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稍有疏忽即可能诱发风险事件,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生理或心理创伤,还可引起医疗纠纷,造成医疗资源浪费。风险管理主要是发现、识别、评价潜在风险并及时提出处理对策,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临床[1]。我院在日常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900例,男533例,女 367 例,年龄 22~74 岁,平均(48.11±2.29)岁。收集风险管理后(2014年1-8月)住院患者900例,男547例,女353 例,年龄 20~75 岁,平均(48.24±2.33)岁。风险管理前后所选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风险管理培训:定期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参与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措施、职业教育等,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强化其服务意识,树立起“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意识。分层次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其法律意识,并增强其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将护理风险管理作为日常护理项目。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积累临床资料、不定期开展临床检查以及护理查房,分析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训,准确识别、评价并处理风险问题,如输错血、用错药、患者摔伤、褥疮以及导管脱落等。加强对护理薄弱不安全因素的筛查及评估,寻找避免或者控制风险发生的方法并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确保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③风险管理的实施:a.组建风险监控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组成风险监控小组,主要职责为分析、评估并预测潜在风险,同时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b.侧重风险点管理:针对急诊室、手术室等医院主要风险点,一旦发现风险应迅速处理。c.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d.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并建立标准化风险防范和抢救措施。e.纠纷处理:及时回应并妥善处理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类疑问,对于其不满以及投诉需迅速做出回应以及协调处理。
评价标准:①护理综合质量:定期对各科室开展护理综合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区管理、急救药品及器械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护理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护理“三基”理论以及技术操作考核等,总分100分。②护理投诉事件:统计任何原因所致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并投诉至科室负责人处、护理部或者医院等事件。③风险事件:统计在开展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输错血、用错药、患者摔伤、坠床、褥疮以及导管脱落等。④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 18.0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开展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风险管理前显着降低(P<0.05);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较风险管理前显着提高(P<0.05),见表1。
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风险管理前,综合护理质量评分(91.09±3.15)分,开展风险管理后,综合护理质量评分(97.16±2.62)分,风险管理后较风险管理前显着提高(t=44.445,P<0.05)。
讨 论
建立健全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机制,采用现代化科学管理办法,实现护理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法,方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安全、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2]。
医院涉及患者众多、病情复杂,故强化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实践技能非常必要。通过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将护理风险管理纳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护理质量,还可更好保护自己并维护患者的权益,降低患者投诉率[3-4]。我院自2014年1月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措施为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组建风险监控小组、全面提高护理水平以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等,结果显示,患者的投诉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较开展风险管理前显着降低,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综合质量评分较风险管理前显着提高,提示在日常护理中开展风险管理具有显着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加敏,赵成梅,任成云等.搞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几点方法[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3):460.
[2] 林碧霞.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安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8):4875-4876.
[3] 高振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102-1103.
[4] 袁倩倩,谢唯双.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体会[J].价值工程,2013,(3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