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我军跨世纪发展的需要,依托普通高校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正成为时代的主流。“国防生双重的身份,需付出双份的努力,去赢得双份的荣誉”,这句话指出了国防生的基本特点:国防生面临着专业知识学习与军人素质的培养两方面的任务。国防生既是准军人,又是大学生,从一般大学生到国防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一名国防生到一名“合格军官”更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砺练。因此,把国防生的军人素质培养工作延伸到高校之中,把学习专业知识与军人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使国防生的知识能力和军人素质同步提高,是依托培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国防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则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国防生管理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防生走上了部队基层指挥工作岗位。他们文化水平高、上进心强,大多数人能适应基层连队的紧张生活,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也有一些人在很长时间内难以胜任部队的初级指挥员工作。
从实践情况看,国防生毕业入伍后,完成从学生到战士的转变相对容易些,但要完成合格的初级指挥员的转变,则不是人人都能一帆风顺的。其中国防生管理能力的欠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以某部情况为例,国防生在该部任基层连队主官的共124人,其中连长22人,政治指导员102人,任指导员的人数比任连长的人数高出418倍。从任军事干部的比例来看,军校毕业生比国防生高出513倍。出现这一现象的很重要的因素是相当一部分国防生的管理能力不强,带兵能力较弱。部分国防生,由于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对基层部队缺少必要的了解,期望值过高。加上管理能力较差,思想准备不足,这样,受挫折、“栽根头”就在所难免。有相当多的国防生认为“挫折比较多地集中在刚开始任职的时候”。部分国防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引起了一些官兵对他们能力素质的怀疑。尽管部队领导普遍认为,国防生“层次高,后劲足”,可是如果“起步”走不好,精神一旦受挫,有些国防生就会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这无疑将会大大地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前程。
因此,加强国防生管理能力培养,积累部队基层管理的知识和能力,解决国防生管理能力与基层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国防生管理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国防生管理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管理能力培养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般认为,国防生在地方大学的四年本科教育是学历教育阶段,主要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用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国防生开放、进取的精神,打牢科学文化基础。
同时学习一些军事知识,为后续发展作好准备。因此,一些人认为,国防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是主要工作,毕业后再重点进行军事素质的培养。
国防生要适应部队工作,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从地方青年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从一名合格军人到一名合格军官的转变。而现在的国防生军政素质培养较多集中在军人的基本技能方面,也就是把国防生培养成合格军人方面,对于合格军官素质要求的培养则还没有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虽然国防生毕业后还要到军校进行一年的集训,但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其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国防生到部队后,普遍感到协调和管理能力的欠缺,“书生气”较强,军人应有的刚毅气魄表现不足,用他们的话讲,连出操、会操、排务会、晚点名这样的活动都难以很好地组织起来。
(二)管理能力培养的方法上缺乏“传帮带”和实践锻炼机会
国防生普遍反应,在校期间是否当过学生干部,其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就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当前的国防生培养体制下,没有最大限度地挖掘高年级国防生在培养低年级国防生方面的“传帮带”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地为国防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
首先,虽然大部分依托培养高校参照军校学员队模式,将国防生划分为大队、中队、区队、班等,其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由国防生学员担任。这样,既便于对国防生进行管理,又提高了国防生的管理能力。这虽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由于高校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高校和选培办为了工作方便,对国防生骨干很少进行轮换,只有少数国防生能有机会得到锻炼。二是在国防生骨干如何对国防生进行管理,国防生骨干如何在实践中快速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等方面,高校和选培办对国防生骨干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因此,国防生管理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限制了国防生管理能力的提高。
其次,国防生在假期时一般由选培办安排到部队开展军营实践活动。国防生到军营后,实践方式多是由部队派出教官,对国防生进行统一的集中训练,这虽对国防生的军事素质提高有一定效果,但对他们管理能力的提高则十分有限。
第三,国防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多是凭个人爱好,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要求,缺乏必要的指导,使不少国防生失去了提高管理能力的实践和锻炼机会。
