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绘画论文

西方现代绘画的无意识创作热潮探析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王平
发布于:2019-07-23 共6561字

  摘    要: 无意识作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观点, 对西方现代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直接推动了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绘画流派的发展。达达主义利用“偶发”技法将无意识注入作品;超现实主义用“梦的解析”寻找无意识;抽象表现主义通过“行动绘画”的随意泼洒来展示无意识等。这都是西方现代画派对无意识理论的实践回应。虽然弗洛伊德本人和部分西方艺评家否认了艺术家对无意识探讨的努力, 但是无意识理论确实给艺术创作带来无限的灵感和艺术直觉, 极大地扩展了西方现代绘画的领域。

  关键词: 无意识;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达利; 波洛克; 泼墨;

  Abstract: As the core of Freud's psychoanalysis, the unconsciousness has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dern Western painting and direc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ainting schools like Dadaism, surrealism and abstract art.Dadaism made use of the“accidental”technique and fused the unconsciousness into painting.And Surrealism searched the unconsciousness with“analysis of dreams”.While the abstract art school expressed the un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splash at will of“behavioral painting”.These are all responses by the modern Western painting schools to the unconscious theory.Though Freud himself and a part of the Western art critics negated the artists' efforts in studying unconsciousness, the unconscious theory brought the endless inspiration to the artist creation and greatly expanded the horizon of the modern Western painting.

  Keyword: unconsciousness; psychoanalysis; Freud; Dali; Pollok; ink-splash;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意识由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组成。意识, 就是作为主体的人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当我们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地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 意识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无意识刚好相反, 它是主体完全没有察觉到, 自然而然的一种潜在心理活动。1895年, 弗洛伊德为了说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 在与布罗伊尔合作发布的《歇斯底里研究》里, 提出了着名的冰山理论。他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就如浮在海上的冰山。而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只占整个冰山的七分之一, 即是意识的部分, 而剩下隐藏在海面下七分之六的冰山则是人的无意识。海底的无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1]。

西方现代绘画的无意识创作热潮探析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西方现代绘画主要流派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无意识理论的影响。之前, 艺术家多描绘现实存在的有限世界, 而无意识理论却给了艺术创作带来无限的灵感和艺术直觉, 极大地扩大了绘画的领域。弗洛伊德认为, 所有艺术家都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白日梦倾向, 在强烈体验到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落差时, 他们有着比一般人更为强烈的宣泄欲望, 而艺术创作正是宣泄情绪最好的手段。许多西方现代艺术家开始醉心于寻找和展示无意识, 成为“寻梦”的艺术家。

  一、无意识理论对西方现代绘画主要流派的影响

  (一) 对达达主义绘画的影响

  图1 让·阿尔普《按照偶发规则排列的拼贴》
图1 让·阿尔普《按照偶发规则排列的拼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批艺术家流亡到苏黎世这座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荣格有很深渊源的城市, 并创建了达达主义。达达源于婴儿降生后说出的第一个“无意识的喃喃”词语, 这个名字正是达达主义理念的核心———无意义, 无想法, 一切虚无。达达主义产生的背景是艺术家对战争的愤怒和抗议。世界大战爆发, 艺术家感觉没有未来, 只剩下迷惘, 传统艺术已成“无用”。他们拒绝传统的艺术规范, 追求的是清醒时的狂癫状态、无意识, 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达达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查拉将达达主义的思想解释为“厌烦被战争折磨的世界, 厌烦令人生腻的教条, 厌烦因袭的感情, 厌烦卖弄学问”。达达主义追求无政府主义的虚无, 认为是“理性”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导致的战争, 因此他们“反对艺术”“反对战争”“反对资产阶级”等。达达的这种反艺术行为是建立在非理性、无意识的荒诞之上, 他们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来找到真正的现实。正是因为达达主义突出了无意识的作用, 它也涉及了人的创造行为的一个未知领域。艺术手法上, 达达主义接受了立体主义的并置、未来主义的偶然机遇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尝试进行无意识艺术行为的实验。达达主义创始人之一让·阿尔普 (1887-1966年) 坚信无意识的存在, 并能在艺术创作中激发出来, 但发掘无意识需要全新的创作手法。他利用“偶然事件”把无意识置入艺术创作之中。他认为“偶然”是艺术创作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阿尔普无意识地创造一个形态, 并在完成后为其作品命名。通过这种方式, 他试图尽量减少意识对作品的干预。阿尔普的代表作之一《按照偶发规则排列的拼贴》 (图1) , 即是用“偶发”方式创作的。画家将纸张撕碎成大小相似的正方形纸块, 让他们随意洒落在画纸之上, 然后“原封不动”粘贴完成作品。“这种方式拒绝任何技法和工艺的考虑, 一切都是偶然的, 一切都是自然的内在法则在起作用。因为这些作品被看作是无意识的激发装置, 是与自然和谐一致的行为。”[2]阿尔普相信, 当他创作作品时, “偶发”减少了意识对作品的控制, 增强了达达固有的无意义状态和颠覆性。

