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心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可行路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2-27 共2848字
摘要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趋复杂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重要课题。高校心理辅导员承载着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艰巨任务,不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尽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心理辅导员作为高校辅导员中专业要求高、需要一定技能和专业培训、承受压力较大的群体,更需要专业化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学生工作者对心理辅导员队伍工作现状、管理体制以及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路径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剖析,而从大学生实际需要的视角探讨心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见。

  一、心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必要性

  心理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利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对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实现心理和谐。它要求辅导员除了有爱学生的心和为学生服务的热情以外,还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并且要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的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教育事业对学生工作的要求。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视,从全国到地方颁布了各项文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5年颁布的《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而细致的工作要求。只有不断提升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才能够满足大学生日益发展的心理需求,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心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高校稳定工作的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必备的基础。心理辅导员正是大学生认识自我、调整认知、挖掘潜能的引路人,心理辅导员只有熟练地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熟悉大学生这个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有效地运用与学生沟通和谈话的技巧,才能够帮助他们解开大学期间遇到的困惑,做好心理调适,成为一个悦纳自我、勇于探索、心态积极、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健康的青年。

  二、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对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提出要求

  (一)大学生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和心理特征要求心理辅导员更加专业化。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提出,人的一生发展需要经过八个阶段。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处于18~25岁,即青春期到青年早期这一发展阶段中。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刚刚或正在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整合过程,形成了自我认同感,正在向与他人和外部世界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过渡。能够有一位关心自己的、专业的人士帮助他顺利走过这一人生中的重要时期,对于大学生来讲能培养出更加健全的人格,得到更好的发展。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生从小开始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承受着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进入大学后,随着学习模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的改变,加上这一年龄段个体心理发展特点,大学生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指导将有可能发展成为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重则危及个人生命。心理辅导员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这一重要使命,这需要心理辅导员们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和指导学生们纠正不正确的认知,矫正不适当的行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二)心理辅导员工作现状尚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研究团队在易班和问卷星两个网络媒介上就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和对心理辅导员的工作要求进行了相关调研,收集到有效样本243个。当被问及"遇到心理困惑时,首先会向谁求助"时,62.14%的大学生选择了"朋友",选择向心理辅导员求助的仅占2.47%.这一数据表明,当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几乎不会向心理辅导员反映,而是多借助于朋辈的力量,使心理辅导员很难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不能快速有效地在大学生中进行危机干预。其中有11.52%的被调查者对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质疑。令人欣喜的是,大学生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还是认可的,在对心理辅导员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比较中,学生会优先选择心理辅导员。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业务能力都属于心理辅导员专业化的范畴,学生心目中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是有专业化的要求的,大学生的内在需要为心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心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方向与路径

  (一)要做好角色定位。高校心理辅导员是一支专业性很强的学生工作队伍,需要掌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开展工作,因此,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要求必然与其他辅导员有所不同。由于心理辅导员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因此这个岗位需要相对固定的人员来担任,频繁地更换心理辅导员不仅增加了高校的培训成本,而且对于学生心理情况的掌握和工作的开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岗位固定还有利于心理辅导员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他们工作目标明确,职业定位清晰。

  (二)构建系统的培训体系。面对多数心理辅导员都不是心理专业这一现状,解决这支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就是为他们设计并构建较为系统的培训体系。在设置从事这一工作的必修专业内容以外,可以兼顾心理辅导员的个人兴趣所在,提供菜单式选修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形成自己擅长和独特的工作方式和风格。鼓励心理辅导员持证上岗,组织他们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以保证这支队伍的专业水准和资质。随着《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将上升到法律高度,也更加严格,有条件的话,积极搭建医教结合平台,让心理辅导员到相关医疗机构挂职锻炼的岗位,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心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和优质的服务。

  (三)为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靠心理辅导员的个人努力并不足以使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高校乃至相关主管部门应为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要想指导和服务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员自身队伍的稳定至关重要。作为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重视心理辅导员这支队伍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指导和帮助心理辅导员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能安心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职工作,并能在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上有稳步的发展。总之,在当前新形势、新政策下,心理辅导员在大学生发展和稳定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辅导员职业专业化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然要求。紧密贴合时代的发展,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职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对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