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经济学论文

振兴乡村背景下农村教育投资的现状和优化途径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作者:董佳
发布于:2021-03-26 共3002字

  摘    要: 文章基于农村教育投资的特点和现状,探讨农村教育投资所面临的难题,并进一步分析这些难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最后从乡村振兴这一战略要求出发,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教育投资; 信用户;

  一、农村教育投资的特点与现状

  (一)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投资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虽然针对农村地区每年的财政教育拨款增速较大,但无奈总量依然不占优势。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元的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依然高达1660万,贫困发生率为1.7%,这限制了农村家庭在教育上的投资,并且同期农资物价上涨更加剧了这一趋势。

  (二)教育目标与城市的教育目标趋同。

  受城市文明的影响,农村教育投资向城市看齐。农家子弟读书的主要目的,甚至说唯一目的就是考大学,否则就默认失败,这是完全不健康的教育理念。此外,针对农业经济活动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欠缺,完全没有形成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振兴乡村背景下农村教育投资的现状和优化途径
 

  (三)投资仅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整体办学条件差。

  随着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基本的教学资料和活动均可顺利开展。但实验性、探索性教学的开展仍不具备条件,仅有的教学仪器和实验材料利用率低。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体育课、音乐课等“辅课”由“主课”教师代为教授甚至长期不开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在教育结构上,投资主要集中于义务教育阶段。

  义务阶段教育因为有相关法律法规做支撑整体表现良好,其他阶段却令人堪忧。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我国农村地区2016年初中毕业生为224.7万人,但同期高中仅招生27万人,仅12%的学生继续在农村地区进行高中阶段学习[1]。

  二、农村教育投资现状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没有农村教育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面临巨大困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的是扎根于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农村教育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具有天然优势,尤其是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经带有这类基因,从意愿和便利性角度都更适合继承源于此盛于此的传统特色文化。

  (二)没有农村教育的助力,城镇化目标几乎是不可完成的。

  不断扩大的农村教育规模和不断提高的农村教育水平源源不断地向城镇化建设输送大量优质人才,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村教育投资直接影响到城镇化的进程。

  (三)没有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就不可能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这对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地区庞大的人口数量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农村教育投资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有助于农村及其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

  (四)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教育的现代化。

  农村教育投资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从而我国教育的现代化也将大打折扣。教育的现代化必将涉及到教育公平,这也是我国政府对所有国民的一项庄重承诺,有失公平的教育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如此情形下的教育现代化也没有任何意义。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优化农村教育投资的路径

  (一)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培养相关人才。

  作为教育经济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农村教育投资问题是一个横跨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农业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术和实践问题,不仅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术上也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从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各级各类教育协会应建立农村教育投资相关研究平台,设立农村教育投资论坛,鼓励相关研究的开展,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培养相关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二)完善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2]。

  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尤其对于农村教育而言,其投资收益存在着严重的外溢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收益并非完全匹配,政府财政拨款目前是而且今后也应该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与我国经济所有制改革一样,农村教育投资应该吸纳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常见的社会力量有慈善机构、教育基金会、公司企业以及个人。政府财政拨款用于保障农村教育体系正常运行,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助学风气,实现多元化的人文关怀。

  (三)优先支持农村教育结构的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加大农村地区幼儿园各类教学和生活设备的投资,特别是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尽最大的努力消除缺少父母陪伴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提高对初等教育中幼儿教育的支持力度。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尤其是不给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设置升学天花板,支持他们进入职业发展的本科、研究生阶段学习,致力于培养理论扎实、德技兼修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投资与当地农村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教育,确保能做到落地生根,而非空中楼阁,努力形成一种通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把人留下来、把产业做大、做强的新局面。

  (四)发展农村特色教育,与城市教育进行差异化竞争[3]。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彼此之间差距很大,但各具特色。厨师之乡、名茶之乡等对于荣获该荣誉的地区不仅仅是所谓的名誉,更预示着一个可能的产业,而对于农村教育而言也是一个特色,农村教育投资理应在特色上下功夫。除此之外,在农村教育中加入诸如革命文化、地域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养成教育。

  (五)将子女教育状况等指标纳入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金融+教育双向扶贫。

  农村地区用户在获取金融机构贷款时往往存在信用记录缺失,这对金融机构搜集真实有效的信用信息产生阻碍。因此,建议在构建农村居民信用指标体系时将子女受教育状况纳入,在预防教育致贫的同时为愿意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农户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实现精准扶贫中的金融+教育双向扶贫的效果。

  (六)构建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系统,为农村教育投资提供支持。

  不能简单把农村当成粮食生产的基地,应该提高粮食的经济附加值,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现代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一个开放的农村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这首先需要农村教育投资提供支持;反过来,这一生态系统的建立需要农村提供原材料、提供人力资源,从而也会为农村教育投资提供支持,如此形成一个良好的增益闭环,这才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七)发挥农村教育投资的导向作用,打造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的乡村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农村教育很难吸引优秀的师资前往。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从事农村教育的专任教师近264万人。免费定向师范生等一系列举措的出台之于庞大的乡村教师队伍无异于杯水车薪。要想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考虑到专任教师的个人生活和发展需求。一方面在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上下功夫,建议设立农村地区教师补助专项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帮助教师发展,不断打破农村教师发展的上限,努力做到城乡均衡。比如通过政策倾斜向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继续教育、进修机会;摸索教师流转制度,考虑在教师晋升中加入支教这一环节,促进教师进行校级交流。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2] 刘灵芝,黄悦怡,王雅鹏.基于收入分层视角的农村教育投资与教育回报研究--兼对湖北省农村家庭的实证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3(12).
  [3] 郝文武.在特色发展中彰显农村学校文化和活力[J].教育科学,2020(3).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董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教育投资问题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1,41(03):33-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