  (二) 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的一场文化运动, 其直接来源于达达主义。布列东 (1896—1966) 在《超现实主义第一次宣言》中说:“这要感谢弗洛伊德的发现。根据这些发现终于形成了一股思潮, 而借助这一股思潮, 人类的探索者便得以做更进一步的发展, 而不必再拘泥于眼前的现实。想象或许正在夺回自己的权力。”[3]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有其特有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促使艺术家意图用作品去抚平战争带给人类的精神和心理创伤。而照相机的产生, 对传统写实主义的冲击, 迫使艺术家探索绘画更深刻的本质。与传统决裂的艺术家开始将自己的兴趣转向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 他们热衷于脱离逻辑和理性的束缚, 把没有关系的事物拼凑在一起, 以求宣泄情绪, 脱离现实的残酷和悲哀。

  图2 达利《记忆的永恒》
图2 达利《记忆的永恒》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超现实主义的产生起了重要的影响。这一学说揭示了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 无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梦境, 在本体不受控制下, 无意识通过梦呈现出人意识下的灵魂轨迹。而艺术创作也如同白日梦一般, 是无意识的表现和象征。达利 (1904—1989) 是该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弗洛伊德的忠实粉丝, 痴迷于用绘画发现和展示无意识。达利非常认可弗洛伊德说过的话:“梦境之所以有意义, 就是因为在睡眠的时候人的意识活动比较薄弱, 这时无意识就比较容易通过一种曲折的方式, 用梦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因如此, 达利的作品有个共同的特点, 他喜欢把现实世界中不连贯的片段混合在一起, 用梦境的方式去表达。为了更加真实地再现无意识绘画, 达利曾专门去精神病院了解病人的意识, 他认为精神病人不受理性意识控制的言论和动作是无意识最真实的表现。达利运用娴熟的技巧刻画出亦真亦幻的荒诞画面, 用所谓的无意识绘画理念让观众看到一个非真实世界的奇幻画面, 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真实理性世界秩序的解脱。在达利这些迷幻奇真的作品中, 最有名的就是《记忆的永恒》 (图2) 。这幅画是他自认为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的完美注解。作品展现了梦境中太阳余晖下的寂静沙滩, 画面近处一个仿佛海马的怪异生物蜷缩在沙滩上, 其旁边的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树。画中最奇特的是三只钟表, 它们仿佛软体一样或挂在枯树上, 或搭载平台上, 或披在怪物身上。作品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 时空在画面中被扭曲, 仿佛融入了无意识的空间。

  (三) 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是指结合了表现主义画家情感和抽象表现形式的一种非写实性绘画风格。它兴起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纽约, 是第一个在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创作风格迥异, 但共同点都是用反传统、反理性的作画方式, 用无意识的绘画理念, 抽象地表现自我情感。相比之前抽象画派远离具象, 用点线面的抽象符号来表现内心, 抽象表现主义更多是绘画行为的本质改变。画家在进行绘画行为时, 处于高度专注的姿态, 不加入一丝个人的意识, 任凭颜料自由滴落, 用色彩的痕迹记录动作, 展示艺术家的情感。抽象表现主义倡导的是人的重要性, 画的怎么样无所谓, 重要的是谁在画。个人的存在高于一切, 其他都是毫无意义的。该派的代表画家是杰克逊·波洛克 (1912—1956) , 他的“行动绘画”举世闻名。《海神的召唤》 (图3) 是波洛克的代表作之一。在创作中, 他将油画颜色调稀或直接用油漆, 用笔或勺泼洒颜料到画布上, 通过随意的泼洒形成偶然效果, 画面激情四射, 充满着张力和自由。波洛克认为无意识在其绘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曾说:“我绘画的源泉是无意识, 我作画用的是跟我画草图同样的态度, 那就是直截了当, 不做事先的准备。绘画就是人存在、活着的一种状态。不, 或者可以说, 绘画是一种自我寻找、发现, 每个好艺术家画的都是他本人。”[4]

