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教学论文

军校合训学员计算机教学中的困境及优化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11 共3600字
摘要

  0 引 言

  随着军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军队院校的学员类型和生长干部培养模式均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在此背景下,一种新型军队院校形态--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合训院校应运而生。合训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通常被称为"4+1",即第一阶段是综合型院校的 4 年集中式本科学历教育培养,第二阶段将学员分流到对应军兵种院校从事 1 年的基层任职训练。不难看出,合训教育无论对院校还是受训学员均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4+1"模式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与以往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相当的科学文化基础,又要同时满足基层任职需要,真正做到"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

  计算机课程教学是贯穿合训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关计算机课程无论在学员夯实文化技术基础还是实际任职需求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在合训教育初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合训学员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承担合训任务的院校的问题

  相比地方高等院校,军队院校的数量要少得多,因此,在军队院校生长干部培养模式发生重大改革之后,以武警部队院校为例,承担合训人才培养任务的院校主要有以下两类[2-3]:一类由过去的工程技术类院校转型而来,这类院校集中负责初中级技术干部的培养,培养模式主要为"直通车"模式,即经典的 4 年生长干部本科学历教育模式;而另一类则主要由过去的指挥院校转型组建而成。很明显,这两类院校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很强,分别专注于技术警官和指挥警官的培养,但在合训生长干部培养模式方面均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因此难免出现认识层次上的偏差,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转变办学观念、与时俱进。

  1.2 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员队伍的问题

  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类型的转变对院校的教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之前在合训生长干部培养方面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教员队伍建设上的滞后问题很难避免:①一些院校的教务部门未能根据合训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时调整计算机课程的教员结构,造成教员配置不合理,一些课程的教员出现较大冗余,而另外一些课程的教员则相当紧缺,从而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②一部分计算机课程的教员未能针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作出调整,仍然按照以往工程技术类人才或是指挥类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单纯、片面地强调书本知识或是计算机实际操作,忽视了对科学文化素养和任职能力水平的双重培养目标;③教员队伍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教员队伍中,国内外、军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家、大师非常欠缺,整体教学水平还有待大幅度提升。

  1.3 合训学员计算机能力的问题

  合训学员的来源也主要分为两类[4].一类是地方高中生通过高考考入军队院校学习的学员,这类学员的入学成绩均在高考二本线以上,通常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触类旁通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新知识和新思想。对这类学员而言,合训的第一阶段往往进行得较为顺利,其弱势主要体现在基层任职能力方面的空白。另一类则是由基层战士通过战士考学、士兵提干等途径进入军校学习的学员,在科学文化水平上表现出明显的弱势,自主学习和接收新知识的能力不强。由于长期处于基层,日常的工作任务繁重,他们无论在接触计算机课程基础知识还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短板。尽管这类学员在基层任职能力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 4 年的集中式本科学历教育培养过程中往往举步维艰。

  2 计算机课程教学优化改革

  2.1 合理配置授课教员

  计算机课程的专业性很强、理论抽象、难度大,涉及的基础学科门类较多,因此,应尽可能安排学术科研方向或是理论研究方向属于本领域的教员来负责课程的授课任务。一方面,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工作的教员对该领域的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授课过程更为流畅;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工作的教员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对课程中的概念及理论模型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见解,在授课过程中必然会附带介绍本人在该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有助于开阔学员的视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质量。反之,如果大量安排一些并非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教员进行授课,他们很容易在授课过程中只拘泥于书本知识的讲解和介绍,授课效果必然大打折扣[5].

  2.2 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教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6]:①充分把握和明确合训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在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岗位培训、部队代职等方式加强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明确基层用人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理论;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处于主导地位,而学员处于主体地位,教员应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积极激发学员对计算机课程及实践操作的兴趣,发挥好"导"的作用。由于学员在计算机能力方面的素养参差不齐,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员在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信心受挫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员应实时把握学员的心理动态,鼓励和引导学员走出心理低谷、克服畏难情绪,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2.3 适当调整课程内容

  相比地方高等院校,军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制定与调整均有十分严格的限制,体现在具体环节上就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课堂组织形式甚至是开课时间均有严格规定。合训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之前,各军校的课程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均鲜有改变。

  合训人才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教学必须对以往经典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实现学员科学文化素养和任职能力水平的双重培养目标,此其一。其二,计算机学科自身就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只有不断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修订,才能及时吸纳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和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才能与本领域的发展进程保持同步,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为此,结合计算机学科目前的发展实际和基层单位对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岗位需求,可对授课教材进行重新编纂,出版一批能够适应当前合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教材,在保证教学内容理论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对学员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教学对象的定位更加准确[4].针对合训学员这一授课对象,对新教材的教学要求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2)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合训学员的学习基础和岗位需求,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梳理出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对一些非重点内容则进行适当删减,重新划分各章节的学时。

  (3)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应突出对合训学员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4)反映部队特色。由于军队院校的特殊属性,在授课过程中应介绍能够直接应用于部队实际的理论内容,并引导学员亲自动手加以实现。

  (5)紧跟发展前沿,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员应该紧贴计算机领域发展前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完善的学习资料、丰富的课程资源、真实的实践环境作为课程的基础和支撑[7-9],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合训学员动态更新和补充最新的前沿知识。

  2.4 优化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仍采取百分制,但更侧重于关注合训学员在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水平和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考查学员对计算机课程中基本理论、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情况,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综合考查学员在计算机理论的应用、实际操作水平、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切实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任职能力水平作为合训人才的培养目标。考核方式将分为笔试和实验室实际操作两个部分,分值各占 50%.

  3 实践结果

  近两年,在大学首长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武警工程大学以 2011 级首届合训学员为试点,分别从教员配置、教员主观能动性发挥、课程内容调整、考核方式优化改革等 4 个方面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进行了优化改革,出版合训计算机课程教材近 20 部。笔者牵头本校计算机应用教研室,指导多名学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类竞赛、全国计算机微视频设计竞赛、西北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等多个层次的竞赛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合训学员毕业前提供的问卷统计数据来看,学员对计算机课程的授课满意度水平为93.2%,"竞赛获奖率"较往年提高了 17.6%.

  参考文献:
  [1] 刘卓, 沈浩强。 对合训学员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信息素养培养的思考[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增刊2): 22-23.
  [2] 张汉源。 充分发挥武警合训院校在强军目标中的使命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9): 166-167.
  [3] 杨衡亮。 浅谈武警院校合训学员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J]. 现代计算机, 2014(15): 12-14.
  [4] 文艾, 胡谷雨, 陈卫卫, 等。合训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思考[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增刊2): 30-33.
  [5] 孔韦韦, 雷阳, 李小曼。军队院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优化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5(6): 38-4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