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经济学论文

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及政策完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7 共2001字
摘要

  财政教育支出是指国家将教育财政收入依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使用用途,划拨资金的财政管理活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不断增加。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是否适度,仍需从规模、结构等多角度考察。

  一、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与问题

  1.从支出规模看,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偏低。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便是教育的发达程度、教育的投入水平。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例作为衡量一国政府教育投入程度的指标。

  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

  由表1,首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随着GDP的增长而不断上升。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从2004年到2013年保持20.81%的年均增长率,且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维持在15-16%左右,总体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较低。

  由表1,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2012年才历史性实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4%的目标。然而对比发现,发达国家的财政教育支出通常占GDP5-7%左右。因此从教育投资的规模看,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滞后于GDP的增长。这说明我国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短缺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我国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要赶上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还要再上一个台阶。

  2.从支出结构看,我国教育支出存在结构失衡的状况

  2.1我国教育支出在三级教育的投入比例不尽合理。公共教育支出主要用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通过生均事业费支出可以看出,我国初等教育比例最低、中等教育比例其次,而高等教育比例最高,表现为“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的倾向,然而根据萨卡罗普洛斯编制的世界主要地区不同教育阶段的平均收益率所得出结论是:在三个主要教育阶段中,世界所有地区的小学教育的社会收益率都最高。可见三级教育失衡状况不利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2.2我国教育支出的地理区域差异显着

  2.2.1区域性差异之一: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不平衡问题也较为显着。发达的东部地区不仅有财政投入的支持,还有许多其他资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而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只能依靠国家的财政。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省区平均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额分别为893.85亿元、769.19亿元、479.05亿元,比例为1:0.86:0.54.其中居首位的是广东,财政性教育支出达到1744.59亿元;居末位的西藏仅有107.18亿元,二者相差约16倍,由此可见财政教育投入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2.2.2区域性差异之二:农村和城市。从我国财政对城乡教育支出的比较来看,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总量不足,这表现在:一是财政性农村初中与小学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过低。二是农村普通初中与小学生均经费低于全国水平。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这种状况近年来不但没有得到改变,相反城乡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这表现为农村初中与小学教育经费增长速度远低于全国水平,更低于城镇水平。

  二、完善财政对教育投资的政策建议

  1.提高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比重。加大财政对教育支出的投入力度,巩固财政在教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首先要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其次,将各种来源的财政性教育基金统一管理,把大量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此外,扩宽教育的投入渠道。开征教育税,发行教育公债,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实现投资渠道的多样化。

  2.规范财政教育分配结构。面对目前教育经费有限的实际情况,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收益率较高的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去;而对于高等教育则应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全社会共同参与,采取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的方式,合理安排财政教育经费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3.改善教育支出的地域性差异。优化地区和城乡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实行中东部地区集中部门财力向西部地区的纵向转移以及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横向转移,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资金的平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用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办学教学条件。这样可减轻中央财政的负担,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林。 优化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研究[D].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张得娟。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3]王敏。 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 经济经纬,2007,(6)。

  [4]赫娜。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失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张丽娟。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结构问题研究。2008.

  [6]《中国统计年鉴》20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