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从其产生到现在的二十几年间进行了几次重要修订,在2014年最新修订出台的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在国际趋同原则的指引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使得此次修订除了让该项准则的篇幅增长外,也出现了几大亮点。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
(一)1992年以前的相关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当时计划经济的大背景,各个企业实行国家的统一管理,不是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当时的企业主要目标是完成国家下达的相应指标,并不太关注如何实现企业自身利润的问题,相关会计制度也是以实现国家统一管理而制定的。在五十年代甚至有人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应该简化处理甚至实行“无账会计”.直到六十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了会计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会计作为经济发展中不能缺少的部分,会计制度的建设工作得到了重视,比如:在1985年3月4日财政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这也是首次参照国际惯例制定的会计制度。
(二)1992年 至2006年间的会计准则发展
从92 年以后我国就进入了“两则两制”阶段,92 年也产生了我国第一条企业会计准则。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我国开始广泛借鉴国际惯例,遵循国际等效原则,在 96 年完成了16 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并在 2001 年颁布。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三)2006年至今的会计准则发展
2006年以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进入了国际趋同的阶段,同时也由于我国经济状况的变化,财政部对会计准则和制度做出了重大调整,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就可以看到,它是由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构成,是我国第一次构建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其后在2014 年财政部对其进行了重要修订,将具体准则增加为41项,并修改了部分不适应当前企业状况的具体准则。这种不断改进完善的会计准则会让会计主体的核算更加规范,也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促进企业更健康的发展。
三、职工薪酬准则的演进过程
(一)2006年之前职工薪酬项目的主要内容及处理方法
在1992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的具体内容中只在负债项目中提及了应付工资科目,并未对职工薪酬的范围、内容、处理方法等做出详细解释。当时的相关处理方法,都来自于其他相关的会计制度,职工工资和福利费分别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中核算,同时职工教育经费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核算、工会经费和住房公积金在“其他应交款”核算。在2001年出台的16项具体准则中也未涉及职工薪酬的具体准则,只在同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解释了应付工资的内涵,以及该科目的核算方法并根据当时的具体改革政策将按一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在该科目下核算;同时也给出了应付福利费的具体核算方法的相应说明。
但是,还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很多职工薪酬项目的核算是不够科学,不尽合理的,比如:对于职工的非货币性福利,规定按照成本结算;无形资产的研发过程中的人员工资、材料费用、借款费用等支出,不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进行处理,而是直接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类似这样的会计处理方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越来越不适用,职工薪酬项目的各种内容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做出完整的相关规定。
(二)2006年职工薪酬准则的相关内容和缺陷
2006年财政部首次发布了企业会计准 则体系,出台了一项 基 本 准 则 以 及 三 十 八 项 具 体 准 则,《企 业 会 计 准 则 第 9号---职工薪酬准则》也就首次被颁布出来。该项准则的颁布使得职工薪酬首次有了具体系统的解释和规范。在准则中明确了什么是职工以及职工薪酬的定义和适用范围;在确认和计量方面,规定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来进行职工薪酬的确认,同时将非货币性福利计入职工薪酬的处理范畴,作为职工福利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进行核算;第一次提出了辞退福利项目的各种情况的处理办法,何时计入预计负债、何时计入当期费用都做出了清楚的规定。总之,这一次职工薪酬具体准则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职工薪酬准则的系统框架,让准则的规定能适合当时实际的企业和市场情况。
虽然说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应该看到这一次的准则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首先,对于非货币性福利虽然规定了在有关科目下核算,可是在什么情况下用公允价值计量,在什么情况下用账面价值计量,并没有清楚的规定。如果账面价值低于公允价值的时候,企业选择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可以使员工少缴个人所得税,会对税收造成一定影响。第二,像利润分享计划、设定受益计划等在准则中是没有系统说明的,但是在06年准则颁布后的几年中,国内的企业由于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发展很快,同时也学习国际的做法对员工实行各种激励措施,大部分的情况是在达到设定标准后可以与员工共享利润,或是给员工送股,对于以上情况,该准则没有在正文中规定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只是在应用指南中有所提及;同样的在外资企业中,会存在企业为员工制定设定受益计划的情况,由于没有国内准则的规范,这类企业可能遵循国际上的处理,也可能会出现企业抓住准则的漏洞,管理层借此实施盈余管理的情况。
(三)2014 年修订后的相关内容和缺陷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工薪酬项目特别是在职工福利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福利发放形式,加之,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2006 年制定的准则在目前出现了很多不适用以及没有涉及到的情况;同时,在 2011 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IAS19进行了重大修改,秉承着国际趋同的原则,财政部借鉴了IAS19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修订了职工薪酬准则。
较之于旧准则,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