(三)管理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国防生在校期间要完成多门军政理论课的学习,其中的《基层管理》、《连队基层政治工作》、《军人心理学》等课程对提高国防生的管理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但由于现在的国防生教学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影响了这些课程作用的发挥。一是没有统一的相关教材。各高校现使用的教材是由各军区或选培办自行编订的教材,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国防生军政理论课的经费保障不明确。许多依托培养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在此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三是在任课教师的选用上没有统一的规范。一些高校由本校相关专业教师担任,但这些教师缺乏对军队的了解,理论不能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另外,也有一些高校聘请部队院校教官或指挥员上课,但由于这些人都有自身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校上课,这使得教学活动无法正规有序。这些,都影响了此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的质量。
三、提高国防生管理能力的几点建议
管理能力是基层指挥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然而,这种能力不是先天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时期的专门培养和系统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将国防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延伸到高校教育当中是十分必要的。要作好此项工作,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国防生管理能力培养与学历教育对立的观念
国防生是面对部队培养的,其毕业后的第一选择、也是唯一选择就是部队。因此国防生的培养要与部队实际接轨。尽管国防生的生活环境与部队和军事院校不同,但在培养方式上要尽量趋同。要将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培养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特别要注重将国防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国防生学员的自我管理结合起来,使国防生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和管理能力,为将来进入部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起“高带低”和“学业导师”为主体的日常培养模式
为提升国防生的领导管理能力,可以参照军事院校学员队的管理模式,编设模拟学员队,对国防生实行军事化管理。可从高年级中挑选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国防生,负责低年级国防生的军政训练与日常生活的监督指导,并对管理效果做好评估。以“高带低”的方式,提高国防生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国防生骨干任职期间,高校和选培办要定期对任职国防生的管理能力进行考评,帮助他们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同时,组织国防生轮流代理班长、区队长和中队长,使国防生切身感受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及转换。让代职的国防生明其责、定其位、尽其心,让其他国防生观其行、鉴其事、评其果。通过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锻炼,提高国防生的管理与自我管理水平。
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建立国防生学业导师制。如黑龙江大学国防教育学院的教师大多有部队工作经历,学院建立了国防生学业导师制,由国防教育学院教师担任国防生学业导师,对国防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在国防生召开连、排、班务会和组织活动时,选培办人员和学业导师就参与进来,对他们进行帮助指导,为他们答疑解惑,效果十分明显。
(三)扩大实践教学,强化对国防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根据现实条件和需要,在假期组织国防生到部队开展军营实践活动,体验部队生活,了解基层,熟悉士兵,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军事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其实习方式应先到连队当兵,后当见习班长、见习排长,部队应指派有经验的骨干指导其工作,实习的内容主要放在带兵技巧、官兵交往技巧和谈心对话技巧等,锻炼国防生交流沟通和领导管理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掌握更贴近实际的基层管理艺术,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其次,由国防生担任大学生军训教官是培养其组织管理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校期间大部分国防生几乎没有实际带兵的机会,更淡不上经验,军训恰恰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检验自我组织管理能力的舞台。实践证明,每年的军训工作给在校国防生提供了带兵训练的机会,在如何调动新生参训热情,鼓舞士气,处理工作压力,化解新生的内部矛盾,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提高他们的第一任职能力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发挥体育运动竞赛的作用,因为它不仅可以使国防生练就健壮的体魄,养成集体配合、吃苦耐劳、勇敢顽强、不断进取的军人品格。更为重要的是,竞赛场上的对抗气氛十分近似战场上的气氛,要求对抗双方在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保持清醒头脑,迅速对各种情况做出判断和反应,由此锻炼国防生的指挥和判断能力。
(四)发挥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鼓励国防生选修管理类课程
要提高国防生的管理能力,使其掌握部队基层管理的艺术,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培养国防生的管理能力。这一方面,可以发挥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指导国防生选修管理学、行为科学、大众心理学、领导学理论等课程。在此前提下,国防生要努力扩展对军事领域的了解。
高校和选培办可从部队聘请优秀指挥员为国防生开办各类讲座,如“现代带兵艺术”、“基层管理艺术”等。要求国防生多读一些著名将帅的传记和军事史料,提倡国防生多浏览一些军事科技书刊,多接触一些军队干部和战士,努力为将来适应军队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坤等.关于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迅,2007,(25):15-16.
[2] 宋晓安等.国防生集中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军事教育,2007,(2):65-66.
[3] 卜晓明等.正确认识处理国防生担任普通高校军训教官的特点规律[J].中国军事教育,2008,(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