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我国IT业研发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22 共3851字
论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企业对科研与开发费用支出的逐渐加大,学术界对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整体上,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对企业研发费用的披露没有明确规定,这就直接导致国内进行研发支出的研究存在很大的局限。仅限于研讨研发活动的信息披露及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或者侧重比较美、英、国际会计准则等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只取得少许的规范研究成就。在实证层面上,国内对研发支出的研究主要侧重宏观方面研发的信息传递价值,研发活动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以及研发绩效评价体系上。梁莱歆、刘剑秋(2004)指出高新技术企业运用 R&D 绩效评价方法必须结合企业研发活动的特点,并研究出了适合评价高新技术企业支出产出指标体系的指标。梁莱歆、张焕凤(2005)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研发支出与产出存在滞后现象,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支出与其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相关关系较显着,但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资产的相关性不显着。肖阳阳(2008)以我国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 2005~2007 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研发费用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利润率、主营业务增长率、企业技术资产比例和研发人员比例这些因素对企业 R&D 投入有显着的正影响,资产负债率对企业 R&D 投入有显着的负影响;高管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以及企业员工素质对 R&D投入无显着性影响。王君彩、王淑芳(2008)利用电子信息行业的相关数据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业绩相关性从微观层面进行了多元回归实证分析,表明了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不显着正相关。辛云峰(2012)以我国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研发支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停滞效应。

  综上所述,国内对于研发活动的实证研究还有所不足,真正进入到实证研究阶段的屈指可数,学术界十分认同孙铮、王跃堂、陈世敏所着的第一篇涉及研发费用实证研究的文献也因为数据本身具有局限性,在文章回归模型中用其研发支出指标代替了研究与开发费用指标。此外,关于研发支出影响因素的研究,有些学者定性说明了影响研发支出的每个层面,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创新体制,或是对我国各类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和研发支出强度的研究与分析,着重于探讨研发支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影响,专门针对企业研发支出影响因素做实证研究的学者相对较少。因此,对于 IT 业研发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十分具有现实价值。

  2 研究假设

  2.1 研发支出与管理层持股数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管理层持股数量和董事会结构。首先是管理层持股同研发支出的相关关系,依据代理理论观点,管理和受托经营公司的高管的利益往往与股东利益不同,股东作为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希望公司长期价值最大化。所以,企业所有者更愿意进行高收益高风险的研发活动;而管理者除了考虑公司利益以外,还需要考虑到自身的职业风险,工作的稳定程度等因素。由于利益的不同,这就导致他们在公司研发投资决策上产生利益冲突。为了缓解两者的冲突,使两者利益趋于一致,一般采取股权激励的方法。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 1:同等条件下,研发支出与管理层持股数正相关。2.2 研发支出与独董比例 公司董事会一般由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构成。独立董事机制是一种提高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制度安排,能够减轻内部人员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通常,独立董事是独立于公司管理层的监管人,是法律、经济或会计方面的专家。普遍认为,独立董事是公司成功经营的重要资源,更能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公司的研发决策提出较客观公正的意见。所以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外部独立董事可以积极促进公司的研发支出。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 2:同等条件下,研发支出与独立董事人数正相关。

  假设 3:同等条件下,研发支出与独董比例正相关。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深沪两市 A 股 IT 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搜集 2009~2012 年数据。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数据处理通过 Spss15.0 软件实现。

  3.2 模型建立
  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 1 用式(1)表示,对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公式1】
论文摘要
  
  其中,为常数,bi为变量系数,i 为年系数,取值 1、2、3、4;j 代表上市公司个数系数,取值为 1、2、…、213,ε 为残差。

  3.3 变量说明
  对文中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及其控制变量进行说明,具体见表 1。【表1】

