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思想史论文

我国节俭消费观、侈糜消费观及适度消费观的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4 共3913字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环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社会再生产具有推动作用。在中国的消费思想史上,关于消费的讨论是最多、最久、最深刻的。古人主要是从节俭消费可以修身、治家、齐天下的角度加以阐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建立,消费的内涵、方式、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学者关于消费的争辩也从未停止过。

  在梳理自古至今文人和学者对消费的奢与俭之辩的过程中,总结出人类社会依次产生了三次有重大影响的消费观,即节俭消费观、侈糜消费观和适度消费观。

  一、节俭消费观

  在我国传统消费伦理史上,不同理论学派学者对消费“尚奢”和“尚俭”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翻看古代文集,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思想家都对其进行了重笔浓墨的描述。诸如“俭,徳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以养德”(《诸葛亮集 ? 诫子书》)、“惟俭养德”(明太祖实录 ? 洪武九年五月丙寅)。同时将“克俭于家”视为持家的第一要则,传统的克勤克俭思想在清朝曾国藩时期达到了顶峰,他认为“历览国家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1].他的勤俭治家思想不仅给曾家子孙后代留下深刻的影响,而且对近代史上许多文人志士乃至普通家庭的教育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治国方面,历代君王认同富国强兵,积累社会财富,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清朝时期,皇帝强调“朝廷尝胆卧薪 , 务崇俭德”.[2]并要求“凡在官者皆有表率士民之责 , 务必敦崇节俭 , 力戒奢靡”.[3]

  《申报》也强调道 :“谋国之道 ,以节用为本”.[4]《集成报》在其所论八项“安内之策”中 , “崇节俭”即为重要一项。[5]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领导人也都恪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一直将勤俭节约作为中国长远发展战略的思想观念;邓小平更是提出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新要求;江泽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加强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意识的培育”;胡锦涛更是在继承了前三代领导集体的勤俭思想的同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八荣八耻”;***总书记在当下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同时在党中央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扼杀了浪费之风。

  现代学者也认为,节俭不仅可以淡化物欲,修身养性,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积累社会财富,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雷定安在论述中指出“节俭消费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巨大。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物质资料极为匮乏的年代,正是凭借着对物质资料的精打细算的使用,人类才度过了漫长艰难的岁月,才得以生息繁衍并发展至今。倘若人类的祖先们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人类恐怕早就因财富的耗尽而灭绝了”.[6]丁祖豪在文章中也提出“节俭是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摆脱生产力落后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如果社会浪费成风,奢糜成习,那么,社会财富不但不能积累,而且会被浪费和奢侈耗费殆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成为泡影”.[7]

  在国外也有不少经济学家主张侈糜消费,如托马斯 ? 孟、雅克布 ? 范德林、尼古拉斯 ? 巴尔本等均认为生产更多的产品供人们消费远比省吃俭用对社会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更大,提倡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黜奢崇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传至今,其思想智慧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尚俭”的传统消费观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依附自然的消费观,在这一时期所提倡的苦行僧式的节俭观,虽这社会的发展,这种节俭观已经逐渐地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将“尚俭”融入到经济范畴中去评价时,它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但是,“尚俭”的观点不存在过时,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观点,尚俭不仅是对不正当需求的节制,也是对人类无限欲望的限定。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节俭观对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潮更是一剂良药。“尚俭”的思想会让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因此,“尚俭”传统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其合理的成分,一味的摒弃是片面的。

  二、侈糜消费观

  在中国消费思想史上,主张侈糜消费的文人也不在少数。即使节俭消费思想一直是主流思想,起着主要作用,也存在一些文人志士对节俭消费观持反对的态度。最早主张侈糜消费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杨朱,他的侈糜消费观是建立在“人生苦短”、“及时享乐”的享乐主义价值观上,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感官享乐为主要目的。而《管子》的作者作为中国学术史上颇有建树的人物则强调:奢侈消费对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拉动经济起到一定的作用。他认为“雕卵然后渝之,雕撩然后翼之”.[8]明清中期,江南学者进一步意识到奢侈消费的作用,如顾公燮说:“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此夭地间损益流通,不可扭转之局”.[9]在现代学者中也有对侈糜消费观持支持态度的人存在,其认为在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传统的节俭观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苏洪涛,他认为节俭观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建立起对奢侈观的正确看法,“为了达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目的,国家除了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之外,改变人们节俭的消费习惯,或许要比单纯性地增强人民的信心更重要,而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10]

