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精神病学论文

抗抑郁西医与中药治疗效果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26 共2532字
论文摘要

  失眠属原发性失眠表现 , 也属焦虑、抑郁伴发症状 , 且为重要的使精神疾病持续的因素 , 明显增加了意外事故、多种躯体疾病、死亡风险[1]。发挥中医学优势 , 辨证施治 , 可显着改善预后 , 本次选取相关病例 , 就西药治疗与依据辨证分型 , 选取针对性抗抑郁中药治疗效果展开对比 ,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80例失眠患者, 男32例, 女48例,年龄35~69岁, 平均年龄(58.2±8.3)岁, 平均病程(28.7±21.8)个月。纳入标准 :难以维持睡眠或晚间入睡困难 , 夜间醒后再入睡或入睡时间 >30 min ;此种睡眠紊乱至少 >3 次 / 周 ,并 >6 个月 ;无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和重大生活事件 ;睡眠干扰影响到日间功能或造成明显痛苦。排除躯体疾病或药物所致的失眠及正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安眠药物者。其中肝郁气滞型 52 例 , 气结痰阻型 28 例 , 与《中医药病证诊断标准郁证》符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各 40 例 ,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对照组病例取劳拉西泮 1.0~2.0 mg 在睡前30 min 服用 , 依据不良反应和病情对用药剂量调整 , 共用 8周。观察组肝郁气滞型症见夜寐不安 , 精神抑郁 , 善叹息 ,治以理气解郁 , 疏肝和胃 ,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 , 组方 :川芎 10 g, 柴胡 10 g, 佛手 10 g, 香附 10 g, 枳壳 10 g, 合欢花 10 g,当归 10 g, 百合 30 g, 陈皮 10 g, 生甘草 10 g。气结痰阻型症见夜不能寐、精神抑郁 , 多痰 , 脘腹胀满 , 治以行气化痰 , 疏肝解郁, 方用半夏厚朴汤加温胆汤, 组方:半夏10 g, 茯苓10 g,枳壳 10 g, 竹茹 10 g, 厚朴 10 g, 陈皮 10 g, 白芍 10 g, 青皮 10 g,甘草 6 g。煎服方法:取清水对中药浸泡 , 共 30 min, 煎煮 ( 文火 ) 40 min, 将针液取出 , 1 剂 /d, 早晚分服。

  1. 3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对睡眠质量评定。

  1. 4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 :PSQI 在治疗 8 周末 , 呈≥75%减少 ;显着进步 :治疗后 , PSQI 以 50%~74% 为减分范围 ;好转 :治疗后 , PSQI 以 25%~49% 为减分范围 ;无效 :治疗后 , PSQI 总减分率 <25%。临床总有效率 =( 痊愈 + 显着进步+ 好转 )/ 总例数 ×100%。

  1.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 8 周末 , 观察组 PSQI 评分为 (5.1±1.1) 分 , 对照组为 (12.9±2.3) 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7.5%, 对照组为 7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 心电图、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检查无异常。

  3讨论

  临床常见病症中 , 失眠有较高病发比率 , 与年龄呈正相关 , 年龄越大 , 病发失眠的人群越多 , 虽不属危重病 , 但症状长期困扰患者 , 会对日间活动造成影响 , 极大的影响生活质量 , 为社会关注焦点。依据我国传统中医学优势 , 将中医体质说在失眠研究中引入 , 可为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分析失眠病因病机在中医体质学说中的补充和完善 , 失眠病在中医按情志病范畴定义 , 多以“郁证”、“不寐”等。

  虽中医学针对失眠病因病机的研究日趋完善 , 但仍有不足之处存在 , 如对睡眠机制的认识尚在邪气入侵、阴阳失调、脏腑失调、气血失调等理论上。在心主神明学说的相关影响下 ,基本未脱离心失所养、心神不宁。依据现代医学研究 , 失眠的产生同人体多方面因素相关 , 包括躯体疾病、自身内在素质、神经精神性疾病、社会心理因素、药物等。同时 , 临床安眠药使用不当、非适应性睡眠习惯均对睡眠产生一定影响 ,体质因素与自身内在素质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 , 诸多学者对体质在疾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均有所认识 , 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据证候表现 , 按痰热、阴虚、肝郁、阳盛、阴盛、心胆气虚等划分 , 需从不同角度认识失眠病的体质 , 应用辨证方案治疗。

  失眠以入睡困难、易醒、再入睡困难、清晨醒太早为表现 ,以患者对睡眠质量、效率、持续性不满意为特征。失眠除为原发性疾病 , 也为其他疾病临床症状 , 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2]。西医常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 但前者可使肌张力降低、存在药物依赖风险 , 有白天残留效应 , 故不推荐作一线治疗药物 ;后者半衰期较短 ,对患者早醒症状改善有限[3]。从中医角度分析失眠病发机制,辨证分型 , 应用具有抗抑郁效果的中药治疗为获得良好预后开辟了新的途径。

  分析失眠中医机理 ,《内经》认为 , 人体阴阳二气消长变化与睡眠和觉醒活动密切相关 , 阳气尽 , 阴气盛 , 则目瞑。阴阳二气在睡眠与觉醒活动中参与调节, 维持生理睡眠节律。

  同时 , 五脏六腑为营卫之气运行基础 , 故纠正失眠 , 需补充不足 , 祛除实邪 , 以协调阴阳 , 调和营卫为治疗根本[4, 5]。

  本次观察组针对肝郁气滞型患者 , 以理气解郁、疏肝和胃为治疗原则 , 方用枳壳、川芎、陈皮、香附 , 活血、疏肝、行气 , 服后血脉通畅、肝气条达 , 诸症皆除。气结痰阻型 ,以行气化痰、疏肝解郁为治疗原则 , 方中半夏降逆气 , 茯苓消痰 , 厚朴解结气 , 诸药共用 , 可解情志不遂 , 肝气郁结 , 进而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6]。本次结果示 , 治疗后 PSQI 评分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且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提示中药用于失眠的治疗 , 具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 , 慢性失眠症依据中医辨证分型 , 选取有效抗抑郁中药治疗 , 可明显改善预后 , 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刘晓松 , 陈钰通 , 陈怀京 . 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 中国实用医刊 , 2012, 39(10):65-66.

  [2] 李彩平 , 张健平 . 灵参合剂治疗 SSRIs 抗抑郁药失眠副作用疗效观察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 2010(7):46-47.

  [3] 程利萍 , 孟虹 , 张代铃 . 等 . 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中华护理杂志 , 2004, 39(3):178-180.

  [4] Wilson VS. Identification of stressors reiated to patients paychologicresponses to the surgical intenslvecaer unit. Heart Lung,2006(16):267-273.

  [5] 赵新慧 . 镇静催眠药联合抗抑郁药在慢性失眠中的对照研究 .河北医药 , 2014, 36(3):405-406.

  [6] 胡义秋 , 谢光荣 , 杨坤 . 抑郁症、原发性失眠睡眠脑电生理特征的对照研究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10(1):53-5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