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素质和能力的积极评价,包含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价值体现。抑郁症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常出现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睡眠障碍,自责、自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感到慢性疲劳、精力缺乏,自杀率高。其病因尚不清楚,但心理社会因素的促发作用不可忽视,本研究探讨自信训练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选择 2012 年 1 月至2013 年 6 月在无锡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 3 版( CCMD - 3) 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24 项,HAMD) 评分≥21 分,③对自信训练知情同意,④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共入组 68 例,按入院顺序单号为训练组,双号为对照组。训练组: 男 11 例,女 23 例,年龄16 ~ 56 岁,平均 30. 6 岁; 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上 12例,初中 17 例,初中以下 5 例。其中 15 例服文拉法新( 博乐欣) 150 ~225mg/d,平均( 175 ±15) mg/d; 4例服氟西汀( 百忧解分散片) 20 ~ 30 mg/d,平均( 22. 5 ±4. 2) mg/d; 10 例服氟伏沙明( 兰释) 150 ~300mg / d,平均( 180 ± 17) mg / d; 5 例服西酞普兰( 西普妙) 20 ~ 40mg/d,平均( 28. 5 ± 5. 0) mg/d.对照组: 男 12 例,女 22 例,年龄 15 ~ 54 岁,平均 30. 1岁; 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上 13 例,初中 17 例,初中以下 4 例; 其中 16 例服博乐欣,平均( 170 ±13) mg/d,5 例服百忧解分散片平均( 21. 0 ± 3. 9) mg / d,10 例服兰释平均( 183 ±15) mg/d,3 例服西普妙平均( 26.5 ± 4. 3) mg / d.
两组均足疗程治疗,无脱落病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用药情况比较,经 x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5) .
1. 2 训练方法
1. 2. 1 训练理念和思路 训练理念与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以帮助患者认识自己为主线,肯定自己的独特之处。②以帮助患者自我定位为目的,建立合理而积极的自我形象。③帮助患者形成合理而积极的归因方式。④创设条件、环境让患者通过达到目的去体验成功感。⑤促进患者的实践行为训练。⑥针对不同个体实施不同教育,帮助不同患者寻找自信的支点。
1. 2. 2 实施步骤 由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医师和主管护师各 1 名负责训练组患者,每次 10 名,每周 2次,每次 60min,8 周为 1 个训练周期。从认识自信、建立自信和发展自信三个层次,选取不同的主题进行。以专题讲座、分享交流、实际演练相结合。具体内容: ①了解自信的内涵,辨析自己日常言行体现的自信程度。②掌握抑郁症的基本知识、抑郁症与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关系。了解治疗期间所出现的抑郁、焦虑情绪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③如何正确地发泄和控制情绪。④用自我发现和他人评价的方式( 闪光卡的应用) ,帮助患者真诚地表露自己、正视和接纳自己。⑤结合日常生活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和计划,通过实践,体会成功的感觉。采用“挑战与承诺书”“运用镜子技巧”“ 尝试新事物”“模拟挫折情景训练”.每次训练结束前医护人员对参加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解答疑难问题,医患互动,使患者加深认识抑郁症自卑心理对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强化树立自信的心态,促进康复。
1. 3 疗效评定
1. 3. 1 训练过程中评定 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副主任护师、主治医师分别对两组抑郁症患者在训练前及训练 8 周末进行评定。①知识掌握评分: 采用自行设计的《知识掌握评分表》测量,内容为: 抑郁症相关知识,包括 10 个方面。每项为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3 个选项,分别记3 分、2 分、1 分。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知识掌握越好。②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该量表包含 90 个项目,涵盖 9 个症状因子( 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强迫、精神病性) ,每个项目按 1 ~ 5 级评分,1 分为没有、2 分为很轻、3 分为中等、4 分为偏重、5 分为严重; ③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用于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观感受,以我国常模的上限为界,SAS 标准分 > 50 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 标准分 >53 分表明有抑郁症状。④界定病情复发情况: 症状再度出现和影响社会功能,再次住院视为复发。
1. 3. 2 随访观察 随访人员不参与研究,由 2 名中级职称的社区护士和医生每月对两组患者随访 1次,统计患者出院 6 个月末总的复发例数。
1. 4 资料统计分析
采用 SPSS10. 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x2检验。
2 结果
2. 1 实验组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自信训练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抑郁症患者在训练实施前“抑郁症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而自信训练 8 周末进行评定,训练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 01) ,见表 1.【表1】
2. 2 精神状态改变情况 训练组 8 周末 SCL - 90各因子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 P < 0. 01 或 P < 0.05) .见表 2.【表2】
2. 3 训练前后两组 SAS、SDS 测定结果比较 两组训练前 SAS、SD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 均 >0. 05) ,训练后,训练组 SAS、SDS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见表 3.【表3】
2. 4 两组患者出院后复发率比较 训练组 6 个月后 5 例复发,复发率为 14. 7%; 对照组 6 个月后 13例复发,复发率为 38.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复发率比较显示,训练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 4. 84,P < 0. 01) .
3 讨论
3. 1 自信训练可强化患者的健康生活信念,提高治疗效果 自信意味着自己相信自己,它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价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反映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抑郁症患者在自信训练中通过自我表露、分享交流、医患互动不仅有助于患者心理状况的直接改善,而且使患者树立了正确的康复理念,不断提高人际交流、知识传播、自我价值体现的技能,同时心理上得到他人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支持,有效提高了心理应激能力,增强了自信心。经过 8 周的“自信训练”使患者发生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是抑郁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心理健康状况。训练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SCL - 90 因子分、SAS 、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使患者认识到情绪和生活信念与疾病的关系,改变了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 2 自信训练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疾病的复发 在自信训练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断向患者强化抑郁症的相关防病、治病知识及提供改变行为及生活方式所必需的技能,使患者在疾病的治疗、康复各个层次消除或减轻了影响健康的因素,预防了疾病的复发。通过对两组患者出院后 6 个月的随访,训练组患者出院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抑郁症在临床上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在发作的基础上患者会感到绝望、无助和无用,是所有心理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用“自信训练”,通过系统化的健康知识灌输、情感交流和技能实践,改变了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其在治疗的同时适应社会,正确对待负性生活事件,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乐之。 精神科护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88 -89.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 - 3) [M]. 第 3 版。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87 -89.
[3]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第 2 版。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5 -42.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2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