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现在这一思想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许多国家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战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在经济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甚至危及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智慧对于发展的一个飞跃,是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1]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存在的环境问题
在认知方面,现代工业社会的进程中自然科学知识显示出在不断的被加强.自然科学作为认知自然的一种模式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这个概念表明,自然就是定律特别是数学定律.作为自然的产物,人们遵循数学规律;但人们又可以把自然作为一个对象,以便认知它.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自然地成为了自然的主人.作为优势物种,人类为了他们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已经占领了环境和资源并且改变着自然环境.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掠夺、消费和使用的关系,自然遭受剥夺,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许多现实因素也会造成环境问题,如: (1)人口压力.持续的人口增长增加了物质消费需求,甚至超出了资源的供应和废物的净化能力,因而,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产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一方面,对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速度比资源本身生长的速度和供应消耗可再生替代品的速度快,甚至加快了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速度.另一方面,由于生态无意识和长期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生产方法、污染的技术和不当的环境资源管理,导致了环境问题. (3)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传统的发展模式只关注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的目标是增加产出利润和物质财富.人们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以获得经济发展的模式,结果是导致了世界性的、严重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一系列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就足以证明了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2004 年,在印度洋发生了强烈地震海啸;2005 年,美国发生飓风,新奥尔良被淹没;2006 年初,在菲律宾南部,一场严重的山崩发生;2010 年,中国南方发生的洪水、泥石流灾害,沉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务损失震惊了全世界的人民,于是人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那句着名的哲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2]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形成和谐自然的基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公害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发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源于这种危机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 80 年代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首先出现在 1980 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支持下开发的"世界自然保护框架"国际文件中,最初是用在林业和渔业.1987 年,经过4 年的研究,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递交给联合国大会一份"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正式的模型.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包括满足当代和子孙后代的需求、国家主权、国际权益、自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环境与发展相结合和其他重要的内容.它呼吁人们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更加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着重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强调发展.发展是目的,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强调协调.它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目标,环境保护必须和其它方面相协调发展.也就是,环境与经济必须和谐发展.最后,强调公平.它不仅必要的反映了物质财富在自然资源的当代使用中的公平分配,而且也反映了现在和未来世代的代际公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和不同的人类团体都应该努力争取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以最小化的资源消费,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和谐的自然要求人与自然之间是一个互动的的关系.首先,人和自然界的所有事物并不矛盾,而是向着同样的方向延伸、整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人们应该对所有的事物都有类似的观念.其次,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更深层次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自然世界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事实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现,或者说是通过自然人和人际关系的中介来表现.因此,和谐自然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是人与自然的结合.
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是形成和谐自然的现实路径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两种力量的协调.为可持续发展实行的环境保护方法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三位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科学技术能力、政府监管和控制行为、公众参与.首先,在这条道路上,最有前途的、根本性的转折是旨在让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跳出进退两难局面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人口、经济增长和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次,政府运用其宏观调控角色在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动员教育,检查、监督和保护组织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2005 年,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第 23 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议的讲话中就提到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将采取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防治、推进生态建设、依法保护环境这五项措施来有效地保护环境.以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重点,继续开展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依法打击违法排污的行动,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环保司法力度.健全"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环境与发展评价制度,实行规范的环境质量公布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环保工作.政府监管的"五步"为中国环境有效地进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强大的支持.
再次,公众参与.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其行为在许多方面将影响环境.作为消费者,他们影响商品和服务的类型、性质和数量,他们控制着物流的所有方面,事实上,他们也是环境保护的掌控者,环境保护的强大动力正在从政府、企业转向公民.公众的参与对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每一个公民都必须牢固地建立起环境保护的概念,积极参与,开始有意识地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积极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以至从源头上抑制污染源或变废为宝,这是最先进和最有效的环境保护理念.这些为了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塑造着和谐自然的形成.
最后,从市场机制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国际化的竞争性经济与环境破坏相伴相生,信息社会也不例外.单纯依靠简单的提高设备等级、减少企业污染的排放,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在产业结构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强领导,落实任务,具体就是要从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制定区域开发和保护政策、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进一步增加环保投入等八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市场机制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就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要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 可持续发展论[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74-102.
[2] 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C]// 于光远,译编. 自然辩证法.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4-305.
[3] 秦大河,张坤民,牛文远.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