  王安正在在文章中提出,“从 90 年代后期起,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效需求不足首次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发展的瓶颈,中国传统节俭消费观和‘有效需求不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重新评价它的社会效益”.[11]

  我们不可否认,“尚奢”的观点在社会发展中,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刺激消费,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尚奢”的消费观在现实中所造成的种种后果也是不可避免的。其一,消费的过度增长往往超越了生产和资源的承受能力,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其二,过度的消费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人类带入了难以自拔的灰色陷阱。其三,过度的消费忽视了社会公平问题,完全忽略了代际公平和地域公平,导致人类心理的扭曲,致使精神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出现。

  三、适度消费观

  翻阅古代文集,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勤俭观也包含着适度消费的内容,古人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正是强调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不同理论学派关于“天人合一”的适度消费观也有各自的看法,儒家学派主张依礼而行的消费伦理,儒家认为适度的消费除了考虑个人的经济条件之外,还要符合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等级身份,依礼而行,不可越礼。墨家学派主张节用的消费理念,墨子提倡切实可用的消费,节制不必要的消费,适当积累。道家学派主张少私寡欲,即“无欲说”的消费伦理,极力主张摒弃一切外物的诱惑,建立内心寡欲的恬淡生活,是对当今社会人们无节制追求符号消费的一种忠告。传统的勤俭思想作为中国消费伦理思想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

  适度消费观是建立在避免传统消费观之短和侈糜消费观之弊的基础上,结合党中央提倡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适度节俭观,这种消费观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类的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是一种理想的消费观。郑红娥在《新节俭观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认为“适度消费观是以一种新的节俭观为核心,内涵更加丰富,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既是一种有关个体消费行为的伦理规定,又是一种有关社会发展的全新理念”.[12]

  王敬在《生态文明视角下适度消费观的研究》中指出“适度消费观主张物尽其用,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13]洪大用、曾建平、王玉庆、王苏、苗润等学者均认为适度消费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改变高消费、高投入的生活方式,树立一种适度、节制的消费观,减少甚至避免对自然的破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消费观就是在“尚俭”和“尚奢”之间寻找一条既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适合个体发展要求的合理的消费。不仅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要符合个体发展规律,它是物质文明消费和精神文明消费的有机统一,是建立在科学、文明、适度原则的基础之上的消费伦理观,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一种绿色消费方式。

  总之,我们在承认“尚俭”观的合理性的基础之上,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尚俭”观的局限性。在认识到“尚奢”观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过度消费对资源的消耗,对自然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等负面影响,必须要综合性的对待奢与俭的问题,坚持科学的、理性的、健康的、文明的,符合生态伦理要求的适度节俭观。

  参考文献:

  [1] 曾国藩 :《曾国藩文集》,《杂着》卷四《将赴天津示二子》。
  [2] 中国史学会翦伯赞等编 . 义和团 ( 四 )[M].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
  [3] 中国史学会翦伯赞主编 . 戊戌变法 ( 二 )[M].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
  [4]论理财以节俭本[N]. 1895 -04 -23.申报(第49册),影印本。
  [5] 丁守和主编 . 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 ( 第 3 集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6] 雷定安 , 金平 . 论三种消费观 [J]. 西北师大学报 ,1996,3.
  [7] 丁祖豪 . 中国古代的节俭经济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J].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1998,3.
  [8]《管子·事语篇》。
  [9] 陆辑《兼菠堂杂着摘抄》。
  [10] 苏洪涛 . 走出节俭的误区:一种全新的观念、一个大胆的质疑 [M]. 北京 :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9.
  [11] 王安正 . 对中国传统节俭消费的重新认识 [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4.5.
  [12] 郑红娥 . 新节俭观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J]. 学术探索 ,2006,2.
  [13] 王敬 .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适度消费观研究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