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阐述了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的融合价值后, 又对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 最后透过茶文化就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的完善化构建提出了具体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茶文化; 高校; 思想道德; 教学理论;
茶文化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茶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化范式。人类在繁忙的社会活动中将茶叶从自然界的产物转变为有序的茶文化, 并在此过程中构建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理念、“尊人贵生”、“廉美和敬”等都是茶文化思想意蕴的表现。同时, 茶道、茶德、茶画、茶艺以及茶书与茶学、茶故事等均是茶文化的具体表象, 并且每一元素基本上都是茶文化美学与艺术气韵的体现。更重要的是, 我国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汲取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 结合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粹创建了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具有鲜明的教化感召功能。因此, 从这一角度而言, 茶文化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会大有裨益, 不仅能极大地丰富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体系, 而且也能引导莘莘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1 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的融合价值
1.1 丰富与完善思想道德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 也需要正确的思想道德理论的引导, 也就是说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 倘若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则整个社会将被无尽的物质所包围, 主流价值观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颠覆, 道德败坏底线沦丧将是司空见惯。正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面对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大力发展经济之时也应当着手构建科学的思想道德理论体系。而从传统文化中分离出来的茶文化包孕着丰厚的人文知识以及伦理规范, 这必会为现代思想道德理论建设带来新的血液。茶文化德育思想内涵在为思想道德理论教学所吸收后, 会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理论向着科学化与完善化迈进。例如, 茶文化中的茶之“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走进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课堂, 能使学生在传统的茶文化道德理念中明确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1.2 推动茶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众所周知, 唐朝陆羽《茶经》的问世才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正式诞生, 在这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的茶文化被打上了浓厚的历史烙印, 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美学品味抑或是道德标准都是在传统社会中渐渐形成的。因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茶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然而, 时过境迁, 曾经风靡全国的茶文化却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境地。究其原因, 我国的茶文化一路走来历经风雨, 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文化体系, 思维定势的驱动下茶文化的创新活力越来越弱, 渐渐地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滞后于时代潮流的茶文化必然会为其所抛弃。当前, 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相结合, 则意味着茶文化可以透过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为广大青年学生所知悉, 而茶文化在与现代思想道德观念相融合的过程中必会受现代文明的影响。为了契合现代道德理论教育, 茶文化会剔除自身糟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事实上也是茶文化现代化发展的表现所在。
2 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的发展现状
2.1 传统文化注入不足
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点构建起来的, 其中涉及思想道德的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其他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与历史观。由此可见, 当前高校的思想道德教学理论并没有涉及传统文化这一领域。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地接受道德思想的约束, 而不能从文化信仰的角度主动地树立道德自觉观。于是, 大学生犯罪开始频繁见报, 校园盗窃、学生抢劫以及故意伤害教师等事件层出不穷。虽然, 大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 但是犯罪依然屡禁不止, 甚至呈现出日益猖獗的趋势。追根溯源,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缺乏坚实的文化基石, 教师只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做”并且“必须这样做”, 但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而这些“为什么”都能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找到依据, 学生在明白了“为什么”后, 自然也会信奉遵守。
2.2 高校支持力度不大
思想道德教学理论是推动教学工作深入开展的向导, 健全的思想道德教学理论对于教学而言具有促进作用, 反之则会阻碍教学。但事实上, 我国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的重要性, 却由于资金匮乏无力承担系统化的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研究工作, 致使理论研究一度陷入了停滞不前的阶段。每一高校都有重点建设的学科, 由于思想道德教学理论过于“纯粹”, 甚少会有高校将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因此, 高校鲜少组织思政教师对相关的思政教育理论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也很少为思政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致使教师只能在有限的经济范围内进行浅层研究。例如, 某些教师在进行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研究时, 需要以社会调查的形式到全国各地进行走访, 调研所耗费的资金大多是教师自行承担, 很多高校未对教师提供专项的研究资金。
2.3 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思想道德教学理论是一种精神文化意识, 其价值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出来。因此, 任何理论只有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才能对社会实践活动产生能动作用, 否则就只能是空想。目前,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学理论依旧停留在较为表面的阶段, 没有从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思想道德理论进行创新化调整, 使其在网络流行文化的冲击下甚为被动。究其根本, 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多是由“学生”队伍组织的, 硕士生与博士生构成了理论研究的主体, 涉世不深的他们一直处于象牙塔之中, 无法从实践的角度发现思想道德教学理论所出现的问题, 而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道德理论问题也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进而使得我国思想道德教学的理论研究日趋“学院化”, 并与社会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
3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的完善化构建
3.1 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 加强茶文化道德理论的文化内涵
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的构建不妨以茶文化为契机, 将传统文化因子渗入到理论研究中, 以此增强茶文化道德理论的文化内涵。首先, 高校以茶文化为思想载体, 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理论中。比如,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传统文化思想与茶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有相通之处, 高校将二者以有效的方式注入到思想道德教学理论中,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精神与厚德载物的胸襟。另外, 高校也应当立足于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的现状, 根据教学需要与现实情况, 有针对性地引入茶文化思想内核, 利用茶道精神、茶德思想以及茶礼规范填充思想道德教学的传统文化“空白”。
3.2 加大投入力度, 打造高素质的茶文化道德理论研究队伍
思想道德教学理论不仅对于思想道德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且也直接关乎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 高校应当注重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的构建, 必须摈弃原有的“思想次之”理念, 坚持思想与文化并重的教学观。一方面, 高校应加大对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研究的投入力度, 从物力财力与人力上都给予充分的支持, 从国内外引入高素质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才和茶文化学者, 建立专业的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理论研究队伍, 并营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研究氛围, 设立丰厚的物质鼓励以激励教师加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 高校也应为茶文化道德理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设立专项基金以保障思政教师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使其能无后顾之忧地将理论研究进行到底。
3.3 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 强化茶文化道德理论的实际意义
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 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只有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才能对实践形成正确的指导。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也应当因着社会实践的变动而不断创新, 在引入茶文化时可以对眼下的思想道德教学理论进行革新, 并以适度原则为指导构建科学的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理论体系。再者, 高校也应当运用具有实践性特点的茶文化对思想道德教学理论进行解构化重建, 从“和”的茶道思想角度入手在理论与实践之中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使理论能切实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志根, 赵启泉, 汤一, 董尚胜.高校茶文化课程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探索和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1 (3) :61-62.
[2]张凌云, 梁慧玲, 陈文品.茶文化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思想道德的影响初探[J].广东茶业, 2009 (6) :29-32.
[3]黄晓琴, 张丽霞, 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 2010 (1) :40-42.
[4]李翠英, 余有本, 周天山, 王荣花.基于素质教育的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9) :173-174.
[5]张娟玲, 李秋红.探究茶文化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影响[J].福建茶叶, 2016 (10) :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