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制约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办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09 共3022字
论文摘要

  一、制约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 支撑地勘经济发展的地勘主业尚未做大做强

    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社会地质项目减少,地勘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出现矿业难以持续发展的状况,这就要求地勘单位高度重视矿业开发的两个关键环节:探矿和采矿。探矿为了采矿,也是采矿的前提。而大部分地勘单位勘查水平不高,主业还没有做大做强,目前大多承担的社会地质项目和矿权商业化运作项目,范围很窄,稳定性不足,难以实现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地质勘查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我国地勘勘查科技人才队伍中高级职称数量比例占 17.35%,但是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十分缺少。虽然近几年地勘单位接受了一批大学毕业生,但是他们暂时还不能独立担当项目,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地质工作和地勘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出现老龄化,三十至四十岁年龄段的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而且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较少,很多单位竟然出现了选不出项目组长、技术负责人的情况;专业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也不成比例,地勘队伍除了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地质、物探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出现较大的缺口;地质勘查人才创新程度不够,在技术创新和小改小革方面尚有许多空白,对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程度不深、范围不广,投入不大,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劳动效率的提高和地勘经济的发展。

  3. 忽视矿产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的属性

  矿产资源是稀缺的和不可再生的,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油气已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供给的缓慢释放而制约经济继续快速增长。过热的浅层开采是掠夺性开采,会造成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地勘单位对于深部找矿研究还不够,还没对矿产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开展对共 (伴) 生矿产的研究还不够,好多矿产是共 (伴) 生的,比如硅藻土、膨润土、宝石、沸石等矿产,开采过程中,造成了浪费。

  4. 体制和机制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体制与机制关系到地勘单位的发展方向。现有大多数地勘单位是“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这种体制,导致这些年地勘行业的改革裹足不前。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地勘单位人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尚未彻底转变,“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意改革、阻挠改革,生怕改革损害了自身利益。这些对地勘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局限性,严重制约了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1. 做大做强地勘主业,向“多区域、多矿种、多手段、多途径”发展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多目标地质工作,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地质找矿的丰硕成果和地质工作的多功能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并由此带动地勘事业的发展。多区域,就是树立大地质、大市场意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树立“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观念,坚持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一起上,省内市场和外省市场一起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进行域外项目开发工作;多矿种,就是加大煤、煤层气、油页岩、页岩气、砂岩气、地热等新能源项目的立项、勘探、科研工作,并向灾害地质、矿山救援、工程地质、检测等领域延伸;多手段,就是坚持钻探、物探、检测等手段一起上。钻探上,由小口径钻探施工向大口径钻探施工转变,不断总结经验,力争在行业内形成竞争优势;多途径,就是坚持多立项、多储备,坚持国家项目、省内项目和社会地质项目一起上。清理已有的自有矿权,探索矿权合作方式,搞活矿权。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地勘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科研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可持续发展不仅为了经济发展,更是为了解决人的发展。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深入,地勘行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地勘全员总体素质。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训规划,着眼地勘单位 3—5 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对职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员培训,通过各种培训,逐步形成多层次、分专业、定方向的人才梯队结构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二是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注重感情投资,变利益基础为感情基础,在单位中营造一种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的“人本”文化环境。三是要建立健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要定期对各类人才和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的考试、考核,并结合工作业绩优胜劣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充分激活和开发好人才资源。四是在薪酬政策上,实行分配方式多元化,采用按生产要素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对特别拔尖的人才可以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建立起合理的经营、科技人才奖励机制,激发人才的积极性,提升人才的创造力,加快人才的成长速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现有人才的资源潜能,在地质找矿方面有新突破,实现地勘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矿产资源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各种矿产资源勘查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地勘单位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发展循环经济。这不但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短缺问题,还可以为地勘单位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现状,我们应立足于可靠的煤炭资源,在地勘单位内部形成“产业循环链”。充分开发利用各种矿产资源,把一些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有害的附加产品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坚持低碳勘查,避免环境破坏,减少资源浪费,加强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项目的研究,增加矿山服务年限;推广清洁生产,在对废料回收处理时做好分类,尽量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建立绿色生态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把传统煤炭转化为洁净的液体燃料。同时加快开发利用煤层气、油页岩、页岩气非常规气产业化进程。鼓励瓦斯抽采,加大对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变害为利,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煤矿事故频发的灾害,还可以减少甲烷向大气排放造成的污染,减少全球变暖、环境恶化,还可以补充和接替常规天然气的能源矿种,有着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勘单位循环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4. 加快改制进程,促进地勘经济的发展

  推进事企分开是地勘单位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地勘单位应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加强地勘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监督部门对地勘单位的指导和帮助,加快市场主体建设,搭建事企分体运行、共同发展的平台。加快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工作中引入创新理念,树立创新的意识,克服因循守旧、患得患失的消极思想,时时关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从企业和市场的实际出发,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策划、创造性地工作和实践。创建富有创新精神的地勘文化。培养地勘队伍的创新意识,构建地勘企业的创新机制,营造企业的创新氛围和环境。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创新活力。开动脑筋,突破体制性障碍,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地勘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实现地勘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曼昆. 经济学原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曼昆. 宏观经济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刘长龙,计保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4] 江小珂. 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5] 钱永坤. 煤炭工业经济实证研究[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