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伦理问题与实施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26 共2762字
摘要

  一、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人口、资源等问题日渐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势在必行,而环境伦理作为一种新型思想、观念,在协调人与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前提是坚持环境伦理观念,并将其视为基础和核心,尊重自然。因此,加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伦理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概述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够对后代人发展需求能力产生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将“平等”作为核心思想,强调人类具有追求健康、富有生活的权利,但是,需要坚持自然和谐的方式,而不是过度、不计后果的贪婪,另外,还关注后代人未来发展权利,充分体现了公平性。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出现,在全社会公众的内心中产生了共鸣,并得到广泛认可。

  2.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其与环境理论学研究过程中,一种新型环境伦理应运而生,即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这种理论主要是改变人类对自然界过度消耗方式,以此来环节生态环境危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标。这种观念的出现,不仅能够让公众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还能够在道德的约束下,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渐朝着可持续发展理性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念的出现、发展及实践,为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在未来,要想实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危机,实现和谐统一,就必须立足于当下,将此观念渗透到人们意识当中,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伦理问题及责任分析

  环境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权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二者和谐相处。

  1.问题分析。环境伦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例如:节制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生态修复(恢复环境更新能力)及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等,针对上述领域,环境伦理都能够提出相应的原则、要求的,规范人们行为,比如:针对循环经济方面,需要坚持资源化、无害化等原则,并以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环境保护作为生产生活活动的标准,进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相对应的发展角度,应更加强调整个区域内部资源开发和环境效应之间的统一、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开发资源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资源掠夺式开发现象的出现。通过对我国区域发展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发现,部门区域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承担发达国家淘汰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不仅如此,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目标,采用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另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为人类过度开发自然提供了支持,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区域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相关负责人缺乏环保意识,观念落后,将经济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根本,没有对区域企业等其他主体活动给予正确指导,使得其他主体任意妄为,对区域内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加强对区域内主体责任归属的分析,明确各主体职责十分必要。

  2.主体责任归属分析。区域结构中,政府、企业及伦理规范共同构成了区域责任主体,针对其自身的特点及在社会中的地位,承担的责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政府方面,作为宏观调控重要主体,是统筹整个区域发展的关键,其不仅立足于当前,更要兼顾长远利益,摒弃传统将利益作为一切出发点的功利模式,积极推广低消耗等正确发展模式,具有引导作用。

  其次,企业作为市场运行主体,要将社会利益作为核心,而后考虑自身利益,并坚持适度、合理原则,尊重自然,避免过度开发资源。

  最后,公共传媒,作为伦理规范的有效途径,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念宣传力度的同时,发挥监督和舆论作用。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还有研究人员和公众,通过科学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渗透,能够指导区域各主体更好地开展工作,而后者,作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庞大的主体,通过树立环保意识,适度消费等方式约束自身,且能够发挥监督作用,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伦理实施策略

  1.树立正确观念。观念作为人们行为的核心,树立正确观念,才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因此,公众要树立现代观念,改变传统征服世界、过度开发资源等错误行为,积极转变为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互利型发展模式,并将其渗透到具体生产生活活动当中,不仅如此,还要利用相关道德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树立互利型思维意识,除了这种意识之外,人们还需要树立增长、人口等意识,确保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能够考虑到环境因素,而非某一方面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

  2.制定合理决策。决策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直接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及行为。因此,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将环境伦理观念渗透到政策当中,赋予政策绿色化特性,让公众能够认识到自身应承担公共利益,但是,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能够盲目追求速度,忽视了自然规律,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两方面。另外,完成政策制定并非真正的结束,要加大政策制定力度,规范人们行为,针对违反政策和制度规定的行为,应加大惩罚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行为的现象,促使政策发挥指导作用,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及环境和谐发展。

  3.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区域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从自然中获取生存资源,还要考虑自然界承受能力。基于此,科学的调整和优化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协调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关系就是环境道德。为了将环境道德像其他道德一样植根于人类思想当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人们的教育,如:公共传媒、社区板报等,利用环境教育自身具有的时代性、前瞻性等特征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不仅如此,在环境教育的同时,还应兼顾可持续发展教育,促使人们能够立足于长远目标。通过全区域生态环境教育,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环境责任感,还能够提高公民自觉性,为构建区域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区域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而环境伦理观念的渗透,能够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了解和认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伦理内容,并对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从而为我国各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蔡云龙,徐嵩龄。论现代环境伦理观的恰当性--从“生态中心主义”到“可持续发展”到“制度转型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03):259-261.

  [2]雍红月,李松林。区域经济动态发展水平的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05):12-1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