  二、无意识绘画的论争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西方现代绘画影响深远。遗憾的是, 弗洛伊德却泼了很多致力于无意识探索的画家一盆冷水, 他认为无论艺术家多么努力去探索无意识绘画, 都是很难成功的, 因为作品最终还是艺术家意识的产物, 是刻意创作出来的作品。达达主义的让·阿尔普用“偶发”方式减少意识对作品的控制, 将纸张撕裂并随意散落粘贴完成作品, 但在“作品的创作中仍然有很多重要的意识决断 (用什么颜色的底板、什么样的纸片、哪一种作品展示等) 。毫无疑问, 阿尔普绝不能完全靠抛落来产生偶发艺术———他完全承认, 艺术需要一个有意识的决断过程。”[2]409阿尔普的作品, 表面上是用偶发的无意识抛弃了艺术上意识的控制, 但通过现象看本质, 画家的偶发行为和随机的画面效果, 均还是在其意识控制范围之内。超现实主义的达利被认为“完美展示”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画家, 他也自诩为“一个优秀的弗洛伊德学派的英雄”。他的作品充斥着抽屉、蜗牛、时钟等等弗洛伊德式的心理符号。在他的代表作《记忆的永恒》中, 海滨、岩石和悬崖, 如梦如幻, 但这并非无意识的内容, 而仅仅是达利将记忆中熟悉的景象, 重新组合成所谓的无意识“梦境”。1938年达利和弗洛伊德这两位天才在伦敦见面, 可惜没有擦出任何火花。达利为了与精神导师弗洛伊德见面, 在言语上做了充足的准备, 希望其绘画得到弗洛伊德的肯定。可惜, 在弗洛伊德看来, 达利只是一个疯狂的人, 一个典型的病例, 他直接对达利说道:“你的艺术当中有什么东西使我感兴趣呢?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识。”[5]弗洛伊德认为达利的作品是“经过改装的梦”。他所谓的无意识绘画, 实质是在有意识状态下刻意模仿的无意识绘画, 这不是无意识的“梦境”, 而是对精神病人思维模式的模仿。

  图3 波洛克《海神的召唤》
图3 波洛克《海神的召唤》

  以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 他们的无意识绘画探索也遭到很多西方艺批家的否定。英国评论家赫伯特·里德 (1893-1968) 认为:“抽象表现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 不过是这种 (中国) 书法的表现主义的扩展与苦心经营而已, 它与东方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道理也就在此。”[6]抽象表现主义代表画家波洛克的“滴彩绘画”被部分艺评家认为是受到中国书法艺术影响的抽象画而已。他的“行动绘画”与中国古代书家“张旭”用发儒墨, 画家顾生的氛围泼彩, 异常相似。波洛克滴、泼、洒、涂等用笔方式, 如同书法那样让笔在绢纸上飞舞跳跃。他的作品在视觉呈现上更与书法极为形似, 特别是狂草, 其文字意义不能轻易读懂或者不被解读, 正是因为观众不能把握草书的语言意义。波洛克的绘画极度抽象, 抽象到了只有情绪的“意象”, 而这正是书法追求的最高意境。可以说书法和波洛克的作品是殊途同归。而给予波洛克直接影响的抽象表现主义派大师马克·托比 (1890-1976) 则直接说明他的绘画就是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 他写到:“我在东方学到的东西比我意识到的更多。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 我无法摆脱它。所以我不得不在它消耗我之前吸收它。在短时间内‘白色书写’的灵感就出现了, 我有了一个新的绘画概念。东方一直是我生命里最大的影响力。”[7]

