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内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12 共6687字
论文摘要

  1、 建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建筑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专门研究建筑业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分支,是建筑业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但产业(Industry)是个笼统的概念,既可以指全产业,又可以泛指国民经济中各个具体的产业部门,如工业、农业、服务业,或者更为具体的行业部门,如制造业、纺织业、食品业、建筑业等等。由于这些具体的产业部门或行业部门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针对其不同的研究对象便产生了不同的产业经济学分支,如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等。通常所谓的产业经济学,其理论体系是基于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共性部分形成的,但仍因研究对象界定的不同而在内容构成上存在明显的分歧。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为清晰地认识建筑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领域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首先,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看,其中较早形成和成熟的部分是产业组织理论。

  组织作为与劳动资本和技术并列的生产的第四个要素,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 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马歇尔关于组织的概念具有多重的含义,它可以是指企业内部组织,也可以是企业之间的组织或者是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等,后一部分关于组织的认识成为初期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研究内容。

  直到现在,欧美经济学界仍把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看作产业组织学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的同义词。尤其在美国,一般不提产业经济学,而是提产业组织理论。

  按照欧美主流经济学家的界定,产业结构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结构,即某一产业或市场中企业间的构成形态或市场形态。

  这也就是说,产业组织理论所研究的产业在某种意义上与市场同义,研究的是某一具体产业或市场中生产可以替代的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通常认为涉及到三个相互密切相关的方面,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早期的研究,以不同市场结构(市场形态)中企业间的关系和行为为重点,较少涉及到单个企业内的制度安排。

  后来这种研究延伸到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及组织形式,从而与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其次,产业经济学的另一部分内容,是有关产业结构包括产业关联和产业布局的理论。

  产业关联主要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相联系。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立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主要是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研究各个产业之间在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实物关联,其基本的思想在于从数量上揭示经济体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在投入和产出之间体现出的现实关系。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作为一门独立于产业经济学之外的学科发展的。

  投入产出分析所揭示的基本思想在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赫希曼将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一步区分为两种联系,一是“投入供应、衍生需求,或者说后向联系效应”,二是“产品利用或者前向联系效应”。由于不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大小不同,由此决定了投资于这些产业产生的效率差异。如果将有限的资本首先投向前后向联系效应大的行业,将会对整体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而如果将有限投资首先投向前后向联系效应小的部门,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较小,从而产生对相对短缺的投资的无效使用。这种不同产业部门或行业部门前后向联系效应的大小,成为了赫希曼用于选择主导产业的标尺,后来也常常被用作评价产业(产业部门或行业部门)竞争力的依据。二战后的日本,曾利用相关理论进行产业结构的改革,选择和扶持主导产业,进行产业布局并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基于此背景,产业经济学新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在日本逐步形成,其与产业组织理论不同的是,它将“产业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纳入了产业经济学,并且这里所指的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不同产业发展所体现出来的长期趋势差异,以及因为不同产业在经济总体中的结构变动对经济总体增长产生的影响等。

  很显然,这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领域是交叉的,是西方国家的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所不涉及的。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构成上的分歧,主要是因为对同样作为研究对象的产业的界定不同而引起的。

  基于此,可以通过对象的差异来界定建筑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参见图1。

 论文摘要

  1.1 建筑经济学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关系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全产业中的一个具体的行业部门,建筑经济学作为建筑业产业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和领域不涉及建筑业外部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建筑业本身的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其中包含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但内涵却不尽相同。

  这主要是因为,产业组织理论所指的产业是抽象的或代表性的产业,而建筑经济学所研究的产业(建筑业)是具体的,其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方式是个性化的,特别是建筑产品的生产方式和建筑业科学的生产力组织形式所要求的产业组织形态及组织结构与其它产业是完全不同的。

  1.2 建筑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又称为个体经济学, 研究的对象是市场中单个经济单位(企业、家庭)的经济行为, 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经济个体(厂商、居民户)如何获取最大效益, 即厂商怎样以稀缺资源组织生产, 谋取利润最大化, 居民户怎样在现实的禀赋约束下选择消费, 谋取效用最大化。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和最大化分析方法等, 研究的重点是厂商的行为及其竞争关系、居民户的消费行为等。很显然,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与任何产业的经济活动都密切相关。但是必须看到,微观经济学涉及的市场或企业,并非指具体的企业, 而是以“代表性企业”行为分析均衡价格理论或者说市场需求与供给理论,是企业与市场的理想化模型。而建筑经济学需要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或经济模型来解释现实中建筑业的各种经济关系和建筑业企业行为。这也就是说,建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含了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应用。

