact of the work itself to be strengthened. The author from the designer and the audience from two perspectives, so that the narrator and the audience, in the process, through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works,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audienc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pread of public service posters.

  Keyword: public poster; narrative thinking; design application;

  引言

  公益海报是海报系统中的重要方面, 它是宣传公共信息、社会公德、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以及公共纪念日等非盈利的广告形式。公益海报设计在准确快速传递信息,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树立正确与积极的社会发展观念, 倡导社会正能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叙事性, 是指设计师通过故事性的导向, 将所要传达的信息以故事语言方式留在作品当中, 借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图形、文字、排版、颜色等等, 形象而又趣味性地表达设计作品, 它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启发性和深远的影响力。设计中的叙事思维旨在信息的传播, 即叙事者把信息传播给接受者的过程。受众在接收信息的那一刻, 作为叙述者即设计师, 完成了对信息本身的加工, 一方面满足了作品的基本功能, 即传播功能;另一方面, 需满足其他功能要求, 即表达作品更深远的意义, 故事本身具有启发性、引导性以及延续性, 使得作品与受众之间能产生共鸣并带来实际的社会效应。叙事性思维在设计中具有两方面的特质:一方面作为设计师, 设计符号与表现主题之间形成的关联性, 二者之间是显性与隐性的关系。显性是指作品本身, 它是受众所接触到的作品, 隐性指作品背后的设计价值;受众为作品传达的接收者, 他们对信息的反馈将直接决定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 受众不为故事而故事, 而是这则故事对其具有的影响。作品是否能够与受众之间产生共鸣, 对作品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故事结局, 而是其背后的深刻含义。从这两方面理解, 设计师与受众的传达信息过程即是叙事思维的体现过程。

  准确有效的设计方法, 对于提升海报本身的设计质量有关键性的作用。设计师在创作时, 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表现形式或是软件技术的娴熟性, 对于作品本身并无意义。优秀海报既要有超越的形式呈现, 又要在内容上审视并有耐人寻味的韵味, 只有这样, 作品才有其传播价值。叙事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某种创意手法, 设计师通过图形语言与符号, 将所要的信息通过创造性语言表达出来。下面通过文字、图形、绘画和符号的结合, 对作品案例进行阐释。

  一、文字图形化的叙事思维

  文字作为图形的一部分, 有其自身的独立表达意识, 在图形的基础上文字作为创作题材, 能够与图形互相搭配, 形成整体的海报作品。需要指出, 文字图形化有两种表现方式, 一是纯文字表现, 文字以设计作品整体作为评判标准, 通过对文字本身的编排, 空间组合等构成画面。文字本身的识别性有助于海报画面的直观性解读, 设计师通过文字的图形化处理, 以形释意, 以意解形;二是文字与图形的结合, 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地解读作品, 增强作品的智趣性表达。叙事性思维在文字图形化的公益海报中的呈现, 结合作品, 在笔画替代、解构重组和重新编排组合三方面加以阐述。

  (一) 笔画替代:

  笔画替代是指将文字中的部分偏旁或字母变异或置换, 从而形成新的表现形式。 (如图1) 海报主题是《现代森林》, 作者选择汉字“现代森林”和砖块并列形式去表现, 传达现代城市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森林不断被侵占, 导致大面积的森林消失, 留下来的只是一堆堆的灰尘和砖瓦。受众能直观地解读海报所传达的信息。同时, 作者通过画面的设计, 通过城市建设与森林毁灭的故事, 与受众对话, 让主题得以升华, 高楼林立, 森林消失, 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 (如图2) 海报主题是《water is life》, 设计师巧妙地将画面中“s”与代表金钱的符号进行置换。海报形象呈现出对水的不合理利用, 是人对眼前利益的不断贪求。而水就是生命, 这种反差现象给受众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设计师与受众通过作品形成了生命意义上的共鸣。

  (二) 结构重组:

  解构重组是指对文字结构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在原有文字或意象基础上形成新的视觉感官。 (如图3) 主题为《线性雾霾》, 设计师针对当前的环境质量状况, 从设计师个人的体验, 以视觉的方式表现出对雾霾的印象, 形式上将纠缠在一起的线条让受众模棱两可, 但隐约可见设计师将雾霾隐藏于其中, 表达出雾霾污染的深刻印象, 受众对作品的解读也从中感受到雾霾的危害性。这种叙事思维将社会现象与受众直接地拉近距离, 进一步引发受众对事件的思考; (如图4) 主题为《贪自受殃》, 直观上看似贪, 重新解读, 作品中隐藏一个囚字, 作者通过文字解构重组将“贪”与“囚”同时融入其中, 因贪入狱, 贪而为囚, 鲜明地传达出反腐主题, 同时, 受众从作品中解读其社会现象和教育的意义。

