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底砂的特性
本工程用的是骆马湖底砂,为骆马湖干涸地带,出产的地底砂。在早期工地使用过程中,发现此湖底砂有吸水率大,外通孔隙多,棱角分明,表面粗糙,含泥量大等特点。由于湖底砂没有经过长年累月的水流冲击,开口孔隙较多,清洗困难,并且成本较高。
2 湖底砂的危害
在项目混凝土拌制和使用过程中,发现此湖底砂,对现场施工,混凝土实体强度,外观质量都产生了较大危害,并且不利于项目的成本控制。为此,项目部试验人员,根据现场出现的情况,做了大量的试验,经过对实际资料的整理,对比发现,湖底砂对混凝土的质量和项目成本控制的影响,有诸多原因,下面就实际中发现的问题,做具体的分析归纳。
3 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3.1 影响混凝土塌落度 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砂吸走了大量的自由水,使水泥没有足够的水稀释,不能起到润滑作用,导致混凝土塌落度减小;开口孔隙多,在搅拌过程中,也会将拌合用的外加剂吸入其中,减水效果大打折扣,减小了混凝土本应达到的塌落度。
并且由于此砂含泥量不容易清洗,含泥量过大,与外加剂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使得水泥颗粒不能用很好的分散,进而也影响到混凝土的塌落度。工程混凝土拌合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现,在此二种因素作用下,与其他河砂用相同的用水量、外加剂,其他原材料亦相同的情况下,塌落度小 70- 80mm,极大地增大了现场施工的难度,容易造成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实体结构容易出现孔洞。
3.2 影响拌合用水 经测定,此湖底砂吸水率在 14%- 15% 之间。由于此砂开口孔隙多,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混凝土中的水被吸入到砂子中,混凝土中自由水变少,混凝土塌落度减小,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必须加大混凝土用水量,才能满足现场使用要求。经过试验,湖底砂与河砂配合比(C30)相同,其他材料相同的基础上,用水量相差 60- 70kg.
3.3 影响混凝土流动度 由于此湖底砂常年埋藏在湖底,没有经过长年累月水流冲刷,棱角没被打磨,滚圆度差。在建设梁场初期,制作台座基础时,项目人员对此湖底砂与河砂做了详细的对比试验。在加大用水量,调整至与河砂拌制的混凝土塌落度相同的情况下,拓展度小 60mm左右。反映在现场施工中,塌落度在 210mm 的情况下,基坑中,河砂流动距离在 1m 以上,用湖底砂拌制的混凝土流动距离只能达到 0.2m.在之后钻孔桩的浇筑过程中发现,拌制的混凝土,下流速度很慢,经常会出现灌注困难的情况,必须借助外力才能顺利完成施工。在墩柱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利于振捣至边缘,容易在边缘产生空洞。
3.4 影响混凝土塌落度损失 由于此湖底砂吸水率大,含泥量多,经过调整配比在满足强度的基础上,现场施工中发现,拌制好的坍落度为 180mm 的混凝土,在混凝土罐车发送到工地后(一般在 20- 30min 后使用),坍落度只能达到 80mm 左右,不利于现场振捣,特别是在夏季施工中有时几乎没有塌落度,损失过大,对项目施工难度加大,并严重影响着结构的质量稳定。此是由于在运输过程用,砂在未达到饱和用水量的情况下,继续吸收外部自由水,砂中含泥量吸附外加剂,使对水泥起到分散作用的因素含量降低,阻碍了混凝土中水泥的润滑作用,从而导致在较短的时间后,坍落度损失就会很大。
3.5 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用此砂拌制,调整至符合现场施工要求的设计塌落度混凝土,经过使用发现,在振捣过程中,砂颗粒由于产生震动,颗粒中吸入的水分会排出,经过振动棒震动,水泥浆容易飞溅到施工面上方的模板内壁,产生凝固的小砂浆颗粒。在浇筑上方时,模板不再光滑,浇注成型后,会有蜂窝麻面,影响美观。施工过程中,进入此砂中的水,会带出孔隙中的含泥量,使得混凝土中含泥量进一步加大,拌制出的混凝土会出现混凝土微微发黄。由于振捣原因,砂内部开口孔隙流出的水,增大了混凝土中自由水的含量,容易产生泌水现象,泥水在局部地区聚集,浇注成型的结构会出现大量黄斑。在墩柱施工过程中发现,会出现颜色不均匀,色差较明显。并且由于泌水作用,在局部地区还出现了大量的砂线、水线。
3.6 影响实体结构的强度 由于要加大用水量和水泥的用量才能达到现场施工的要求,在施工过程的振捣中,砂中的吸入水流出来,使混凝土中自由水增多,产生较多气泡,混凝土结构内部在水化完成后会产生较多的孔隙,密实度降低,并且由于塌落度损失过大,不容易振捣产生孔洞等原因,极大地影响了强度。由于此砂孔隙较多,强度较小,经过试验,压碎值也较低。砂强度低,直接导致了混凝土实体结构强度也较低。含泥量的存在,不利于水泥的水化反应,使水泥不能得到充分的水化,也不利于实体结构的强度。在与河砂其他材料相同,同等水灰比情况的对比下,基本相同条件下制作的试件,经过大量实验对比,强度降低 7- 10MPa.