  图4 张大千《幽谷图》
图4 张大千《幽谷图》

  弗洛伊德和部分西方艺评家对西方现代绘画的无意识创作思潮的评价, 较契合中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观点。上世纪50年代, 张大千在巴西创泼墨泼彩新画法, 他通过墨色的泼洒和对偶然效果的控制和利用, 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现代抽象特征的泼墨泼彩作品。他的创作方法非常类似波洛克的“行动绘画”。如张大千的泼彩代表作之一《幽谷图》 (图4) , 无论创作技法还是呈现效果均与波洛克的《海神的召唤》异常相似。在《幽谷图》中, 画家将彩色泼洒于画面, 然后任其流动, 通过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碰撞、交叠和晕染, 营造出色彩斑斓的新奇意境。全画几乎没有具体的形象, 无论主题还是色彩均具有强烈的抽象特质。而在波洛克的《海神的召唤》中, 画家也是用相似的创作手法, 在画面上泼洒颜料, 最终呈现出相似的画面效果。两者明显的区别只是东西方画笔、颜料和纸张材质的差异。正因如此, 许多人认为张大千是借鉴了以波洛克为代表的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理念, 将无意识引入中国画创作。对此, 张大千断然否定, 他否认了自己的绘画是受西方, 特别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影响。“我 (张大千) 近年来的画, 因为目力的关系, 在表现上似乎是变了, 但并不是我发明了新画法, 也是古人用过的画法, 只是后来大家都不用了, 我再用出来而已!”[8]张大千口中古人所谓的“古法”, 正是源于唐代王洽、顾生的泼墨法。王洽, 唐代画家, 性疏野, 相传每醉酒, 泼墨于绢素, 随其形状, 涂抹山石云水, 号称“泼墨”。而王洽弟子顾生, 相比老师的泼墨则更进一步, 不但形式怪诞特殊, 而且还泼彩。据唐《封氏闻见记》记载:“大历中, 吴士姓顾, 以画山水历抵诸侯之门, 每画先贴绢数十幅于地, 乃研墨汁及调诸彩色各贮一器, 使数十人吹角击鼓, 百人齐声喊叫, 顾子着棉袄锦缠头, 饮酒半酣, 绕绢贴走一余匝, 取墨汁摊写于绢上, 次写诸色, 乃以长巾一, 一头覆于所写之处, 使人坐压, 己执巾角而曳之, 回环既遍, 然后以笔墨随势开决为峰峦岛屿之状。”[9]王洽“以头髻取墨, 抵于绢画”, 顾生则需在众人吹角击鼓、百人呐喊下, 绕绢泼洒。两人均在半醉之际, 进行创作。他们的创作方式之另类, 互动之强, 气氛之炽, 决不在波洛克之下。虽然两人饮酒半酣, 意识受到了影响, 但是他们的绘画确实在意识能够控制的范围下完成, 并非无意识创作。他们的作品不是随意涂鸦, 或是水墨趣味的无意识创作, 仍然要求符合中国画的应物象形, 以形写神等基本审美准则。而以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 他们的作品在构图和主题上呈现强烈的抽象特征, 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表达, 不求形式, 但求直接体现画家的思维状态。作品表面上仿佛是无意识的“行动绘画”, 但还是早已预定在画家的意识之中, 并非纯粹的无意识绘画。他们只是在自己的文化框架内, 在技法上借鉴了大量中国书画的笔墨和形式符号, 并赋予画面强烈的东方哲学意味和心境趣味而已。

  三、结语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直接引发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无意识创作热潮。但是至少目前纯粹理论上的无意识绘画是不存在的, 西方现代主义画家更多的是用有意识去表现无意识, 用所谓“梦的解析”和“随意的泼洒”去完成无意识世界的构建, 本质上都是画家有意识的行为。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学重要理论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十分深远。它向艺术家开启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 通过对无意识的挖掘, 绘画作品创作形式更加丰富, 特别是一些非理性、反逻辑的绘画观念渗入其中, 意象的生产更加多元化。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艺术家的努力, 终有一天纯粹的无意识绘画会诞生, 而那时人类能够真正地越过精神的海洋, 直面真实的“本我”。

  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7.
  [2]约翰·基西克.全球艺术史[M].水平, 朱军, 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2012:409.
  [3] 布列东.超现实主义的第一次宣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265.
  [4]王瑞芸.从杜尚到波洛克[M].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2:54.
  [5]朱伯雄.世界经典美术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634.
  [6] 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M].刘萍君, 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7]苏立文.东西方艺术的交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281.
  [8] 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M].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68:29.
  [9] 单国强.古书画史论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04:399.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王平.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与西方现代绘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7):90-9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