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自制负压封闭结合间歇灌洗引流法治疗腹部感染切口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06 共1954字
论文摘要

  作者回顾性研究本院2003年7月)2012年9月收治的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资料,部分采用自制负压封闭+间歇灌洗引流法(NPPII)治疗腹部感染切口,对比传统换药方法(CD),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603例急性腹膜炎患者资料,其中79例正中切口患者于术后9 d内出现腹部切口感染,11例切口部分或全层裂开患者未纳入研究。这68例病例中,采用CD治疗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22~78岁,平均49.35岁; NPPII组治疗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5~71岁,平均25~71岁。

  1.2 换药方法
  传统换药方法(CD):为敞开切口,清除缝线、坏死组织和异物,以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创面,碘附棉球消毒创面周围皮肤,根据创面情况,使用高渗盐水纱布或等渗盐水纱布置于切口内,后期使用油纱布。换药频率初始为1次/d,后期可1次/2~3 d,直至创面愈合。

  自制负压封闭+间歇灌洗引流法(NPPII)使用的具体方法:首先拆除缝线后进行切口清创,剪除缝线,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切口分泌物和组织进行取样培养,使用适合切口大小的纱布,内置双套管,双套管外径约1 cm,含进气与进水通道,清洁干燥切口周围皮肤后以聚尿素脂透明薄膜(美国3M公司)覆盖创面,连接国产智能可控间断负压仪(山东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仪器自动设定负压工作范围式,负压工作5 min,休息2 min,仪器可以连接自动冲洗,也可以人工控制冲洗,每日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几次。根据切口局部情况和负压装置是否通畅,一般2~4 d更换敷料一次,重新建立负压吸引,患者大小便时可断开连接的负压管路装置,下床活动,在床上时接通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治疗;夜间系统可持续工作。待创面分泌物减少,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传统换药方法1~2次后,将创面拉合对拢或直接缝合。将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即从发现切口感染至切口愈合的时间)和换药所需费用进行比较。所有患者的出院后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方式调查有无切口疝和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组切口均治愈。NPPII组患者,平均更换负压引流装置3次(2~4次),更换敷料时见切口肉芽新鲜,无脓苔及坏死组织,肉芽组织逐渐红润,切口逐渐缩小、变浅,该组患者耐受良好,体温正常,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NPPII组平均换药时间11.16 d,平均换药费用2 138.87元,1年内切口疝发生率为16.1%,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45.2%.CD组患者腹部切口也全部愈合,顺利出院,平均换药时间25.59 d,平均换药费用1023.78元,1一年内切口疝发生率为18.9%,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5.1%,见表1.

  3 讨 论
  
  急性腹膜炎正中切口开腹探查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有许多,除与患者的病情及切口分类、外科手术技术有关外,患者术前合并肥胖、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老年、免疫功能缺陷等基础疾病有关。切口感染无法完全避免,一旦发生则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及经济上的负担。【表1】
论文摘要
  
  传统感染切口换药方法是以纱布、橡皮片等为引流物,引流物的堵塞、不合适的体位及表层创口的缩小,都可影响引流的效果。市售的负压吸引装置耗材设备昂贵,难以普及[1].作者使用的自制双套管负压联合间断冲洗装置虽然需要医务人员多观察,更换频率较市售成品负压装置大,但价格相对低廉,易于获得,患者经济压力相对低。

  经过持续的高负压吸引,切口局部能达到非常彻底的引流效果。积聚在切口深部腔隙中的液体、坏死组织和潜在的细菌也能被及时吸出,同时创口密封减少交叉感染,适当负压能明显减轻切口水肿[2-5].间断的生理盐水冲洗,可以保持引流的通畅,保持创面相对湿润,清洗出污秽物质,另一方面能增加切口局部血流、毛细血管充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6].

  2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在切口疝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区别,但CD组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略微低于NPPI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可能是与接受NPPII治疗的患者在术后更倾向于卧床,而下床活动偏少有关。

  参考文献
  
  [1] 孙士锋,李英才,张连阳,等。负压引流治疗腹部切开感染[J].国际外科学杂志, ISTT, 2010, 37(4): 37.
  [2] 王春喜,卢怡,王晓勇,等。负压封闭引流促进创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 2009, 11(2): 184.
  [3] 周岳平,李志清,张春新,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冲洗液冲洗在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J].广东医学, 2012, 33(8):1161.
  [4] 刘利刚,王凤昌,李孝荣,等。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50例[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5): 12.
  [5] 秦勇,陈金平,谭小宇,等。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技术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研究[J]. 2010, 23(3): 14.
  [6] 向素梅,刘敏,马丹。负压封闭引流后?期缝合治疗难愈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J].创伤外科杂志, 2011, 13(4):25.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