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体悟式活动课堂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把自己已有经验与当前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形象的深刻感受、对方法技能的切实领会。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快乐体验。
关键词:语文; 活动课堂; 反思;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习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可谓轰轰烈烈,课改出品人可谓多矣,课改名堂可谓繁矣,课改速度可谓快矣。但改革大多着重于教学形式的变革。如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如怎样书写教案,怎样编制预习案、导学案、检测案等),课堂分几个步骤,教与学的时间怎样分配,运用怎样的多媒体教学等。这些的确使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不少变化。但这些变革更多关注的是“教师做了什么”,在教学形式的变革下,学生的内心体验究竟是怎样的,对此的关注就显得太少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驱遣的?学生的眼神是灵光闪闪的还是呆滞漠然的?学生的表情是兴味盎然的还是索然无味的?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快乐幸福的还是痛苦灼的?课改又关注了多少?这值得所有语文人扪心自问。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2.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感知、理解、领悟、积累知识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秋天的图画》描写的是硕果累累的是秋天,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秋天,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语文教育应该增强体验式学习,关注学生的精神发育与情感丰满,让学生沉浸于艺术与文学美之中,通过美的体验、感受、表达与创造,培养出有激情、有美感、有创意的生活者。”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关注学生的内部心灵体验,语文的高效课堂应是”体悟式”语文活动课堂。
二.语文活动课堂策略探讨
什么是语文体悟式活动课堂?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文本自身特点,学生的兴趣、年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能力层级等以及学生学习特定时段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学生的主观心理环境等,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把自己已有经验与当前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形象的深刻感受、对方法技能的切实领会的课堂。
语文教学“体悟式”活动课堂是老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体验的课堂。它实践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创始人杜威提倡的“做中学”,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快乐体验。在这样的课堂上请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分析;请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请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抓住;请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请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创造。总之,”体悟式”语文活动课堂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整个课堂生活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的课堂我做主”!
(一)语文教学“体悟式”活动课堂实施的前提条件
语文教学“体悟式”活动课堂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倡扬教学民主精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言说的权利。权利某种意义上与能力是对等的。给予学生权利才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不让学生盲目尊奉教材和权威,不让学生盲目尊奉教师和他人。要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要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
“信任学生”要求教师真诚地表达对学生的信任,相信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合作能力。当学生感知到老师的信任是发自肺腑的,他们的自主学习态度就会超乎寻常得认真,他们的探究合作热情就会异乎寻常得高涨。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创造的触角一定会得到快乐地牵引。相信“信任”会激发创造力。
“欣赏学生”要求教师自身要自信、宽博、谦逊,“教师应拥有这样的胸怀:欣赏当众挑战自己权威的学生。
(二)语文教学“体悟式”活动课堂的实施步骤
语文教学“体悟式”活动课堂的实施步骤是:明确任务(设题)———活动体验(自悟)———呈现展示(交流)———反思总结(归理)
明确任务(设题):教师设题要有匠心;题目要有探究价值,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表述要简明、准确。2.要有具体明确规范的活动要求。
活动体验(自悟):具体的活动步骤和要求。一般采用个人自悟与小组学习伙伴合作自悟相结合的方式。
呈现展示(交流):个人学习成果或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交流展示。或文稿宣读、鉴赏评阅、阅览欣赏,或朗诵,或演讲,或表演等
反思总结(归理):活动结束,师生共写活动感言,发往公众号(教师的、学生的或班级的)
(三)语文教学“体悟式”活动课堂的教学策略
1.对话交流,建构“人———人”模式师生关系;2.调整期望,欣赏你的学生;3.调动参与,要的是思维和情感的参与;4激发兴趣,拉近与经验的距离;5.善待创见,鼓励自圆其说;6.积极评价,促进学习。
所谓“人———人”模式师生关系,就是教师把学生当人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认识到学生是现代社会的富有发展潜力的、有旺盛生命力的、有特殊的心理情感需求的身心不断发展着的青少年。教师也要把自己当人看,教师在自己的课堂里要真诚地真实地表达自己: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情感体验等,这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真人”元素。这是课堂的一部分,这是语文教师独特的课程资源。把人的元素抽取掉,语文课堂上剩下的就只能是干瘪的教条了。语文教师不要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可敬畏的神,而是当成可亲近的人。
建立了“人———人”模式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就有了“爱”的氤氲。无论教学方法稚拙还是高超,朴素还是时髦,只要基于爱,它就能给学生的心灵一种自然、健康、丰富的滋润。
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究真理的过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精神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精神的对话和交流。教师要以真诚的自我形象走入学生的心灵。在人与人的真诚对话中,在心与心的直接碰撞中,促进智慧与精神成长。
(四)语文教学“体悟式”活动课堂的教学追求
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语文学力(具体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及由方法习惯构成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情感,塑造学生人格。语文课堂培育的应是活泼的生命。语文教学应该指向成全人的教学,语文教师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期待每个孩子都能沐浴着爱的阳光,接受着智慧的启迪,拥有一个备受关爱从而知爱感恩回报社会的人生。
最后用这样一段话描述语文教学“体悟式”活动课堂的艺术境界:课堂的活跃不只是在那热闹的气氛里,而是在你看我的眼神里,在你澎湃的内心里;知识不再是静处在书本里,而是在你和我的语言交锋里,在你和我的思维碰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