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成都金牛区长久发展能力建设的综合评价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10 共4627字
论文摘要

  目前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绿色核算模型、新财富体制模型、ECCO 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指标综合评价法等五种.通过比较发现,指标综合评价法具备实践应用和推广价值,能够用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的能力建设综合评价.

  有关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综合评价的研究大致分为特殊区域、省级区域、城市、区县以及特定行业等五个方面.例如文献〔1 ~ 5〕分别构建了沿海开放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喀斯特地区、生态移民安置区以及内蒙古牧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用以研究我国特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文献〔6 ~10〕则分别研究了内蒙古、浙江、青海、新疆以及重庆等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文献〔11 ~15〕分别以昆明、铁力、银川、武汉以及铜陵等城市为例,研究我国特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现状; 文献〔16 ~18〕分别探讨了甘肃省渭源县、黑龙江省龙江县以及北京市大兴区等三个县级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 文献〔19 ~23〕分别研究了河蟹、文化、制造业、房地产以及农业等特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本文对成都市金牛区国家可持续先进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这既有利于提高实验区的建设水平,也可以为其他实验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

  一、金牛区概况

  金牛区是成都市 5 个中心城区之一,全区面积108 平方公里,辖 15 个街道办事处和 1 个高科技产业园区; 2013 年末常住人口 120. 24 万人,户籍人口72. 27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63. 96 万人,涉农社区人口 8. 31 万人.在成都市 5 个中心城区中,金牛区城乡共存的特点十分突出,在成都市乃至西部地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中具有相当的区域代表性.1994 年 7 月,成都市金牛区被国家科技部、国家体改委等 28 个部( 委) 批准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1999 年,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2 年 9 月,通过国家科技部、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的检查验收.2006 年,被科技部授予"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是四川省唯一获此称号的实验区,充分体现了金牛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创新示范性.2008 年,金牛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 13 家之一、唯一统筹城乡发展特色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 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评价指标是度量区域复合系统发展特征的参数,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必须遵守科学性原则、完备性原则、主成分原则以及独立性原则.由于不同原则之间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在设置这些指标时,既要综合考虑所有准则,又不能过于强调所有原则的衡量方法、衡量精度保持一致.

  2. 评价指标筛选思路

  一个特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其自身具备的内外部发展条件不断改善的结果,因此,相应的能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各种发展条件,它可以看成是由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层次性和结构性的各种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本文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来筛选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评价指标,以满足科学性和完备性原则,具体筛选程序如图 1 所示.

  论文摘要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考虑金牛区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以及其他相关指标情况,从而得到最终的具体指标体系( 详见图 2) .

  ( 1) 社会发展.它反映区域的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包括: 总人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年限、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等.

  ( 2) 经济发展.它反映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人均 GDP、地方财政收入增加率、工业增加值等.

  ( 3) 资源与环境.它反映区域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程度,包括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生活垃圾处理率、人均耕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万元GDP 能耗等.

  ( 4) 其他指标.它反映区域的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工业集中度、涉农社区居民非农就业转移率等.

  论文摘要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以上指标设置原则与筛选思路,并结合成都市金牛区相关指标的数据可得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如图 2 所示的涵盖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其他四个方面 30 个主要指标的金牛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三、金牛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综合评价

  参考 2001 ~2010 年的《金牛区统计年鉴》等资料,获得如表 1 所示的该时期内的时间序列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利用层次分析模型 yaahp 软件及专家打分的形式,得到金牛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目标层和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 见表 1) .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通过计算各指标权重和各指标值,得出表 2 所示的金牛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综合评估得分.

  对照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总体规划和验收要求可知,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等四大类 30 个主要指标中,金牛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得到极大提高.

  ( 1) 金牛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这表明在政府、企业、居民等各方面的努力下,金牛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也居前几位.在 21 世纪前十年,金牛区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与其他四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值也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 2) 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一是综合经济实力逐步提高.从 2001 年到 2010 年,金牛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GDP 总量达到 502 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 73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27. 13 亿元.二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0. 05∶ 28. 96∶ 70. 9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70. 99%.三是科技带动型经济发展格局形成.目前,金牛区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中,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业在 2010年实现总产值 54. 19 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22%.

