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绘画论文

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多样性发展

来源:美与时代(中); 作者:郝丽欣
发布于:2018-03-30 共371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工笔花鸟论文【第一篇】】工笔花鸟论文【精选5篇】
【工笔花鸟论文【第二篇】】浅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
【工笔花鸟论文【第三篇】】 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多样性发展
【工笔花鸟论文【第四篇】】.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形式与传统技法比较研究
【工笔花鸟论文【第五篇】】浅谈北宋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

  【第三篇】论文题目:  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多样性发展

  摘要:中国画被称之为"丹青", 可见色彩在工笔画中的重要性.工笔花鸟画的色彩经历了唐朝的富丽堂皇和宋朝的宁静致远, 达到了状物传神的高峰, 后囿于成法, 因循守旧, 发展停滞.20世纪以来,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发展承前启后, 中外融合, 在用色观念、材料、工具等方面大胆探索, 实现了工笔花鸟画色彩表现的多样性与可行性, 展现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色彩风格.

  关键词:当代; 工笔花鸟画; 色彩; 发展;

  色彩是工笔花鸟画的重要形成要素之一, 早在谢赫"六法"中就提出了"随类赋彩"的色彩原则.工笔花鸟画在历代都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 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更加具有包容性和表现力.20世纪末期, 重色彩的工笔画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 创作者在色彩意识、材料、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将色彩这一元素与其他艺术领域融会贯通, 将主观情感通过色彩直观外现后, 又继承了工笔画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 对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和象征, 汲取了本土传统绘画形态、民间艺术等艺术门类的创作方法, 并兼容并蓄现代科学色彩理论和东洋色彩观念, 在审美形式和形态构成方面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向当代的过渡

  元代以后, 文人发起"水墨之变", 写意性强的水墨画逐渐占据了国画的色彩空间, 也影响了画家对色彩的设色技法和审美态度.同时, 作为宫廷画的经典之作, 工笔花鸟画自身的弊病也逐渐显现.一方面, 工笔画的设色技法单一, 色彩的质感和画面氛围营造始终停滞不前;另一方面, 工笔花鸟画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再现, 而是基于画家能动的二次创作, 色彩情感和用色手段对画家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此外, 工笔花鸟画长久以来作为宫廷绘画的主要形式, 在色彩的使用上深受统治者思想的影响, 过于形式和教条主义.到近现代, 西方文化意识的涌入使得工笔画的创作有了新的借鉴与尝试, 一方面, 当代工笔画重新认识了传统工笔的艺术特性, 汲取了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的设色技艺;另一方面, 洋为中用, 借鉴了西方科学的光源变幻表现手法和东洋绘画风格, 为工笔画的色阶和色域创作添加了营养.总之, 如何将东西方的绘画精髓广泛吸收, 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设色基础上发展出自己民族独立的色彩风格, 已成为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们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

  二、承前启后, 借古开今

  (一) 对宋代花鸟画色彩风格的继承

  宋代花鸟画是中国工笔画的颠峰时期, 临摹宋代工笔画是众多工笔花鸟画初学者的首选, 也是宋代大家的花鸟画作品让画者真正喜爱这一民族画种, 直到今天, 宋代花鸟画都是难以逾越的经典.宋代的文人墨客讲求朱子理学, 写实是宋代花鸟画色彩风格的最大魅力.画家在绘画之前会对所绘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史书有记载宋徽宗的"孔雀升高, 必举左"典故, 也有北宋文同的"胸有成竹", 皆验证了画家为了了解动植物的形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才换来着墨设色的形态舒展与自然鲜活.而写实并不意味着一比一的临摹, 而是对生命本体的理解, 再跃然纸上, 重点不在于"形", 而是"气韵".

  南宋宫廷画师林椿的《果熟来禽图》 (图1) 是典型的折枝画法, 选取果木的一枝描绘秋天的景象.果身是用接近对象的同类色从边缘到内里有变化地分染, 表现其略带立体趣味的态势, 有一定的体积感.分染之后再在整体上薄薄罩粉, 以增加其饱和度.在叶子的色彩表现上, 作者特别注重对叶子边线的处理, 力求在分染中表现其细微、精致的变化, 残破与完整的叶子错落有致地穿插, 杆子的精细染色, 表现出很强的层次感.画家通过了解实物的生命状态, 苦心经营鸟、果、杆的整体色调关系, 达到了艺术上的极高品位.

  当代工笔画家金鸿钧先生延承了宋画极强的写实性, 在作品《落叶归根》中 (图2) , 先生用多次擦染和撒盐的办法, 用浓墨一道道还原老榕树树皮上的疤结和皲裂, 树干上的青苔清晰可见, 尤其注重树干边缘边线的染色处理, 树下的落叶和树上的绿叶讲述了老树迸发新生命的勃然生机.

  (二) 水墨色彩与写意逸趣

  元代以后文人画日躁, 使得传统工笔画颜料制作方法相继失传, 除了矿物质颜料做法得以保留之外, 工笔画家只能在传统的墨色中追寻丢失的色彩.传统墨色被当代工笔画家重新拾捡, 并且吸纳了写意的技法在工笔画中.