  1.3 建筑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量经济学, 研究的对象是国民收入的形成、分配和使用, 研究的重点是一定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周期理论;通货膨胀(紧缩)理论;就业(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经济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起,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与宏观经济学相比,建筑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主要研究由于经济总量变动以及经济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产业结构变动)对建筑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应用经济增长理论来解释建筑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途径,以及研究建筑业景气状况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等。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新兴的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或者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所研究的是介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理论。其中以具体的产业部门或行业部门为研究对象的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等,都是应用经济学。就建筑经济学而论,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同产业组织理论相似(产业内),包括产业内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因而包含了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相关理论的应用。

  相对宏观经济学和产业结构理论而言,建筑经济学所关注的仅是经济总量变动和产业结构变动的结果以及经济环境变化对建筑经济活动与建筑业成长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理解建筑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有助于清晰地阐明建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研究内容。

  2、 建筑经济学学科发展与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从 1956 年开始在同济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立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起,建筑经济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历了50 多年的历程。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筑业并不具有独立产业的地位,只被看作是完成基本建设任务的施工队伍;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也没有独立的建筑业经济指标,只是在基本建设投资额指标下分列一个建安工作量指标。因此,当时的建筑经济学学科所关注的只是基本建设经济问题,从代表性的教材内容来看,主要研究的是基本建设的作用和管理原理、基本建设规划理论、设计经济原理、施工组织管理原理与方法、基本建设生产要素运动规律以及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等。

  伴随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得到确认,正像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建筑业这种消费生产资料的产业,本身也创造价值。这意味着建筑业作为独立产业的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从而为建筑经济学作为建筑业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8 年。王宏经教授主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建筑经济学》教材,将建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定义为主要研究建筑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建筑经济活动规律。该书内容广泛,包括建筑产品的商品属性和建筑市场、建筑业的科技进步、建筑产品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建筑业的管理、建筑业计划、建筑业的组织结构、设计经济原理、施工管理经济、劳动工资、物资供应管理、生产基金、价格形成与管理乃至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以及建筑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等。

  该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所体现的建筑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尚不明晰,并且由于我国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筑业转型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还显而易见。此后,国内高等院校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设置,逐步转向了工程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对建筑经济学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集中研究减少了,但针对该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却在不断地深化。

  2004年,原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提出了“关于我国建筑经济学学科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汇总了中国建筑经济学学科“十五”期间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及要点,包括:建筑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和产业增长模式分析,中国建筑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中国建筑业的结构重组理论,建筑工程担保、保险、信用体系及制度研究,中国建筑业技术进步理论,建筑市场交易及招投标理论,区域建筑生产力发展研究,建筑企业的竞争力研究,建设工程造价理论,企业价值链理论的运用研究,建筑企业运行机制研究,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研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市场监管模式研究等。上述研究成果虽然是独立、分散进行的,但却从不同角度或层面丰富了建筑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对建筑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

  3、 建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内容

  理论体系是指针对特定事物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建筑经济学作为专门研究建筑业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内容必须能正确地解释与建筑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种概念、原理、经济行为和规律。依据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筑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技术经济特点的分析,并且综合考虑相关学科一般性理论的应用,建筑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内容由 9 个相互关联的模块组成,如图2 所示。

 论文摘要

  3.1 建筑经济活动与建筑市场

  建筑经济活动是建筑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内核,而建筑市场是建筑经济活动的场所并集中体现建筑业的各种主要的经济关系,二者的内在联系紧密,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建筑经济活动的概念、内涵以及建筑市场中的交换关系、经济活动规律和市场的结构、分布、交易方式、监管理论与现实的政策法规等。由于建筑经济活动与建筑市场的个性化特点突出,其相关理论构成系统化的专门知识,是建筑经济学其它理论分支的基础。

  3.2 建筑业的产业结构与生产力组织

  建筑业的产业结构与生产力组织,是建筑业产业组织理论中两个密切相关的核心问题,主要研究符合建筑经济活动和建筑产品生产过程技术经济特点的建筑业管理模式以及科学的生产力组织形式,包括建筑业企业类别、产业结构(包括集中度)、建筑业产业和代表性企业的组织形态、以及以生产力组织者(总承包公司)为核心的生产要素结合方式及产业集群方式与生产力布局等内容。上述内容既包含了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又充分体现建筑经济学学科内涵的个性,对建筑经济活动的效率和绩效的影响是深远的和决定性的。

