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展望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13 共2931字
摘要

  0 引言

  教师,自古以来,都被赋予了很高的社会期望。教师被认为是道德的楷模行为的典范、对学生充满了爱心与耐心,但当前不断发生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如给孩子背上刺字,到浙江温岭的“揪耳朵”为“好玩”,再到广西撕裂孩子的耳朵等,却让我们触目惊心。幼儿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们此时多数时间都是和教师在一起的。因此,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可以说是刻不容缓。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并做出研究展望,希望引起研究者更多的研究。

  1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目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主要是采用 scl-90 进行调查。如山西地区研究[1]

  发现有阳性症状反应(或称为轻度症状,即有一项及以上项目≥2 分的,下同)的比例是 24.2%,有明显症状反应(或称中度症状,即有一项及以上项目≥3 分的,下同)的 11.2%;广西地区的[2]发现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比例为22.17%;山东地区研究[3]发现总分≥160 的比例为 11.9%;广东地区的[4]发现阳性项目为 61.9%,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比例为 14.4%;四川某地区研究[5]发现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占总人数的 37.4%;此外陈小异[6]研究 35 岁以下的青年幼师发现阳性项目比例为 47.18%,有明显心理问题比例8.7%,比中小学教师比例低;而且民办教师的心理健康严重程度显着低于比公办教师。还有研究[7]表明民办幼儿教师显着低于一般人群;沈阳地区研究[8]发现可能有明显心理问题的人数占 23.6%,等等。尽管各地结果不尽相同但总体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表现明显的是强迫、焦虑、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性等。横断比较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在 scl-90 工具上各因子均值有所变化但总体均值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逐年增多,其中尤以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的增多最为明显。但也有元分析[10]发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好于普通人群,且 2006 年之后的好于 2006 年之前的。与此相关的还有以下两类研究。

  第一类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该类研究有使用郭文斌[11]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也有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直接施测的[6][12],但研究结果一致得出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第二类是幼儿教师的幸福感研究。心理幸福感研究方面,宫山的研究[13]发现心理幸福感不是很高。在职业幸福感研究[14]发现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面:济南历下区[15]和郑州地区[16]幼儿教师主观幸福观处于中等水平。

  2 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原因研究

  从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的研究[17][18]中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角色冲突。幼儿教师多为女性,女性在承担工作角色的同时社会还要求扮演好家庭角色。但毕竟一个人时间精力有限二者难以兼顾,时常造成左右为难,心理负荷加大进而影响身心健康。②经济收入低,工作任务重。幼儿教师工资低但工作时间却很长,经常在家还要做幼儿园的工作。找不到自我价值感的同时还会引发家庭矛盾、角色冲突等。③社会地位低、关系复杂。幼儿教师尤其小班教师似乎是保姆一职且个人发展前途有限,因此个人价值得不到认可和发展。而且现在孩子多娇惯但家长对教师期望较高,幼儿教师得“管”但“管”的度及如何“管”很是复杂,因此师生相处很有压力。这也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整体的一个困惑。④社会支持。收入低工作时间长,顾不了家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较低。这会给他们的自我概念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心理健康。⑤个性特点。一般而言,个体的 A 型人格(急性子)、内向、消极的应对方式及外控型等特点更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

  3 应对策略的研究

  该方面研究多是理论性的经验式分析。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条。①增加必要的社会支持,改善社会环境。如社会的尊重(尊师重教)、家长的认可、增大社会扶持力度提高待遇等;②幼儿园改善幼儿教师评价体系,从其他方面增加教师的职业价值感或自我成就感。评价体系不够人本化,不能得到尊重与体谅等,也会造成自我价值感降低,进而影响心理健康。③加强自我调适。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某些客观因素(如“保姆”似的角色、现在孩子的特点和家长的期望等)是很难改变的,因此懂得一些自我调适的策略对于降低职业因素对自我身心健康的影响会有很大的帮助。

  4 不足与展望

  2004 年[19]已总结出的问题到目前仍处在解决当中:

  ①研究方法简单,测量工具单一;②缺乏各因素的内在作用机制的探讨;③取样范围小,缺乏跨地区比较研究;④部分研究结论不统一;⑤干预性策略多是宏观性调整策略,缺乏心理干预策略等。

  今后应当:

  ①丰富研究方法。纵横向研究设计及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②对各影响因素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便为制定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提供指导;③进行纵向研究和跨地区的比较研究;④扩大研究视角,加强心理干预性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福兰,邢少颖。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基础教育究,2002,1(2):82-83.

  [2]于欣欣,李萍。广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136-138.

  [3]李艳,尹华,卜雪。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山东精神医学,2005,18(3):182-183.

  [4]史滋福,陈小异,张庆林。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广东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6(10):48-50.

  [5]刘亭,陈朴,曾宾。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13):22-24.

  [6]陈小异。青年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2):130-134.

  [7]左瑞勇。民办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其生存状态、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金芳,王永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6):163-166.

  [9]汪海斌,陈海燕,桑青松。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3(5):42-48.

  [10]王娟,贾林祥。近十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4):12-17.

  [11]郭文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北十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3):115-118.

  [12]张晶晶。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10):19-22.

  [13]宫山。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及相关因素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5):13-16.

  [14]邓丽仪。广州市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中山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0.

  [15]张欣玲。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以济南市历下区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0.

  [16]徐莎莎。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7]卢秀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自我调节[J].中小心理健康教育,2013(13):51-52.

  [18]卢常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79-681.

  [19]卢长娥。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6(3):51-5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