  ( 3) 生态面貌持续改善.2001 ~ 2010 年,城镇绿化覆盖率从 15. 69%上升到 40. 8%;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从 94. 1%上升到 99. 54%,工业烟尘排放达标 率 和 工 业 固 体 废 弃 物 综 合 治 理 率 均 达到 100%.

  ( 4)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01 ~ 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从 2. 67‰下降到 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8100 元上升到 20300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率从 4. 91%上升到 16. 67%.

  四、提高金牛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的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牛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在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和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的同时,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

  1. 加强领导、协调配合

  2001 年以来,金牛区以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作为全区工作重点.在组织领导方面,金牛区专门成立了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组织各部门参与示范区建设,对各部门、街乡的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在建设实践方面,区领导和区有关部门还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总结和提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验,使示范区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发展深化,从而提高示范区的建设水平.

  为了保证示范区建设的系统性和良性发展,金牛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机制培育和建设: 一是努力培育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联动共建机制;二是探索建立完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是建立完善资源共享与广泛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

  2. 结合实际、突出实效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立足于解决问题.因此,要紧密结合区情,立足于解决事关全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带动全区可持续发展.一是在政务方面,要不断优化金牛区政务中心社保经办流程,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率先实现机关事业单位网上社保业务经办,有力促进统筹城乡一体化.二是在城市环境方面,要切实做到环境卫生管理全区域、全时段覆盖,加强对街面环卫工作的巡查监管,重点强化市容秩序管控.三是在人员素质方面,要扎实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发放新婚礼包,举办免费优生健康培训.

  3. 科技引导、专家指导

  一方面,金牛区应大力引进、开发和应用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科技成果,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金牛区要注重发挥专家在政府管理、决策和示范区建设中的参谋作用,通过已建立的区科技顾问团、专家信息库以及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库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吸纳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在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纵深推进城乡一体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和政府自身建设、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金牛区应该多次不间断地征求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部分专家直接参加示范区示范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政府管理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吴承业,叶民强,袁 达,金式容. 沿海开放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 华侨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2) : 10 -15.

  〔2〕崔灵周,马俊杰. 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2) : 86 -90.

  〔3〕彭贤伟. 喀斯特生态治理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贵州清镇红枫湖示范区为例〔J〕. 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2009: 330 -336.

  〔4〕史俊宏. 基于 PSR 模型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研究〔J〕. 西北人口,2010,31( 4) : 31 -35.

  〔5〕范 如.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 87 -93.

  〔6〕邹积君,藏克冰,刘贵富,刘继先. 内蒙古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J〕. 森林工程,2002,18( 6) : 9 -10.

  〔7〕郑玲娟. 浙江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能力评估〔D〕.杭州: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2006: 58 -64.

  〔8〕朱崇琳. 青海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估〔D〕. 兰州: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 15 -23.

  〔9〕郭 辉. 新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分析〔D〕.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 34 -39.

  〔10〕隆宏贤.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与综合评价〔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21) :82 - 84.

  〔11〕朱浩东,江映翔,罗上华. 昆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 云南化工,2006,33( 5) : 60 -63.

  〔12〕李长胜,李 会. 铁力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J〕. 森林工程,2008,24( 4) : 6 -10.

  〔13〕裴学艳,王磊,罗小山,宋乃平. 银川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30( 1) : 81 - 84.

  〔14〕高中杭.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J〕. 科技信息,2010,( 24) : 109 -110.

  〔15〕赵卉卉,王 远,谷学明,王义琛,周 婧,孙友胜. 基于物质流和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 生态学报,2012,32( 7) : 2025 -2032.

  〔16〕徐秋云,王生林. 渭源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 4) : 560 -565.

  〔17〕李长胜,邓宝忠. 龙江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23( 5) :103 - 107.

  〔18〕任 杰,安海忠,肖荣阁. 北京市大兴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 资源与产业,2010,12( 2) : 134 -139.

  〔19〕付任农. 鄱阳湖区河蟹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应用战略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2004:41 - 47.

  〔20〕周正刚,陈曙光.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探讨〔J〕. 广东社会科学,2008,( 5) : 67 -72.

  〔21〕李 平,王 钦,贺 俊,吴 滨. 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目标预测〔J〕. 中国工业经济,2010,( 5) : 5 -15.

  〔22〕何里文. 基于因子分析的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以桂林城区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11,( 8) : 102 -104.

  〔23〕王 节,汪慧玲. 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J〕. 现代农业科技,2012,( 7) : 347 -35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