  (三) 重新编排组合:

  重新编排组合是将文字作为设计对象, 通过平面设计原则, 应用排版、字体设计、色彩等进行创作。在设计中, 设计师通过对设计主题的深刻挖掘, 找出最佳的故事叙事方式, 以作品独特的视角解读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 (如图5) 主题是《GLOBAL FINACIAL CRISIS》, 设计师通过对英文字母的排版组合, 通过线穿插于字母之间, 从而挖掘出金融危机所产生的涟漪效应。从而形成简洁有效的叙述方式, 受众直接解读其作品含义, 使事件的挖掘恰到好处; (如图6) 是《水之色》, 设计师以绚丽的色彩进行字体设计, 海报通过明显的色相对比, 将受众带到一个十分严重的水污染世界之中, 从中能够切身体会到水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性。这种重新编排组合的叙事思维, 一是设计师有了明确的信息传递, 二是受众也参与到其中, 不单单是解读作品本身, 同时也让作品有了进一步贴近污染源的亲身感受。

  二、绘画表现的叙事思维

  设计中的绘画性发展, 不单单追求对幻觉的模仿, 尤其是20世纪之后, 艺术家的个人特质得到充分的表现。平面设计中, 采用绘画的表现方式, 设计师能够更有效传达出设计意念, 对增强作品创新以及感染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绘画因其本身的审美标准的高起点, 使得公益海报通过绘画表现能够传递出更加深刻的情感表达, 所传达出的主题也更加具有吸引力、故事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公益海报所传递的信息恰恰希望能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寓情于景、情景再现。 (如图7) 海报《饮食屠杀》, 设计师要讲述一个关于过度捕杀动物造成的生态失衡, 希望饮食大众能够得到启示。绘画题材的海报视觉美感很强, 形式意味有趣而吸引受众的眼球, 鲜明的主题让海报传达更加直接有力。作品 (如图8) 《就算被砍下来也不给你》, 这幅海报以生动形象的绘画题材表现人类对象牙无度的索取。海报设计以版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故事情节, 大象遥遥相望人类对象牙的贪婪需求, 另一面自嘲砍下来也不愿给你的悲剧情结。设计师通过讥讽的方式, 幽默风趣地表现出人的贪婪与无知, 讲着有意, 听着有心, 在主题上升华了作品的内涵。

  图1《现代森林》张致远

图1《现代森林》张致远

  图2《water is life》
图2《water is life》

  图3《线性雾霾》姚杰

图3《线性雾霾》姚杰

  图4《贪自受殃》郭梦楠
图4《贪自受殃》郭梦楠

  图5《global finacial crisis》Yuri Gulitov

图5《global finacial crisis》Yuri Gulitov

  图6《水之色》彭麦福
图6《水之色》彭麦福

  图7《饮食屠杀》张燕楠

图7《饮食屠杀》张燕楠

  图8《就算砍下来也不给你》鄢余俊

图8《就算砍下来也不给你》鄢余俊

  图9《《1945年的胜利》福田繁雄

图9《《1945年的胜利》福田繁雄

  图1 0《不要战争》许力

图1 0《不要战争》许力

  图1 1《RICH VSPOOR WE ARE THESAME》Luis Yá?ez

图1 1《RICH VSPOOR WE ARE THESAME》Luis Yá?ez

  图1 2《word financial crisis》Dagna Biernacka

图1 2《word financial crisis》Dagna Biernacka

  图1 3《banks take all》Urszula Janowska

图1 3《banks take all》Urszula Janowska

  图1 4《We are one》陈放

图1 4《We are one》陈放

  图1 5《人权海报》福田繁雄
图1 5《人权海报》福田繁雄

  图1 6《2004 AIDSDay》Jyri Konttinen

图1 6《2004 AIDSDay》Jyri Konttinen

  三、图形符号的叙事思维

  德国当代国际着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教授曾经这样说:“一幅好的招贴, 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不同文化圈的人可以通过某种具有特定象征寓意的图形符号理解其设计背后所传达的信息。 (如图9) 日本着名的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作品《1945年的胜利》, 通过炮筒和反向子弹, 简洁明了地说明了战争的真正危害, 无论是生活在什么样的文化圈中, 这样的图形语言都可以解读出明确的寓意。以叙事性思维角度分析, 设计师通过对1945年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信息解读, 点明了战争所带来的危害。在表现题材上, 福田繁雄将战争中的元素与现实中人们对战争的印象进行对接, 一个发射子弹的炮筒即将摧毁人类的未来, 通过对战争的回顾, 设计师和受众从中感受到了作品的震慑。达到了设计师作为讲者, 受众作为听者, 作品所引入的深刻战争意义与受众形成共鸣而产生强烈的和平意识。