  墨在传统中国画中并不单指黑色, 而是作为彩色被运用."以墨为色"就是通过水和墨的比例调配, 依照深浅不同划分为"焦、浓、重、淡、清"五色, 也有说是"六彩", 即加上了稀释度最高的无色.水墨色独树一帜的美在于色彩的纯粹, 这种含蓄沉稳的自由幻化, 协调了画面的整体色调, 又避免了色彩冲撞过于火热.当代工笔画家金纳传承了工笔画的水墨意境, 又融入了女性独有的婉约美.在她的作品《欢颜》中, 白色的马蹄莲在沉稳的背景色中亭亭玉立, 闪耀着白瓷质感的光芒, 深墨色的叶子错落有致, 衬托花瓣的洁白, 在色彩处理上有对传统的研习, 也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三) 延承平淡美的色彩观念

  宗白华曾说过, "绵烂之极归于平淡".浓妆艳抹和强烈的色彩冲突能够给人带来瞬间的视觉刺激, 但留下长久的印象久久不能拂去的都是平淡的色彩.与古人"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的生活追求一样, 今天的人们在日常压力的聒噪下, 更青睐于追求禅宗意味的平淡美.工笔花鸟画能给人一种身处大自然的平淡美感, 这出于创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领悟力.工笔花鸟画艺术讲求禅宗的"万物与我唯一"的境界, 在画作中寻找自我天性和心灵宁静.同样, 当代工笔画家在找寻传统工笔画创作的突破口时, 运用平淡美的色彩观使工笔画重新焕发出活力.苏百钧的画以心绘物, 逸静清醇, 在作品《雨后》中, 运用了清染的手法层层上色, 整幅画给人一种雨后透过玻璃窗看到的满是氤氲的田园景致, 是调动了更多主动性的印象.作品《凉瓜》是盘桓的苦瓜藤架结着硕大的苦瓜, 苦瓜错落有致被叶子掩映, 藤架下是嬉水的金鱼, 金鱼喜好清凉, 有了苦瓜遮蔽更显愉悦, 加之整体色彩偏淡, 犹如一面浸水的毛面镜子铺设在上面, 给人透心清凉之感.

  (四) 对民间艺术色彩的运用

  民间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精神能量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传统民间艺术延承下来的原始魅力和色彩张力, 是当代工笔画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传统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年画等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符号性和明快的色彩组合.高亮度的红色、橙色、黄色等是民间艺术的常用色, 设色粗犷奔放, 毫无遮遮掩掩, 并且喜好平涂的方式, 用纯色大面积涂抹, 单纯浓郁, 感染力强.这种纯度很高的色彩被当代工笔花鸟画作家大胆运用到设色实践中, 创作出与平淡色彩截然不同的作品, 开启了工笔画创作的新风.林若熹的画借鉴了民间艺术常出现的明亮大色块, 尝试用浓郁饱满的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来表现大自然炫彩夺人的色彩之美.这种色彩的搭配考量到画家深厚的创作功底, 否则会弄巧成拙, 产生怪诞的色块堆砌之感.赵澄襄早年从事剪纸艺术, 在工笔画创作中非常重视空间的规划和红色、黑色的运用, 画作以家具陈列、传统节日场景、家乡生活场景等为主要表现对象, 以剪纸的喜庆色彩和规则性线条构图为特色, 是融合了民间艺术特色和工笔画传统画功的典范.如《舞龙归来》中 (图3) , 画面主体舞龙和长凳都是红色、黄色为主, 所画对象有很强的想象力, 如同精致的剪纸跃然纸上, 长凳和龙的摆置对空间规划精细, 背景墙凌乱却不喧宾夺主.

  三、中外合璧, 兼容并蓄

  (一) 对西方现代科学色彩理论的学习

  达芬奇曾说过, "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摹仿者……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 因为它是从自然产生的."西方绘画的写实观念认为画笔应该像镜子反馈物象一样, 一丝不苟地还原出物象的色彩.反观传统工笔画的设色思想, 自宋元明清以来在闭关锁国中固步自封, 始终处于泥淖中一蹶不振.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五四"一代, 在新文化运动中带来了西方的科学色彩观和素描色彩教学, 在工笔画创作中避免了色彩的单一乏味, 同时保留了传统国画的哲学内涵和艺术美蕴.当代画家李魁正在釆用传统绘画用色的基础上, 大胆融入西方绘画中使用的复合色和逆光、侧光、光影等固定光源的表现手法, 并注重冷暖对比变化和色彩优长.由于在画面中突出了色彩的光感效果, 而使其没骨工笔花鸟画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和浪漫的情怀.

  (二) 对日本颜料的开发

  日本绘画在继承了唐朝绘画颜料制作工艺的基础上, 结合西方绘画技巧, 实现了民族风格与现代绘画的结合.在对古典矿物质颜料的开发之上, 又相继开发了上百种人工合成颜料.当代工笔画家蒋采萍老师潜心研究日本颜料的制作方法, 研制出高温结晶颜料.这种颜料色相纯正, 色质稳定, 结品颗粒还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因此具有别的颜料无法达到的表现力, 弥补了花鸟画画面色彩质感表现欠缺的现象, 极大地扩展了色彩视觉上的冲击力.由此, 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理念得到充分的诠释.

  参考文献

  [1]李芳.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 2012.
  [2]华秀萍, 宋丽荣.林若熹工笔花鸟画形式特征[J].艺术科技, 2017, (07) .
  [3]王亚楠.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发展[J].美术大观, 2011, (04) .
  [4]索继明.从当代工笔花鸟色彩语言嬗变看高校工笔花鸟色彩教学[J].大舞台, 2014, (02) .
  [5]陈志峰.古今工笔花鸟画创作比较谈[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6) .
  [6]鲍时东.传承与超越--关于工笔画现代发展的思考[J].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 (03) .

     点击查看更多:工笔花鸟论文

原文出处:郝丽欣.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多样性发展[J].美与时代(中),2018(01):25-26
相关标签:工笔花鸟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