  3.3 建筑产品的价值增值与过程管理

  建筑产品的价值增值活动,主要基于工程价值链和价值增值的环节及相关的工程服务,研究建筑产品的规划、设计和基本生产过程(将物质资源转化为建筑产品的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原材料、构配件等的加工、制作过程)以及相关工程服务过程的价值创造活动与价值增值原理,例如设计过程中规划设计方案的比选和价值工程应用,施工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等。此外,从建筑业产业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和工程价值链的关系上,还将研究建筑业中经济单位个体在建筑产品中的附加价值问题。

  3.4 建筑产品价格的形成与价格机制

  建筑产品的价格,综合性地体现建筑产品的价值,调节建筑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直接影响建筑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并且存在多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对此,建筑经济学注重于结合建筑经济活动的特点和方式,研究建筑产品价格的形成与定价机制,研究建筑产品价格的构成及其对建筑经济活动和生产力发展的调节机制,进而基于价值规律研究建筑产品价格水平的影响因素及改善途径,充分揭示价格因素对建筑经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3.5 建筑业生产要素的运动规律

  建筑经济活动的生产要素,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等智力资本。这些生产要素有不同的功能和运动规律,通过有机的结合形成生产力,但结合过程及要素本身均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或者说是动态的。为了能以最小的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率,一方面要研究要素本身的质量、效能和提高的途径,另一方面则要研究要素的使用和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配置和有效使用,流动资金的周转以及知识管理、劳动管理和劳动生产率等问题。

  3.6 建筑业经济增长中的要素积累和影响因素

  建筑经济学研究建筑业的经济增长,包含了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理论的应用,主要基于建筑业的要素产出贡献率来研究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经济总量变动、产业结构变动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等对建筑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体来说,前者(要素投入)是建筑业经济增长的内因,而后者(经济力)则是建筑业经济增长的外动力。其中,经济总量变动的影响,体现建筑业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产业结构变动会影响建筑市场的分布等。

  3.7 创新与建筑业的经济增长途径

  创新能带来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源,并且能增强建筑业的前向关联效应。

  以创新为核心的建筑业经济增长原理,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创新经济增长的途径,包括通过市场开发创造新的建设需求,通过技术开发(采用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等)为经济活动增添新要素,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来发展新事业;其二是研究建筑业的创新机制与制度环境;其三是研究建筑业广义的风险投资,即对开拓性、创造性经济活动的资金投入及其对建筑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

  3.8 建筑业的经济波动与产业行为策略

  建筑业的经济波动,主要是由建设需求波动所引起的,而建设需求的波动,不以建筑业本身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因此,即使在建筑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其经济波动也是难免的。

  为了消除或减轻经济波动对建筑业成长发展的不利影响,建筑经济学要关注和研究应对建设需求波动的策略,包括大中型以上骨干建筑企业的国际化策略、多角化经营策略和产业链延伸策略。特别是当国内建设需求增长率放缓、停滞或下行时,国际化策略和多角化策略是建筑业企业最基本的应对策略。

  3.9 建筑业的经济活动分析与产业政策

  建筑经济学体系中的经济活动分析,旨在建立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经济活动状况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规范相关经济活动分析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通过分析客观地评价建筑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发现其中的问题,为建筑业成长发展和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从建筑经济学的视角看,经济活动分析重点关注的内容为:建筑经济活动本身的投入产出分析、建筑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和建筑产品生产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后者所涉及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资源的最优利用,也是建筑业成长发展和建筑经济活动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建筑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上述内容,可望形成建筑经济活动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对建筑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邬义钧 , 邱均 . 产业经济学 [M]. 北京 : 中国 统计出版社,2001.
  [2]帐仲敏 , 郑汝铭 , 代恩庆 . 基本 建 设 经济学 [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
  [3]王宏 经. 建筑经济学[M]. 北京 :中国展 望出版社 ,1988.
  [4]原 建 设部 政策研究中 心. 关 于我 国建筑经济学学科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 调研参考,2004(20).
  [5]原 建 设部 政策研究中 心,等.中国建筑业 改革 与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