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学生恋爱观与性教育的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性教育的早晚与性行为的取向相关系数为- 0. 294,p < 0. 001,所以性教育的早晚与性行为取向密切相关。
3.性教育的早晚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性教育的早晚对不同性别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影响显着(F = 4. 305,P < 0. 05) ,见表5.
四、分析
1.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各个维度的特征分析
(1) 大学生恋爱观的性别差异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恋爱动机和依恋倾向维度上存在显着的差异,根据进化心理学理论,女生在择偶方面重视对方的经济与地位,包括人格方面的责任心,主要是因为希望对方给自己及抚育后代提供经济保障,所以女生就会在恋爱观上表现出看重男方的实力,责任心等人格品质。择偶取向上男女之间是存在显着的差异的。
根据角色构建理论,个体会通过社会生活情1接,让彼此接纳与受益。[10]所以男性更倾向于独立,而女性则倾向于依赖。正是这一点导致在依恋倾向的维度上,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显着性的差异。
大多数女生倾向于恋爱后就结婚,她们的感情丰富细腻,随着感情投入越来越深,她们渴望有个完美结局,那就是走进婚姻。而男生会把爱情与婚姻分开,一旦要婚姻那就意味着责任,他们将面对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压力。所以,男性和女性对婚姻的不同认知使其对恋爱动机的态度上存在显着差异。
(2) 大学生恋爱观的生源地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恋爱观,只在择偶取向的维度上存在着较为显着的差异。男女生首选的指标都是“能对我好”,对于城市男生“处女”已不是男性择偶的第一标准,退居至第五位。自然对配偶是否处女无所谓。而在农村男生中,对于“处女”的要求却比较高,原因可能是因为城市人员由于从小就接触到很多国外的思想,受其影响,对于择偶方面的想法也就比较开放,农村的学生相反,接触到的更多的反倒是一些传统的思想,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被试对于童贞、家庭社会地位的要求要明显比城市人员更加看重。
(3) 大学生恋爱观的恋爱经历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有恋爱经历和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之间,在恋爱观的性行为取向的维度上存在着显着性的差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 H. Maslow) 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需求的产生。而青春期孩子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其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需求也就产生了。对于归属与爱的需求的渴望,导致他们也萌芽很多对爱情美好的愿望,只是我们家长和老师认为他们面对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升学考试等,忽视了他们这种需求。[11]而此时若是没有足够的性知识作为准备,那么高中生就很有可能会发生性行为,有了初尝禁果的感觉后,以后这些学生的恋爱观的性行为的取向将会有明显的不同。
2.大学生恋爱观与性教育的时间的相关分析
由表4,表5可以看出,性教育的时间的早晚,与获取性知识的早晚与性行为的取向密切相关。
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功能的发展,青少年产生出现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得青春期的孩子,不得不面临性骚动带来的困扰,而此时若是没有足够的性知识作为准备,那么高中生就很有可能会发生性行为,有了初尝禁果的感觉后,以后这些学生的恋爱观的性行为的取向将会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说性教育的时间与性行为的取向是密切相关的。
五、建议
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民族的素质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洪艳萍,魏国平,郑珍,潘亚琴. 性教育的早晚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S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