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好的故事》是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为内容的散文诗,在语言运用上,既有诗的优点,又有散文的特征。本文从大量运用富含诗意的修饰词、运用意象的营造和组合建构诗意、运用音乐美传达诗意三个角度谈论了《好的故事》的诗情美,再从语言运用方面的朴实和自由探讨《好的故事》兼具的散文式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散文诗; 诗意; 语言特色;
柯勒律治曾对诗与散文的关系提出了两个公式:散文=安排得最好的词语;诗歌=安排得最好最好的词语。散文是生动传神的表达;诗是在此基础上的“有意味”的超越,是用语言艺术建筑的精品。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是一首散文诗,细品其语言,可谓既有“安排得最好的词语”,亦有“安排得最好最好的词语”;既带朴实自由的语言风格,亦含诗意的语言韵味。
一.诗意的语言表达
1. 大量运用富含诗意的修饰词
“美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具有美的语言。一个杰出的诗人或作家,为了准确生动优美地表达自己的生活观察和内心情感,总是竭尽自己的创造,……鲁迅在《野草》的写作中正是这样做的。”[1]而在《好的故事》中,鲁迅更是这样实践的。
通读全文,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点缀着饱含诗意的词语,这些或是生动、或是优美、或是隽永的词语就像平常夜空中的点点星光,让人眼前一亮。在描写坐小船经过山阴道所见景物时,作者在铺排所见的一系列景物后,这样写道“……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倒影”的景物随着打桨声,还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和真实的河中生物一同“荡漾”,这些词语一连串的描写是多么生动传神,在虚与实间,动与静间,把画面与声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幅富于乡村生活气息的图景。“在精炼的文字中,作者又能兼用典雅的短语……富有诗意的修饰词”[2],如把许多美的人和事“错综起来”比喻成“一天云锦”,如描写河边诸影诸物时用词如此美妙,那“瘦削的一丈红”、那“缕缕的胭脂水”、那“虹霓色的碎影”,极尽“我”之想象,让“我”的故事清楚起来了。而在后面描写即将梦醒的时候,作者的语言风格又进行了变换,连用几个衔接性很强的副词: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正”要凝视他们时,云锦也“已”皱蹙,接着几个含义隽永的动词: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无比憎恨黑暗势力,而对美好故事美好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但是这些美好的梦却被现实“撕”成碎片,趁着还“剩”一些力量,作者想要“追回”并“完成”他心中所向往的美好。
2. 运用意象的营造和组合建构诗意
“鲁迅凭借奇特、超凡的想象力,打造了《野草》的诗情美。”[3]而超凡想象力的集中表现,就是《好的故事》中大量运用的意象。一开篇就是“昏沉的夜”这一意象喻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接着中间运用较多的笔触对我梦想的“好的事故”中美的人、事、物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而这些美好的画面作为多重意象,其意义更是丰富,也学者们对此也有多种解读:心灵上的“回乡”,憧憬爱情,自然生态的理想,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渴望等等。而这种对意象的多种解读的背后,其深藏的是作者运用独具创新的想象力和语言,营造了多种意象,而且不同的意象的组合,非常巧妙,因而产生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鲁迅先生此处特别点出自己家乡的胜景之一———山阴道,这自然是一种自豪和确认。”[4]因此,山阴道的描写,被视为是作者对心灵上的原乡的追索。而在展开故事时作者说自己“仿佛记得坐小船”这一意象,结尾又呼应于“我不在小船里了”,也被解读为另一种回乡,即回归母体,“《好的故事》中的原乡/返乡其实亦有疲惫的游子在倦极或孤独无助时企图回归母体的冲动”[4]。而有学者更是根据文中的“好”字和“梦”的意象,指出“《好的故事》文本中象征了对和谐、理想的爱情生活向往的情愫”。[6]原文中还多次提及美好的男女关系、天人合一的场景和美好女性。如“农夫和村妇”、人和动物和平共处、自然和宗教信仰(如乡下和伽蓝的并存)、“村女”等意象的组合,也有解读为作者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理想向往。
3. 诗意的音乐美
音乐美的很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美,试把文中的一些段落调整排版一下,会发现诗化的节奏美。请看: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
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
石油又不是老牌,
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
烟草的烟雾在身边:
是昏沉的夜。
看似不经意的描写,用词也都很普通,但按现代诗的方式来朗读,节律感却很强。其中,“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用了相同的句子结构形式,对仗工整,把所处的外界环境和内部状况展现得很谐调。在所有的环境描写结束时,来一句铿锵有力的总结:是昏沉的夜!
《好的故事》的音乐美,还在于运用主调的回旋和复见。如对于“好的故事”这一主旨,文中不断出现,先是“我看见一个好的故事”,再是“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然后是“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临结束时再次强调“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这种对主调主旨的反复回旋,勾起了全文的线索,并把“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向往推进。还有作者对这故事的描述,用了三个形容词“美丽,幽雅,有趣”,在故事的开端就亮出来了,而在对梦境的描述即将结束时,这三次词语再次复见,再加了一个“而且分明”来升华。
二. 朴实自由的语言风格
1.朴实
作为一首散文诗,作者在描述时运用了很多诗化的笔法,但是文中并没有堆砌优美的词藻,而有些部分用词却见朴实。如“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连用的这几个动词“闭”、“仰”、“靠”、“捏”都是很写实的。还有对我所展开的好的故事的“好”,“好”在哪里?作者并未拿一些感人肺腑的词,而是用了“美丽,幽雅,有趣”,“美丽、有趣”这都是很常见的修饰词,朴实无华。
2.自由
在《好的故事》中,作家虽讲究诗意的语言美,但是行文中不乏像散文一样自由灵活的表达,有些还在自由中带点个性主义的俏皮。“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野花枯树、村妇村女,这样十多个名词共现,是那么随意洒脱,自由灵活地勾勒了乡村民俗图景。“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这一句中,在“如缕缕的胭脂水”这诗意优美的短语后,却来一句很平常的口语“然而没有晕”,可谓是“雅俗共现”而不着痕迹。再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瘦削”应是比较书面形象的词语,接着却来一句活脱脱的口语“该是村女种的罢”,越见其用词造句的“俏皮”。
三.结语
因没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羁绊,所以《好的故事》的语言风格不失灵活自由的一面,在优美的主旋律中散布着朴实无华的词句。而作为一首散文诗,《好的故事》在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却能摆脱传统散文的侄桔,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其抒情性的诗化语言则给读者留下了较多的想象的空白美。
参考文献
[1]孙玉石.论《野草》的语言美—《<野草>研究》之一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
[2]余星宇,范星宏.寂寞夜空的沉思—浅谈鲁迅散文《好的故事》之艺术特色[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3).
[3]李春.浅论鲁迅《野草》的语言特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4][5]朱崇科.原乡的春梦:《好的故事》之一种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4.(11).
[6]未央.《〈野草〉:一个特殊序列》[J].《鲁迅研究月刊》,1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