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分析临床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对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急诊科收治50例患者开展常规急诊护理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收治50例患者采用预检分级标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分诊准确性、诊疗时间、救治及时性,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性、救治及时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诊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应用急诊预检分级标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诊疗时间,尽快满足患者救治需求,患者及家属护理认可度较高,对改善急诊科护理质量具有显着效果。
关键词: 预检分级标准; 急诊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分诊准确性; 诊疗时间; 救治及时性;
在实际急诊救治患者过程中,由于急诊工作涉及科室多、接收患者病症类型复杂,例如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复杂危急疾病,因此增加了急诊护理难度[1,2]。在常规护理管理下,患者分诊、病情诊断耽误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临床救治效果,影响患者预后质量。因此,在这一情况下,急诊科救治需要优化管理措施,研究发现,采用科学有效的急诊预检分级,能够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为重症患者抢救提供了重要帮助[3,4]。本研究分析临床急诊采用预检分级标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5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患者平均年龄(39.56±5.84)岁,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收治5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龄(40.23±4.31)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检分级标准,具体如下。
1)分级标准:本研究采用3区4级急诊预检分级标准,以患者临床体温、血压、心律、呼吸情况以及意识清醒程度为基准,以腹痛、胸痛、呕吐以及血糖情况、疼痛程度等临床症状为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4个等级。其中1级表示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生命安全受到较大威胁,需要立即接受抢救治疗;2级是指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存在较大风险,存在潜在生命危险;3级表示患者急症发作,存在加重风险;4级代表患者病情稳定,可等待接受治疗。在依据病症严重情况分级的同时,将急诊科室以红黄绿3种颜色分区处理,其中红色表示抢救区,属于1级、2级患者救治区域;黄色属于病症观察治疗区,适宜3级患者就诊;绿色属于4级患者候诊区域。
2)护理人员培训:急诊科室采用预检分级标准管理方法的同时,需要对护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以及相应考核。其中急诊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接受预检分级标准相关专业讲座,了解分级标准内容以及分区护理要点,在这一基础上,重点需要开展护理人员疾病分级预检评估标准,以提高临床护理时患者分诊护理准确性。
3)管理方法:医院需要依据本院急诊护理人员专业程度以及3区4级预检分级标准,相应将调整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标准。急诊室接收患者后,通过询问患者临床症状、观察患者面色、体征等以及采用基础检查方式等措施,准确实现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确定患者病症分级以及分区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急诊护理后,分诊准确性、诊疗时间、救治及时性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总分100分,分数与患者满意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分诊准确性、诊疗时间、救治及时性、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对照组(n=50),分诊准确性(83.25±6.74)分,诊疗时间(85.34±6.43)分,救治及时性(83.21±6.64)分;观察组(n=50),分诊准确性(93.21±6.97)分,诊疗时间(96.59±8.26)分,救治及时性(96.51±9.23)分,(分诊准确性P=0.001,t=7.264;诊疗时间P=0.001,t=7.599;救治及时性P=0.001,t=8.27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性、救治及时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对照组(n=50),护理满意度(91.46±2.58)分;观察组(n=50),护理满意度(83.74±3.25)分,(P=0.001,t=13.15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结论
急诊科是突发性各类严重疾病患者临床救治的主要治疗场所,属于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天候接收并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作用。而急诊患者病情危急,预后质量不理想,若患者不及时治疗,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需要接受急诊抢救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5,6]。在目前医院急诊科室,由于患者疾病种类不同、病症危急程度不同,相应的接受急诊抢救护理措施不尽相同[7,8]。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措施主要是指患者入院后,依据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相应指导患者接受基础性护理,如病情诊断、抢救治疗、生命体征健康等措施,能够给予针对性抢救治疗,提高抢救效果。但是在实际患者救治过程中,由于急诊人数多以及患者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急诊科工作压力较大,临床护理难度较大,无法满足患者临床护理需求,还影响患者抢救效果,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急诊科需要不断改善其护理质量,保证患者临床救治效果。
急诊科预检分级标准是在患者入院前,根据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分级,有利于及时为患者提供临床救治,从而缩短重症患者接受抢救时间,确保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治,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以提高抢救效果。对于急诊科患者来说,主要根据生命体征以及病症情况分级,并相应划分抢救治疗区域,能够有效区分患者类型,对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危急患者得到有效急诊护理具有显着意义。相较于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护理针对性,改善护理质量,患者预后质量明显改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性、救治及时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诊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预检分级标准开展急诊护理管理,能够促使各类患者得到相应护理介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骆颖红,温加营,黄惠芳.急诊预检分级标准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127-129.
[2]王洁琼,滕玲红,俞益君,等.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对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8):170-171.
[3]谢小华,王蕾,罗艳华,等.联合评估式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指标对病情级别判定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2):1063-1065.
[4]黄善华,刘莹,龙夏芳.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信息化管理的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29-30.
[5]周婉婷.急诊预检分级分诊系统化建设的应用分析[A].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三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17:1.
[6]高美洁,覃小慧,邹爱玲,等.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341-342.
[7] 赵卫燕,靳红义,潘菲.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临床医学进展,2018,8(3):371-376.
[8] 赵艳萍.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8(2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