3.7 加大外加剂用量,气泡增多,影响强度 此湖底砂影响了混凝土中的自由水量,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尝试了加大外加剂的掺量,可以调节至现场施工要求。但是由于外加剂会产生气泡,掺量增加后,会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气泡,混凝土结构也会密实度降低,影响强度。
3.8 泛霜 在冬季来临时,具有温湿差、压力差的外界环境,使用此砂混凝土结构物内部存在着大量毛细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形成了内部和外界联系的通道,外界介质进入其内部,可能会与其内部组成发生作用,然后由于蒸发又会带出来一可溶性的盐、碱,有“白霜”产生。由于混凝土水化慢,在较长时间内,都会出现水的迁移,产生泛霜现象。
在雨水冲刷时,这些孔隙为雨水的进入提供了通道,由于雨水循环作用,将结构中大量的可溶性盐、碱带出至实体结构表面,在外部产生结晶,在雨水冲刷面出现大量“白霜”.将“白霜”清洗后,在水化未发生完成前。混凝土结构内部由于可溶性物质的溶出,增大了孔隙率,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性,由于温湿差的原因,盐、碱的析出作用加剧,还会出现大量泛霜情况。长时间的泛霜会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孔隙和通道,严重影响实体结构的强度及使用寿命。
4 增加施工成本
4.1 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有保证,水灰比保持不变。要满足现场施工要求,需要加入大量的水,就必须同时加大水泥用量,相同的等级混凝土,要多加几十千克水泥。由于本项目都是混凝土工程,所有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会极大地增加混凝土的使用成本,不利于项目部施工成本控制。
4.2 在高等级的混凝土中,防止水泥用量过多,只能使用外加剂调整混凝土的塌落度。调整至现场施工要求的塌落度,外加剂的掺量必须增加 50%- 60%,由于外加剂使用成本高,拌制出的混凝土也会较大地增加了施工成本,不利于项目产生经济效益。
5 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由于在试拌和前期的使用过程中,用此湖底砂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项目施工的质量处于可控范围内,根据分析出此湖底砂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项目部经过研究讨论,做了以下布置:①此湖底砂只能用于项目上的低等级的附属结构,高等级混凝土全部换用吸水率小,含泥量小的河砂。②将清洗比较干净的湖底砂与河砂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试拌得出比例,在满足强度等的基础上,使用到局部结构。
6 结束语
①湖底砂由于空隙大,吸水率大,为满足施工要求,增加用水量,导致蜂窝麻面,影响实体结构和美观程度。②增加水泥用量和外加剂用量,会增大混凝土的使用成本,不利于项目控制施工成本,并对结构质量有影响。③湖底砂各方面原因导致实体结构不密实,孔隙多,降低了实体结构的强度和使用寿命。④此湖底砂尽可能只使用到附属结构,要用到有限的其他结构,要加大清洗力度,并掺入适当比例质量较好的河砂。
参考文献:
[1]明阳,李杰,张凯峰,周俊,何学云。砂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水泥工程,2014(05)。
[2]杨永雄。浅析砂含泥量对掺聚羧酸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广东建材,2012(6)。
[3]王忠远,谢芳,宁娜。混凝土结构外表面层泛霜的原因及控制[J ].科技信息,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