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学中采用催眠法的目的及实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5-16 共2872字
论文摘要

  大学生心理素质课堂训练是指高校通过开设心理素质训练选修课,在学期规定的学时里,在课堂内对大学生实施的改善心理品质,形成一定的习惯、技能和行为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课堂训练的实效性,不断探索和研究把一些心理技术,诸如催眠、团体绘画和主题统觉测试等,应用到大学生心理素质课堂训练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课堂训练的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催眠应用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课堂训练的探索尝试。
  

  一、催眠在大学生心理素质课堂训练中的应用设计
  

  (一)目的:
  
  在大学生心理素质课堂训练中,通过催眠体验使大学生达到放松身心、缓解焦虑的目的;通过积极的暗示体验的改变,树立积极心态,愉快生活和学习;教授给大学生简单的自我催眠技巧,使大学生掌握和形成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技能。
  

  (二)实施步骤和内容
  
  在大学生心理素质课堂训练中,使用催眠技术,往往会根据选课学生的特点,设计催眠的时间和催眠体验方案。并通过课堂内的催眠体验和催眠体验巩固训练,使大学生认识催眠的魅力。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催眠来调节自我的心理状态。在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中,通常安排3个课时。其中,一个课时用于催眠体验,其他两个课时,用于催眠体验的巩固。在大学生心理素质课堂训练中使用催眠技术,可划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催眠体验阶段;催眠体验巩固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容会有所不同。
  

  1.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往往是在大学生催眠体验的前一周或前几周。内容主要是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到催眠这种心理技术;结合大学生有关催眠的观念,通过教师的介绍、催眠影像片段的观看等方法,使大学生对催眠产生较为合理的认知和期待,以控制和减少影响催眠体验效果的各种因素。方案设计内容(部分)如下:
  
  播放“小薇”手语视频,要求大学生全体起立,模仿视频舞蹈;然后进行分享;总结出心态影响人的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心态,现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良好心态。在课程结束之前,总结训练内容和效果时,用“看来催眠起作用了”,引起大学生对催眠的觉知和注意。然后,进行“猜一猜”游戏:谈到催眠,头脑中最先出现的事物、景象或词是什么?多年来,由于人们对催眠的误解或偏见,在人们的意识中,催眠常常和巫术、江湖骗术、控制以及舞台表演连接在一起。对催眠体验,既有好奇和神秘感,也不乏恐惧、害怕或担心。这些会影响催眠过程中,大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放松,并选择注意于个体内在的体验。而这两个方面是保证大学生催眠体验的重要前提条件。因为所谓的催眠体验是指,“当催眠师进行催眠诱导时,被试处于精神放松、沉浸于内部体验(如想象、记忆和感觉)且与外界正在进行的事件相分离的状态”。为澄清大学生头脑中对催眠的偏见或者误区,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催眠现象;播放电影《心理捕手》中主人公和心理咨询师在湖边长椅上谈话片段,使大学生认识到催眠并非控制;进而向大学生说明,形成和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还可以通过自我催眠来实现,等等。这就为大学生的催眠体验做好了铺垫。
  

  2.催眠体验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带领大学生做催眠体验;余下的15分钟左右时间用于催眠体验分享。有时也加入个体催眠展示,这主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方案设计内容(部分)如下:
  
  导入语: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跟随我进行一次心灵之旅。可以把椅子拉到教室任何一个你认为舒服的地方。找一个合适的坐姿,并摘下眼镜等感觉有束缚的东西。好,让我们开始吧。
  
  催眠体验:播放催眠音频《漂浮》《神奇的小船》等;或者在催眠音乐背景下教师用语言进行催眠诱导,以及暗示体验的改变。催眠体验的分享:由于个体差异,在催眠体验中,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会有所不同。有的大学生进入了较深程度的催眠中,有的则进入较浅程度的催眠,有的则不能进入催眠体验状态中。每个人对自己是否进入催眠状态,和为什么不能进入催眠体验状态,迫切需要了解,因此,体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借助于大学生催眠体验分享,可以使大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催眠这一现象,增加大学生使用催眠这一技术的积极性。进行催眠分享后,再通过PPT脑波展示,向大学生揭示在催眠前、催眠中和催眠后人脑波的变化;并指出自我放松,也可以带来同样的效果。

  
  3.催眠体验巩固阶段。为了巩固催眠体验效果,在随后的两周里,各占一个课时进行催眠体验巩固训练。这一阶段与催眠体验阶段一样,分两个环节:催眠体验和催眠分享。除此而外,结合团体催眠体验,教授给大学生自我放松和自我催眠技术。并结合课下QQ联系辅导方式,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放松和自我催眠训练。
  
  在期末作业中,很多同学谈到催眠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一位女同学写到:“老师,非常感谢你。感谢你交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心理训练方法。我觉得,没有人会比我对催眠的体验更深刻了。我有痛经的毛病,每次都要卧床休息,影响学习,很痛苦。但是按照你教的方法,第一次就觉得有效果;后来坚持做。现在,虽然还痛,但是不用卧床休息了。我真的很开心。”
  

  二、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已有观念的影响。催眠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既神秘又好奇,也不乏误区与偏见。催眠自从产生之日起就颇受争议,加之催眠在我国为较多人指导是进10-20年间的事情。人们对催眠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常常表现为把催眠和暗示等同,或者把催眠和睡眠等同,或者把催眠和控制等同起来,等等。因此,在催眠体验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消除对催眠的偏见和误区;同时尽可能使大学生了解催眠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并不神秘。并在催眠体验过程中保持平常心。
  

  (二)催眠音频和场地环境的影响。在对大学生实施催眠体验时,最好是教师使用语言对大学生进行催眠诱导和暗示体验的改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教师可以在观察学生反应的基础上调整语调语速,以便使大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到诱导情境中。
  
  对于催眠体验中,出现声音刺激等影响催眠体验的因素,能够及时做出诱导暗示,以保障催眠体验的效果。因为在课表中安排好的公共教室上课,常常难以保障绝对安静的环境。此外,在团体催眠体验中,由于个别大学生,出于种种原因不能主动参加催眠体验,且会发出响动,如不经意地挪动椅子或小声说话等。而在使用催眠音频时,发现调整呼吸的催眠诱导常常与大学生调整呼吸的频率相差太大,出现从专注自己内在状态中出来的情况发生。
  

  (三)教师的专业水平。催眠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心理技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团体催眠的教师,一定要受过催眠专业训练,最好是在督导下,具有一定的个案催眠经验积累。这样,才能够处理好团体催眠体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或问题。并能够在团体催眠体验的同时,对有个体催眠需要的大学生,提供个体催眠。
  

  参考文献: 
  [1]吴承红,邰启扬.75例个案催眠治疗的实证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8,(3).
  [2]童萍,吴承红.催眠易化心理咨询的机制初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3).
  [3]李建伟.催眠的本质及定义[J].医学与哲学:文社会医学版,2010,(9).
  [4]耿艳萌,许志鹏,吴长海.催眠疗法治疗强迫症[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1).
  [5]崔立中,朱国康,程顶.简易自我放松催眠对学习疲劳的缓解作用[J].心理科学,2009,(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