  图形符号将思维从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即情景化设计语言、情感化设计语言及暗示化设计语言。

  (一) 情景化设计语言:

  是指设计或采用同一个设计符号表现出的不同主题或采用不同设计符号表现出同一主题, 设计作品是设计师设立主题语境而决定。如骷颅, (如图10) 表现《不要战争》, 设计师以骷颅象征死亡, 炸弹与骷颅的结合表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痕。设计师的叙事角度是战争与死亡; (如图11) 是《RICH VS POOR WE ARE THE SAME》, 剪影的方式变现胖与瘦, 富与穷, 形象的表现出社会等级的差距, 倡导人类的平衡发展, 呼吁国际援助, 其叙事是从饥饿的角度讲述。 (如图12) 《word financial crisis》, 设计师以华尔街大金牛为题材, 表现金融危机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危害; (如图13) 《banks take all》同样也是金融危机的题材, 选用的是一个储存罐, 将猪的贪婪好吃懒做形象比喻成银行的某些行为, 对金融秩序所造成的影响, 直观解读出传达的信息。

  (二) 情感化设计语言:

  通过设计衍生出符号本身更深的社会意义, 从而激发受众对符号的深层认知。在日常生活中, 每天与之打交道的人群之间多少在情感纽带下产生, 或深或浅, 这往往折射出人与人, 人与客观的世界。唐纳德A诺曼在其代表作《情感化设计》中谈到本能、行为与反思三个维度的印证关系, 正确的设计表达能有效提升受众参与感与满足感。 (如图14) 知名设计师陈放先生的《We Are One》, 作者通过对人与不同种族形象之间的对比, 构成人类与自然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的理念。作品具有很强的带入感, 设计扣人心扉, 感性色彩强烈, 通过叙事手法, 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 拉近了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 从而与受众产生高度共鸣。

  (三) 暗示性设计:

  通过比喻、嫁接和对比等创作手法激发受众的联想, 具有很强的创作意识。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 并不急于呈现内容所要凸显的主题, 而是间接性表现。故事的完成需要讲者与听众相互协作。在这个过程中, 受众的参与感得到迅速提升, 从而主动引发对问题的思考。海报作品中的象征性符号暗示出一种普世的意义, 视觉语言与主题之间相互制约, 一旦受众对其符号的解读形成认同, 海报作品所呈现其丰富、深刻的语言功力与传播力度会不言而喻。 (如图15) 福田繁雄的《人权海报》, 他讲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离不开人权, 通过正负形表现出人权的不可忽视性, 提示大家, 社会每一个体的发展都应该得到重视。 (如图16) 《2004 AIDS Day》, 设计师从叙事角度阐明艾滋病人痛苦的失望——被社会孤弃, 通过艾滋病的标志, 将两个人联系在一起, 来表现艾滋及所带来的后果, 呼吁以同理心关注并关爱患艾滋人群。

  四、结语

  在公益海报中的叙事思维从许多角度加以应用, 笔者从其中列举了三种主要类型作为阐述与举例。公益海报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很大, 以叙事角度的切入, 设计师能够很明确直观地传达信息, 同时对于作品本身的影响能得到深化。通过总结两个角度即设计师和受众, 作为讲述者和听众, 在这一过程中, 让作品呈现并连接信息与受众起到桥梁作用。让受众能够关注和参与到社会当中, 从而对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施琦.“互文性”理论与设计叙事[J].包装工程.2014 (2) :12-15
  [2]涂欢.叙事思维在招贴设计教学训练中的探索实践[J].装饰.2015 (8) :120-121
  [3]李海平.汉字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导入[J].包装工程.2015 (4) :30-33
  [4]谢慧, 金然.叙事视角下的空间设计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 (10) :66
  [5]王彬.招贴设计的创意思维[J].科技信息.2007 (6) :291
  [6]王坚.中国公益招贴设计的演进[J].包装工程.2007 (8) :150-151

原文出处:[1]张武杰.公益海报中的叙事性思维与设计应用[J].设计,2017(19):50-5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