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绘画论文

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探究

来源:经贸实践; 作者:王禹
发布于:2020-04-15 共2086字

  绘画鉴赏论文(8篇知网范文)之第三篇

  摘要:高中美术开设了美术鉴赏课程, 美术鉴赏是我们用自己习得的相关美术知识、视觉感知能力和相关经验对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解读, 通过实践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都会得到相应提高, 从而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

  关键词:绘画鉴赏,空间,抽象,色场绘画,行动绘画

绘画鉴赏论文

  两年高中美术从教以来, 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在面对一张具象绘画的时候, 学生能够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分析作品, 随着现代艺术的推进, 西方美术史进入到野兽派、立体主义、荷兰风格派甚至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 同学们就变得越来越难以解读作品。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 我们可以找到这幅作品在西方艺术史中所处的位置, 因为西方艺术每一个流派的产生更多的是革命而不是继承, 所以他们关注的焦点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会发现绘画作品不仅是内容的改变, 绘画形式或要素在合适的时机成为了画面的主宰。大气透视法和直线透视法是表现画面深度幻觉的方法, 在立体主义打破常规, 压缩绘画空间的时候, 已经统治欧洲艺术500多年。所谓大气透视法, 即由于空气原因, 我们在观看外界事物之时, 近处所得物象, 色彩明度高, 对比强烈, 而到了远处色彩对比及明度被自然削弱从而加深了深度幻觉。如达芬奇的《蒙拉丽莎的微笑》中通过“薄雾法”的大气透视方法很好的塑造了深度空间。直线透视的基础是单点透视。这种空间塑造方法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潮。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分别从地面、拱门、柱子等方面提示了所有与二维平面垂直的线条都在像画面的一个点集中, 从而建立起一个雄伟庄严的三度幻觉空间。

  这样的空间表现方式到了新古典主义时期开始被限制, 但是完全被打破还是到了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打破了定点观看表现事物的方法, 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我们观看事物本来就是多角度的, 因此他们把不同角度观看的“截面”并置同一平面上, 这些“截面”摒弃了三维空间, 与绘画平面呈现平行关系。同时从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来说, 物像完全消融在背景之中。对于立体主义, 我们的解读方法就应该把重点放在艺术家如何用几何图形和方块来表达他们看到的房子、风景、人物等, 他们关心的重点不再是主题内容, 而是对“模仿的模仿”的关切。

  荷兰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最初受到立体主义的启示, 但后来他又把对画面空间的限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他觉得立体主义“不承认自己所发现的合乎逻辑的结论:他们并不把抽象发展成自己的最终目标, 去表现纯粹的真实性。我觉得, 唯有纯粹造型性 (造型主义, Plasticism) , 才能完成这一点。” (1) 这里所指的“纯粹的造型性”和“纯粹的真实性”即蒙德里安画面中所表现的那样: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画面和色彩的真实。他的画面呈现了一种垂直和水平的抽象。学生面对这样的抽象作品, 肯定会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 对其意图也无法领会。在这种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阅读作品的思维方式, 面对抽象绘画作品, 采用解读具象绘画的规则是不切合的, 抽象绘画作品有自己的解读体系。蒙德里安终其一生所要追求的就是要消除画面可触知的深度感, 消除前景和背景的差异感, 也就是说消除空间深度感, 达到绝对的二维平面。他的作品通过将垂直和水平线条均衡的组合并填充色彩, 以实现他“表达万象的理想”, 是一种他在生活、宇宙中觉知到的“高度神秘”。

  “‘抽象表现主义’使得在以往绘画艺术中得到暗示的某些因素变成公开的了, 另一方面却使得在以往的绘画艺术中公开的因素变成了暗示。” (2) 如色场艺术家纽曼, 他的作品大部分重点都在色彩上,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仅仅服务于塑造物象的色相, 在纽曼的作品中成了表达的主体, 大面积的纯色相作品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作品的表情不需要面部的喜怒哀乐来传达, 色相本身就具有这样的强大力量。另外一位色场艺术家罗斯科的作品将焦点放在了色彩的冷暖对比上, 在一块纯净的色彩底色上, 重叠一块或几块方形的模糊边缘的不同色块。他通过色彩的并置试图传达出人的基本情绪、或狂喜、或悲剧、或毁灭。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另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集“行动绘画”、“满幅绘画”于一身的艺术家波洛克。所谓“行动绘画”即艺术家不在将画框置于画架作画, 而是直接铺在地上创作, 画家不是固定位置作画, 而是围绕画布来回走动。“满幅”即“从画面这一侧到那一侧, 全是均匀分布的母题, 可以像墙纸图案的基本元素那样统一地重复, 因此看上去可以不断复制自己, 超越画框, 直至无线。” (3) 格林伯格在《前卫与庸俗》一文中将此类作品称为“前卫艺术”, 艺术家不在画一眼就能看懂内容的具象绘画, 所关注的是以往绘画作品构成要素中的单一因素:纯粹的空间、纯粹的形式、纯粹的色等, 而排出了内含于形式因素中的内容。

  综上所述, 在学生面对一件作品不知如何解读之时, 老师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面对具象绘画, 可以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画面内容、空间、形势语言等多方面入手;面对非具象作品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空间、色彩、表现方法、画面构成等方面进行解读。

  参考文献
  [1]《西方现在艺术史》原着 (美) H.H.阿纳森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27页
  [2]《艺术与文化》 (美)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82页
  [3]《艺术与文化》 (美)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93页

点击查看>>绘画鉴赏论文(8篇知网范文)其他文章
原文出处:王禹.浅析绘画作品鉴赏方法[J].经贸实践,2018(15):337-33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