论文摘要  
  表 1 中,被解释变量 R&D 表示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解释变量 MO 表示管理层持股比例,PID 表示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控制变量中,AS 表示企业规模,LEV 表示资产负债率,ROE 表示净资产收益率,RL 表示营业收入增长率。企业的研发支出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只有资产雄厚的企业才有可能支付较多的研发费用。研发活动需要大量的现金流,较低的负债水平可减少利息的支付,所以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对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企业盈利能力好,才会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而研发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且高成长性的企业为了保持与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有动机保持较高的研发支出。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本文通过 SPSS11.5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相应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 2 所示。

  由表 2 可以看出:研发支出标准差很大,说明企业研发支出水平差别很大,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合理的数据区间。管理层持股数的标准差很大,说明企业的管理层持股数相差很大。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最小值为 30%,平均值为 37.10%,表明多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符合规定,但只是符合最低的要求,上市公司没有设置独立董事的主观意愿,以及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有效性还值得商榷。此外,资产规模的平均值是 21.31,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 36.87%,表明样本公司利用外部资金较少,财务政策较为保守;净资产收益率为 9.76%,低于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偏低,营业收入增长率均值是 18.94%,说明企业发展能力较好。【表2】
论文摘要

  4.2 相关性分析
  为了检验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给出了样本的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 3 所示。【表3】
论文摘要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研发支出与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显着正相关,与管理层持股数量、独董比例负相关,但不显着,需进一步分析。此外,各个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小于0.8,表明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会导致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因而不会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

  4.3 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研发支出和管理层持股数量和独董比例的关系,利用模型 1 对样本进行回归检验,检验结果如表 4 所示。【表4】
论文摘要
  
  表 4 中,研发支出总额模型的多元回归复相关系数 R为 0.722a、R2为 0.521 来看,说明所选影响公司研发支出的变量与对研发支出总额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回归效果较理想。进一步分析模型是否成立,结果见表 5。【表5】
论文摘要
  
  表 5 中,研发支出总额模型的方差分析表,给出了方差分析的结果。其中 F 值为 21.978,F 值的显着性(Sig.)为0.000,表明在 a=0.001 水平上,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影响因素已解释部分明显大于未解释部分,说明回归效果是好的。进一步说明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关系,具体见表 6。【表6】
论文摘要
  
  表 6 中,研发支出与管理层持股数量负相关,但不显着,假设 1 没有得到验证。可能的原因是 IT 行业的股权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起到应有的效用。IT 业上市公司应注重股权激励制度建设,将管理层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发挥管理者的积极作用。独董比例与研发支出正相关,但不显着,假设 2 没有得到验证。可能是由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高层对研发支出影响较小。因此政府应该完善管理层约束制度,设计合理的报酬结构和考评机制,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还可以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来保护股权激励制度,保证制度能够有效地贯彻实施。

  此外,资产规模与研支出用显着正相关,说明企业规模对研发支出的正影响程度较大。由于规模越大的公司越是愿意在研发创新方面下功夫,大公司进行研究与开发的意愿明显比小公司更强烈。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公司的研发投资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政府也应当引导企业将研发支出和技术创新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内容。政府要鼓励大公司、大集团设立研发中心,对公司的科技计划给予鼓励和扶持,形成大公司与国家合作开发的机制。资产负债率与研发支出并无明显关系,可能有高负债的财务负担的一些企业背后有政府在做隐性担保,使得管理人员不会因为高负债而存在较大压力。因此企业不需要过多担心资产负债率会对研发支出产生重要影响。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 2009~2012 年 IT 业 213 家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了 IT 业管理层持股数量和独立董事比例对研发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IT 业的研发支出与这两者关系不显着。为了充分发挥管理层激励对 IT 业研发支出的影响,首先,应设立合理的报酬结构和考评机制,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公司的研发投资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梁莱歆,刘剑秋.高新技术企业 R&D 绩效评价方法探索[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1):29-32.
  [2]梁莱歆,张焕凤.高科技上市公司 R&D 支出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2-224.
  [3]金玲娣,陈宝国.企业规模与 R&D 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1(1):51-57.
  [4]侯小红,张艳华.R&D 支出对企业业绩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 2006(12):23-26.
  [5]辛云峰.研发支出、企业绩效与市场反应[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