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教学论文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作者:冯焕华;龙海燕
发布于:2020-02-12 共3784字
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精选优质范文10篇之第十篇:“互联网+”视域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摘要:分析和梳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视域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 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
 
  Abstra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alyzed and sorted out. On this basi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Basic Cours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Plus” is put forward.
 
  Keyword:
 
  Internet plu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basis of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flipped classroom;
计算机教学
 
  1 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一种必然,是创新2.0推动下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新形态,引领知识社会以用户、大众、开放、共享为特征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时代,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1]。“互联网+”给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今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通过“互联网+”解决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办法,促进高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信息素养,以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仍然有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观念封闭,教学方式局限传统的教学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教学环境局限于教室、实训室等封闭的物理空间。以慕课、云端课为代表的线上学习模式没有得到有效开展,部分教师认为PPT是黑板的搬家,MOOC是课堂教学的搬家,没有实质性作用。由于教育观念的封闭、认识的偏差,导致高等职业教育本应大力推进的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互联网+教育”的潮流中觉醒较晚。许多职业院校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学习平台,在线学习资源尚处于分散和自建状态,顶层设计没有形成[2]。
 
  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授课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公共课在教学过程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普遍的教学安排一学期只有36课时(理论18课时+实验18课时),而教学内容涵盖了大部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文字排版、数据处理、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冲突,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浅尝辄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系统不全面,停留在知识的表层。高职院校大多是地方办学或者民营办学,经费来源主要靠地方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3]。学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实训场所,教学实践的质量无法保证,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很难得到提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倾向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落不到实处,背离了高职教育办学的宗旨。
 
  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专业背景差异较大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公共课面向的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教材、授课内容及教学安排都是统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而且,高职高专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学生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认真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很少接触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授课内容和教学进度的把握,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不懂的尴尬局面,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欠佳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和演示实验操作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来源于教材和教师的经验。而且,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掌控整个教学过程,知识由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学生充当知识接受者的角色,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对学生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上频频出现“低头族”和“睡觉族”,教学效果不佳。在“互联网+”时代,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3“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高专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树立“互联网+”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已经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教育带来新的契机。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已经融入“互联网+”浪潮中[4]。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者要解放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互联网+”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学习和掌握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解决高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依托互联网,借鉴MOOC、翻转课堂、云端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新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Moodle平台,以在线学习的形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方便学生自由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在线学习时出现的突出问题,积极与学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日益普及,尤其是依赖使用智能手机的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于用各种移动设备来获取学习资源、做笔记以及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因此,借助主流的社交软件如微信、QQ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将操作过程录制成微课,图文声并茂,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提升其的认知效率[5]。教师把学习视频上传到Moodle平台上供学生学习观看,学生能够反复揣摩学习内容。这种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决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课时不够用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改变单一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固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以“分数论英雄”的顽疾普遍存在,教育评价单一化、片面化。因此,要培养新时代的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必须摒弃原有以考试考核结果为导向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在线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机制,重视学生课堂和课后的参与,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理念。
 
  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大部分教师通过PPT传授知识给学生,在微课制作、视频拍摄、网页设计、Moodle平台搭建及图片处理等方面存在短板。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教学情况让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面临挑战,对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判断、获取、分析、评价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能够坚守师德和教育责任意识,理性认识和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信息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6]。“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更高水平的信息素养。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入融合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4 结语
 
  实践证明,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的一系列教学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较为认可,少数学生认为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不断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背景下,教学环境智慧化、教学资源泛在化、教学方法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化,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后,“互联网+”在高职教育全过程中的应用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参考文献
  [1]车明朝.互联网+: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37-45.
  [2]彭飞霞.“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J].教育与职业,2018(5):42-48.
  [3]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4]周红霞.运用“互联网+”实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创新探索: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与近邻宝合作建立校园实训基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11):144-146.
  [5]舒波,向磊.“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7):94-96,107.
  [6]林聪.“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54-56.
点击查看>>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原文出处:冯焕华,龙海燕,罗元双,洪丽雯.互联网+视域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2):96-9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